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规范专科备用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653277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规范专科备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规范专科备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规范专科备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规范专科备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规范专科备用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规范专科备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规范专科备用(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规范第一节 口腔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二节 鼻饲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三节 导尿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四节 导尿管留置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六节 氧气吸入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七节 雾化吸人法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八节 皮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九节 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十节 肌内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十一节 静脉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十二节 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十三节 静脉留置针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十四节 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十五节 吸痰法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第

2、十六节 机械通气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第十七节 简易呼吸器使用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第十八节 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术后护理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第十九节 体外电除颤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第二十节 物理降温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第一节 口腔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一)口腔黏膜损伤及牙龈出血 1原因 (1)擦洗口腔过程中护理人员操作动作粗暴,止血钳夹碰伤口腔黏膜及牙龈,尤其是患肿瘤进行放疗的病人和凝血机制障碍的病人,更易引起口腔黏膜损伤及牙龈出血。 (2)为昏迷病人牙关紧闭者进行口腔护理时,使用开口器方法欠正确或力量不当,造成口腔黏膜、牙龈损伤、出血。 (3)漱口液温度过高,

3、造成口腔黏膜烫伤。 (4)患有牙龈炎、牙周病的病人,操作时触及患处易引起血管破裂出血。 2临床表现 口腔黏膜损伤可有局部充血、出血、水肿、炎症、疼痛、溃疡形成;凝血机制障碍的病人牙龈出血持续不止。 3预防和处理 (1)为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动作要轻柔,尤其是对放疗及血液病病人,防止碰伤黏膜及牙龈。正确使用开口器,对牙关禁闭者不可使用暴力使其张口。 (2)操作中加强对口腔黏膜的观察,发生口腔黏膜损伤者,应用朵贝尔液、呋喃西林或 O12双氧水含漱。溃疡面用西瓜霜等喷敷,必要时用2利多卡因喷雾止痛或将氯己定(洗必泰)漱口液用注射器直接喷于溃疡面,每日34次,抗感染效果较好。 (3)若出现口腔出血者,

4、可采用局部止血,如明胶海绵、牙周袋内碘酚烧灼或加明胶海绵填塞等方法。必要时进行全身止血治疗,如肌内注射(简称肌注)卡络柳钠(安络血)、酚磺乙胺(止血敏),同时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4)漱口液应温度适宜,避免烫伤口腔黏膜。 (二)窒息 1.原因 (1)为昏迷病人或吞咽功能障碍的病人行口腔护理时,棉球过湿或遗留在口腔内,漱口液流人或棉球进人呼吸道内,导致窒息。 (2)有义齿的病人,操作前未将其取出,操作时脱落入气管,造成窒息。 (3)为躁动、行为紊乱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因病人不配合操作,造成擦洗的棉球松脱,掉入气管或支气管,造成窒息。 2临床表现 病人呼吸困难、缺氧、面色发绀,严重者出现面色苍

5、白、四肢厥冷、大小便失禁、鼻出血、抽搐、昏迷,甚至呼吸停止。 3预防和处理 (1)为昏迷、吞咽功能障碍的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应采取侧卧位,擦洗时须用止血钳夹紧棉球,每次一个,并在操作前、后清点棉球数量,防止棉球遗留在口腔内。棉球不可过湿,防止病人将溶液吸入呼吸道。发现痰多时及时吸出。 (2)询问及检查病人有无义齿,如为活动义齿,操作前取下存放于冷水杯中。 (3)对于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的病人尽量在其较安静的情况下进行口腔护理操作,最好取坐位。 (4)如病人出现窒息应及时处理,迅速有效清除吸入的异物,及时解除呼吸道梗阻。 (5)如果异物已进入气管,病人出现呛咳或呼吸受阻,先用粗针头在环状软骨下1

