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周本自然辩证法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650395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周本自然辩证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六周本自然辩证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六周本自然辩证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六周本自然辩证法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六周本自然辩证法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周本自然辩证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周本自然辩证法(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代自然辩证法讲义(简略本),楼慧心,前言,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和科技哲学. 1.哲学课程 进行终极追问和完备问答的理论活动。 2.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 马哲的基本观点是世界是物质的,世界是联系发展的。 3.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和科技哲学。 讨论和自然、自然科学及其应用有关的哲学问题。,二、教学安排: 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 (网址:http:/ )。 自学和面授相结合。,三、课程意义: 1、本课程不具备直接的功利价值。 2、学一点哲学思维方法,增强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3、得到一些启发.加深对科技及相关问题的理解。,第一篇自然哲学,第一讲 自然界的系统存在 第二讲

2、自然界的演化 第三讲 人与自然矛盾激化的表现及根源 第四讲 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第一讲 自然界的系统存在,第一节 系统观的背景及主要概念 一、机械观及其背景 1、机械观的核心观点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其最终的意义上都是机械的结构,服从机械力学的规律。 2、机械观的主要内容 一切事物都是由部分组合而成的。 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固有属性。 由部分组成的事物整体性质等于部分性质的加和。 3、机械观的形成原因 近代科学研究的局限。,二、系统观的核心观点及主要概念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或者自成系统或者是系统的组成部分。 系统:所谓系统就是指由若干要素,通过相互作用构成的具有特有功能的有

3、机整体。 要素:系统下一层次的组成单元。 结构: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相互作用关系的总和。 环境:与系统相互作用,但又不属于系统的所有事物的总和。 功能:由系统内部的要素和结构决定,系统在环境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和属性。,第二节 系统的基本性质 一、整体性由各要素相互作用构成的系统整体性质,不等于各部分性质的加和。 注意: A.整体与部分之间既有加和性又具有非加和性。但非加和性是系统的本质特征。 B.非加和性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发生性质变化,二是发生数量增减。,二、开放性任何系统都一定与环境存在物质、能量或信息的交流。因此,环境是系统存在的外部基础,环境调节、控制系统的变化趋势。 注意: 不是系统先

4、存在,再与环境相互作用。系统能否产生,形成何种系统,发生怎样的变化,都与环境有关。,三、层次性组成系统的各要素自成系统,要素相互作用又构成系统。整个世界可以视作系统的层次结构。 注意: 层次结构中存在着双向因果链 A.下层系统是上层系统的基础,决定着上层系统的基本性质; B.上层系统改造并控制着下层系统的性质及变化。,四、系统观的意义 1、系统观比机械观更真实、更普遍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互相联系。 2、系统观使人们在改造世界时更加谨慎。,思考题: 为何要用系统的观点看世界?,第三讲 人与自然的矛盾 (以中国为例),第一节 中国人与自然矛盾表现,一、中国人口 1、中国古代人口问题,2、中国人口的现

5、代变化 49年 5、4亿 57年 6、3亿 62年 6、1亿 72年 8、2亿 现在: 13亿以上。 3、中国人口趋势:2、0以下,2030年,14、5亿 2、1左右,2040年,15、2亿 2、2以上,2100年,17亿。 中国人口最大理论承载力:1617亿。,二、中国的资源问题 1、中国资源的优势:地大物博 2、中国资源的劣势: 人均占有少:土地、耕地、草场(13);森林(16);淡水(14);矿产(12) 优质少:好: 钨、钼、锡、锑、稀土。 中等:煤、铅、铝、锌、镍、草场。 差:耕地 森林、水、铁、铬、钴、油气。,三、中国的污染问题 大气污染:酸雨;臭氧破坏;温室效应;降尘。 水体污染

6、:富营养化;有毒物质污染。 土壤污染:农药;化肥;白色污染等 生态破坏:过垦;过牧;过伐;过猎等。,铜矿及工厂产生的尾料将湖水染红,酸 雨 腐 蚀 后 的 森 林,第二节 人与自然矛盾恶化的原因分析 一、自然的原因 人是耗散系统,必然以消耗环境的负熵为代价。 二、进化机制的原因 人的进化是文化进化,而自然因素只有自然进化,能力发展机制不同,进化速度不同,平衡必然破坏。 三、观念的原因 人类中心主义观念的影响。人类始终以自我中心的态度对待自然界,将自然视作人的资源仓库和废物场,未将地球看作自己的家园,将万物看作共生关系。,四、能力方面的原因 长期以来,人们认识到的自然规律只是物理规律和化学规律,

7、对较为隐蔽的、要长时间,在多因素交互作用中才能显示出来的生态规律没有认识,人对自然的改造违背了生态规律。即使有所认识,由于人的实际能力有限也无法遵循。 五、社会内部的竞争和缺陷 个人之间、民族之间的竞争以及制度缺陷也加剧了人和自然的矛盾。,思考题: 1、你认为当前人和自然矛盾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导致人和自然矛盾激化的根源是什么?,第四讲 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一、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定义: 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造成危害的发展模式。 实质 : 可持续发展在其本质上是指一种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也即人与人,人与自然协调的发展

8、。 二、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内涵 可持续发展必须是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全面发展而非单一因素的增长 可持续发展必须是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同步发展 而非先发展后治理 可持续发展必须是相容性发展,而非边发展、边治理 。,三、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弱可持续发展是指资源环境破坏的速度要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 强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有所改善 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是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互相优化、良性循环。,第三节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对策 一、教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二、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基础 三、科技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四、改革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思考题: 可