6、2 cm处刺入气管,以争取时间行气管插管,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取出异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解除呼吸困难。 (三)吸入性肺炎 1原因 多发生于意识障碍的病人,因漱口液或口腔内分泌物误入气管所致。 2临床表现 病人可出现咳嗽、咳痰、气促等,若病人神志不清,吸入时常无明显症状,12 h后可发生高热、呼吸困难、发绀等,两肺闻及湿啰音,严重者可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胸部X线片可见两肺散在不规则片状边缘模糊阴影。 3预防和处理 (1)为昏迷、吞咽功能障碍的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禁忌漱口,应采取侧卧位,棉球不可过湿,防止病人将溶液吸入呼吸道。 (2)病人气促、呼吸困难时,可给予氧气吸入。 (3)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

7、生素积极抗感染治疗,并结合相应的临床表现采取对症处理;高热可用物理降温或用小量退热剂;咳嗽咳痰可用镇咳祛痰剂。第二节 鼻饲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一)腹泻 l发生原因 (1)大量鼻饲液进入胃肠道时,刺激肠蠕动,使流质食物迅速通过肠道,导致腹泻。(2)由于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使肠道菌群失调,并发肠道霉菌感染而引起腹泻。 (3)鼻饲液浓度过大、温度不当以及配制过程中细菌污染等,均可引起病人腹泻。 (4)某些病人对牛奶、豆浆不耐受,使用部分营养液如“能全力”易引起腹泻。 2临床症状 病人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或水样便,伴有(或无)腹痛,肠鸣音亢进。 3预防及处理 (1)每次鼻饲液量不超过2

8、00ml,减慢管喂的速度,并可给予适量的助消化药或止泻药。(2)菌群失调病人,可口服乳酸菌制剂;有肠道真菌感染者,可口服氟康唑0.4g,每日3次,或口服庆大霉素8万u,每日2次,23 d症状可被控制。严重腹泻无法控制时可暂停喂食。 (3)鼻饲液浓度可由低到高,尽量使用接近正常体液渗透克分子浓度(300 mmolL)的溶液,对于较高液渗透克分子浓度的溶液,可采用逐步适应的方法,配合加入抗痉挛和收敛的药物控制腹泻。 (4)鼻饲液配制过程中应防止污染,每日配制当日量,放置于40C冰箱内存放。食物及容器应每日煮沸灭菌后使用。注入温度以39410C为宜。 (5)认真评估病人的饮食习惯,对牛奶、豆浆不耐受

9、者,应慎用含此2种物质的鼻饲液。 (6)注意保持肛周皮肤的清洁干燥,腹泻频繁者,可用温水擦拭后涂氧化锌或鞣酸软膏,预防皮肤并发症的发生。 (二)误吸 胃内食物经贲门、食管、口腔流出,误吸至气管,可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是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1原因 (1)衰弱、年老或昏迷等病人,吞咽功能障碍,贲门括约肌松弛,较易发生液体返流,误吸至气管。 (2)病人胃肠功能减弱,如大面积烧伤后病人反应差,胃排空延迟,易发生液体返流等并发症。 (3)鼻饲的速度注入过快,一次注入量过多,胃内容物潴留过多,腹压增高引起返流。 2临床表现 鼻饲过程中,病人出现呛咳、气喘、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咳出或经气管吸出鼻饲液。

10、吸入性肺炎者,可出现体温升高,咳嗽,肺部可闻及湿性啰音和水泡音。 3预防及处理 (1)卧床病人鼻饲时应抬高头300450,病情容许时,可采用半卧位。当病人出现呛咳、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停止鼻饲,取右侧卧位,吸出气道内吸入物,并抽吸胃内容物,防止进一步返流。 (2)选用管径适宜的胃管,注意鼻饲量及灌注速度,可用逐次递增鼻饲量的方法或采用输液泵控制以匀速输入。 (3)昏迷或危重病人翻身应在管饲前进行,以免胃因机械性刺激而引起返流。呼吸道损伤气管切开病人每次注人量不能过多,防止呕吐引起吸人性肺炎。吸痰时,禁止注入。 (4)大面积烧伤等病人在胃功能恢复前,应尽可能选择鼻空肠途径喂养,可减少胃内潴留,并可