9、持续发展模式与传统发展模式有何根本区别?,本篇阅读资料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2、自然篇:现代自然哲学与科学哲学第一章 自然哲学导论,第1节、第2节、第3节、第 4节。 3、寂静的春天序言。 4、科学技术社会篇:可持续发展第一章、第二章、第二节。 5、影视材料:宇宙与人 网址:http:/ 科学篇,本篇安排3讲 第一讲 西方科学哲学介绍 第二讲 西方科学哲学的社会影响及其反思 第三讲 逻辑思维方法和非逻辑思维方法,第五讲 科学的性质及构成,第一节 科学哲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西方哲学中的难题 二、黑格尔的解决 三、对黑格尔哲学的反动 第二节 科学

10、划界问题,西方科学哲学的基本线索,第六讲 西方科学哲学的社会影响及其反思,1、确定性与完备性不相容原理(哥德尔原理) 2、实证性和终极性反比原理。 3、确定性与全面性不相容关系,确定性 实证性,完备性 终极性,较确定但较极端的 西方哲学,较全面但较模糊的 东方哲学,科学,哲学,第七讲 科学研究方法,二、 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1、定义:是指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科学研究及社会实践中要解决的,有一定的求解目标和应答域,但尚无确定答案的矛盾。 2、作用:凝聚注意力,提供目标;激发兴趣,提供动力;联结新旧理论,有利于继承发展。 3、来源: 经验与理论的矛盾 理论内部的矛盾 理论之间的矛盾,三、观察

11、与实验的特点和作用 1、观察实验的特点 观察 在自然发生的状态下对对象进行考察。特别适合人力不能及的或未知领域的开拓。 实验 在人为设置及控制的条件下对对象进行考察。其优点是能简化、纯化、强化和重复现象。 2、观察与实验的作用 是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途径,为新概念、新理论的建立提供经验基础; 对科学假说与理论提供评价和检验; 发现新问题,促进科学的发展。,3、科学观察的客观性问题 区分两种不同的事实 客观事实:与认识者无关的,对象本身的性质、状态和变化。 科学事实:通过观察与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包括两类:一是科学仪器所显示内容,二是科学家对上述内容的陈述和判断。 一分为二地看待观察的客观性。

12、首先应看到观察一定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其次应肯定观察具有客观性。 合理评价历史主义的“观察受理论污染”的观点,四、逻辑思维方法和非逻辑思维方法 案例:狄拉克建立正负电子理论 建立相对论性的电子运动方程 推导出自由电子能级分布公式:E=+C(P2 +M2 C2 )1/2 负能级已被填满 存在正能、正电的空穴,也即正电子 真空就是负能负电子和正电正能电子的中和状态,因此可被认为是未被激发的基态量子场。 小结:创造性思维既要用逻辑思维方法,也要采用非逻辑思维方法。,1、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方法的界定和形式 所谓逻辑思维就是指运用概念,按照逻辑规则进行的思维活动。其主要方法有科学抽象、比较分类、分

13、析综合、归纳演绎和数学方法等。 所谓非逻辑思维,则是指不借助于概念,或不按照逻辑规则进行的思维。非逻辑思维形式主要有潜意识、直觉、灵感和想象等。其中,想象是指借助意象(形象符号)操作所进行的思维活动;灵感、直觉则是指不受固定逻辑规则约束,直接产生某种新设想或直接领悟事物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2、逻辑思维方法与非逻辑思维方法的特点和作用 两种方法的特点 逻辑思维严密和确定,但较僵硬和死板; 非逻辑自由(超现实,超逻辑),但随意,不确定。 两种方法的互相补充。 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活动的灵魂,是突破旧理论的关键。 逻辑思维是科学研究不同于其它活动的重要要求,是认识确定性的保证;,3、创造性思维能力

14、的培养 扩大知识面 强化训练 同中求异主要有缺点列举法和检核表法 ; 异中求同主要有组合法。 发挥群体效应,主要有635法,头脑风暴法等。 注意劳逸结合,本篇阅读材料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类的活动对因果性作出验证” “人的感官的特殊构造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 2、科学发现的逻辑第一、二、八、十章 3、百年西方科学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4、科学革命的结构导言部分,第三篇 科学社会观,本篇安排: 第八讲 马太效应 第九讲 社会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第十讲 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双重影响,第八讲 马太效应,一、出典及表现 “凡有的,还要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天之道,损有

15、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奉有余”,二、特征 1、以损不足奉有余为利益分配倾向 2、以正反馈方式为运行规律 3、是社会自生自发的利益分配机制,资源,支持,业绩,业绩,资源,积累,积累,支持,损不足,奉有余,三、马太效应的评价 1、公平角度的评价 公平的含义按贡献合比例分配 公平的表现 不公平的表现 赢家通吃;其它因素的介入 2、效率角度的评价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第九讲 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一、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积极作用 1、科技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 改变经济活动的性质; 扩大了经济活动领域; 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 科技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因: 一是科技以观察实验和理论分析为手段,能揭示

16、客观事物在地球常规条件下所不会显示出来的本质、规律、功能、转化途径等,因此,它使人类能够创造出地球常规条件下所没有的事物,没有的条件,从而使人类能在更深、更广的范围中改造和利用自然。 二是因为科技信息具有不守恒的特点,它们在传播使用中不仅不受损耗,而且会增值。,2、科技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改变社会成份; 改变社会轴心阶层; 提高社会关系的公有化程度. 科学技术影响社会结构的原因: 这是因为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经济活动的性质和方式;改变了生产要素在经济活动中的主次地位。 3、大科技对精神文化的影响 改变社会价值观; 使人们更加理性、开放 .,二、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消极作用 1、加剧人和自然的矛盾 科技增强了人类作用、利用自然的能力,但人又缺乏自我约束能力。 2、加剧人与人的矛盾 社会规范失缺:科技冲击了作为旧规范载体的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