11、降低细菌感染发生率,避免返流现象发生。 (5)喂养时辅以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吗丁啉)、西沙必利等,可解决胃轻瘫、返流等问题,一般在喂养前半小时由鼻饲管内注入。 (三)恶心、呕吐 1原因 常因鼻饲溶液输注的速度过快与量过大引起。 2临床表现 病人可感觉上腹部不适、紧迫欲吐、面色苍白、流涎、出汗等,吐出胃内及肠内容物。 3预防及处理 (1)可减慢输注速度,液量以递增的方法输入,一般每日1 000 ml,逐步过渡到常量 2OOO2500 ml,分46次平均输注,每次持续3060 min,最好采用输液泵24 h均匀输入法。 (2)溶液温度保持在400C左右可减少对胃肠的刺激。 (3)颅脑损伤病人鼻

12、饲时,注意区别因颅内压增高而引起的恶心、呕吐,可及时给予脱水剂,以缓解症状。 (四)鼻、咽、食管黏膜损伤 1原因 (1)操作者对鼻、咽、食管解剖生理特点不了解,操作动作粗暴,造成损伤。 (2)反复插管或病人烦躁不安自行拔出胃管损伤鼻、咽、食管黏膜。 (3)长期留置胃管对黏膜的刺激引起口腔、鼻黏膜糜烂及食管炎。 2临床表现 有口腔、鼻黏膜糜烂、出血,咽部及食管灼热、疼痛,吞咽困难等临床表现。有感染时,可出现发热。 3预防及处理 (1)插管前向病人进行有效沟通,取得理解和合作。熟练操作过程,选择适宜的鼻饲管,注意食管的解剖生理特点。插管不畅时,切忌暴力,以免损伤鼻、咽、食管黏膜。 (2)长期鼻饲者

13、,每日进行口腔护理及石蜡油滴鼻12次,防止口腔感染及鼻黏膜干燥糜烂。每周更换胃管1次,晚上拔出,翌晨再由另一鼻孔插入。(3)鼻腔黏膜损伤引起出血较多时,可用冰生理盐水和去甲肾上腺素浸湿的纱布条填塞止血;咽部黏膜损伤,可用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16万U加入20 ml生理盐水内雾化吸人,以减轻黏膜充血水肿;食管黏膜损伤出血可给予制酸、保护黏膜药物。第三节 导尿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一)尿道黏膜损伤 1原因 (1)导尿时病人情绪高度紧张,插导尿管时出现尿道括约肌痉挛,易发生尿道黏膜损伤。 (2)操作者插导尿管动作粗暴,或因技术不熟练,反复插管引起尿道黏膜损伤。 (3)导尿管型号不合适,或

14、质地僵硬,插管前没有充分润滑。 (4)男性病人尿道长,有两弯(耻骨下弯和耻骨前弯)、三狭窄(尿道内口、膜部和尿道外口)的解剖特点,易发生尿道黏膜损伤。 (5)有些男性病人伴有前列腺肥大增生,前列腺部尿道狭窄,插入导尿管易致损伤。 2临床表现 病人主诉尿道疼痛,伴局部压痛,排尿肘加重。可见尿道出血,甚至发生会阴血肿。有些病人伴有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 3预防和处理 (1)导尿前耐心解释,缓解病人紧张情绪。 (2)根据病人情况选择粗细合适、质地软的导尿管。 (3)操作者应熟练掌握导尿术的操作技能和相关解剖生理知识。 (4)插管时动作应轻柔,切忌强行插管。对于前列腺增生肥大的病人,遇插管有阻力时,从导尿管末端快速注入灭菌石蜡油5-10ml,借助其润滑作用将导尿管迅速插入。 (5)发生尿道黏膜损伤时,轻者无须处理或采用止血镇痛治疗,严重损伤者,根据情况采取尿道修补等手术治疗。 (二)尿路感染 1原因 (1)无菌导尿用物未达到无菌要求。 (2)操作者未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使细菌侵入尿道和膀胱。 (3)导尿过程中发生了尿道黏膜损伤,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