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心】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4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650161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恒心】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4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恒心】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4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恒心】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4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恒心】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4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恒心】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4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恒心】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4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恒心】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4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4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真题1 (2011年高考江苏地理卷)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温度高 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 (2)我国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 ) 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 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 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 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解析 第(1)题,垂直自然带的变化受水热等因素的共

2、同影响,同一山体垂直自然带的变化主要受相对高度的影响。珠穆朗玛峰南北坡的垂直自然带谱差异明显,主要原因是南坡相对高度大,纬度低。第(2)题,修建公路的目的是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答案 (1)A (2)B,真题2 (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卷) 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 峡谷平均深度达1 600 m。R河 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 250500 mm,下游地区年降 水量一般不足100 mm。甲国 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 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 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1)R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

3、木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分别说明其成因。 (2)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相比,R河沿岸地区工业较不发达,分析其原因。 (3)分析R河河口出现断流现象的人为原因。 (4)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该峡谷是位于美国西部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峡谷两壁及谷底气候、景观有很大不同,南壁是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大致风向为西南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植物稀少;北壁则是迎风坡,降水较多,林木苍翠;谷底则由于气流下沉,气候干燥,呈现一派荒漠景观。第(2)题,可从R河中上游生态环境和水源保护,R河中上游多流经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科技水

4、平低等方面分析说明。第(3)题,材料显示,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建了很多水库和引水工程,它们大量拦截了流向河流下游的水,这是造成R河河口出现断流的重要原因。此外,随着美国西部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使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增多,也截留了部分流向下游的水,加剧了断流现象。第(4)题,回答本题时必须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即径流量减少导致下游土地盐碱化和荒漠化加剧,进而造成气候更加干旱,植被更加稀少等,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答案 (1)大峡谷深居内陆,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降水少,植物稀少。 (2)R河中上游为重

5、要的水源保护区,且流域生态环境脆弱,限制了工业发展;大部分地处内陆山区,水陆交通较不便;城镇数量少,人口较少;技术水平低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 (3)甲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多,R河梯级开发和引水工程截留了大量中上游来水,使下游的径流量减少,河口出现断流现象。 (4)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四大圈层间的物质循环和能

6、量流动,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一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地区独特的荒漠景观。(如下图),3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下图为森林植被破坏后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读世界某自然带(图中阴 影部分)分布示意图,回答 (1)(2)题。(1)影响该自然 带分布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洋流性质 D地形地势 (2)下列地理过程能反映该自然带地理特征的是( ) A坡地

7、垦荒水土流失农业减产 B围湖造田湖泊萎缩洪涝频发 C过量引水河流干涸绿洲萎缩 D水源短缺过度开采地下水地面沉降 解析:第(1)题,图示自然带为热带荒漠带,主要是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控制而形成的。第(2)题,本题考查考生对地理过程的推理与判断能力,考生要注意对区域特征的把握。A项多发生在低山丘陵地区,B项多发生在湿润地区,D项以沿海地区最为显著。 答案:(1)B (2)C,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陆地自然带 (1)形成,(2)分布,特别提示 由于自然带的形成基础是水热条件的组合,因此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分布基本一致。但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一定要注意区分: (1)两种气候类型(温带

8、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一种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一种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两种自然带(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特别提示 垂直地带性现象分析时应关注以下几点: (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约6,因此,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布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布,但并不完全一致。 (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而言,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海拔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3)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9、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随纬度增高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 (4)山地中自然带基本沿等高线分布,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2下图为45S沿线某地理要素的分布图,其中处为海洋,处为陆地,80、60为经度。读图回答(1)(2)题。 (1)由处向北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2)形成图示地区降水量东西 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洋流 C大气环流 D地形,解析:第(1)题,由题干信息“由处向北”可知,其考查的是南北向的自然带变化,南北向的自然带变化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

10、域分异规律。第(2)题,读图可知,图示地区位于南美洲,南美洲45S沿线中西部地区有山地,从降水的分布来看,山地西侧的降水要远大于东侧;结合该区域的纬度可知,该地终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山地西侧位于迎风坡,降水多,山地东侧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故选D项。 答案:(1)A (2)D,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讲析 差异性是地理环境的永恒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在复习时首先要掌握自然带的基本分布规律,然后再掌握各大洲的自然带分布,特别是特殊地区自然带的分布。 例1 (2011年潍坊质检)下图为欧洲和非洲大陆自然带的地域分异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自然带的更替,其影响

11、因素主要是(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洋流 (2)当图中地处于草木枯黄的季节时( ) A开普山脉正值干旱少雨季节 B阿尔卑斯山正值滑雪季节 C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 D地可能出现极昼现象,解题导引 从图中信息可以判断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地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自然带的更替是由于纬度的变化引起的,所以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第(2)题,由图可知,地为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草木枯黄时为南半球的冬季,开普山脉位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冬季温和多雨,A项错;阿尔卑斯山位于北半球,此时正值夏季,不是滑雪季节,B项错;地位于北半球的50

12、60之间,受西风的影响,C项错;地位于北极圈以内,此时北半球为夏季,可能出现极昼现象,故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 (1)A (2)D,影响雪线的因素,讲析 地球上各地区雪线的分布高度起伏多变,主要取决于气候与地貌因素的综合作用。复习时注意影响雪线的因素。 例2 (2011年杭州质检)下图是我国不同纬度的两座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山A坡缺失2自然带的原因是( ) A纬度偏高,热量不足 B降水少 C历史上人类的破坏 D光照不足 (2)乙山雪线D坡比C坡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温度低 B降水多 C光照足 D风力弱,解题导引 根据纬度位置和海拔高度判断我国山体的名称

13、是解题的关键。会分析山地迎风坡的降水对自然带和雪线的影响。 解析 第(1)题,根据迎风坡雪线分布海拔比较低,可知B坡降水多,A坡降水少,再根据植被类型判断,森林分布区的降水比较多,草甸分布区的降水相对比较少。综上所述,判断甲山A坡缺失云杉林带是由降水少所致。第(2)题,乙山雪线D坡比C坡低,主要是由于D处位于山地迎风坡,水汽充足,降水量多。 答案 (1)B (2)B,解题技巧 从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来分析问题,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材料一 2006年12月9日,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冠”在蓝天的映衬下清晰可见(图甲)。而2008年11月11日航拍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峰顶,由冰川和积

14、雪组成的白色“雪冠”已经所剩无几(图乙)。,材料二 下面为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和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垂直分布图。,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读材料二,除热带荒漠带外图中A、B两地纬度相差很大,但同属于热带雨林带,原因是什么? (2)乞力马扎罗山森林带和草原带南坡高于北坡,而雪线高度都是低于北坡,请分析原因。 (3)乞力马扎罗山“雪冠”消失的原因是什么?它的消失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性。 (4)读材料二,除热带荒漠带外,图中荒漠化现象最严重的自然带是_。,解析:第(1)题,A地受赤道低压带影响,B地受地形、信风带和洋流影响。第(2)题,雪线高低与迎风坡、

15、降水量大有关。第(3)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雪冠”消失,这种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4)题,热带草原带由于过度放牧、农垦等,荒漠化现象最为严重。 答案:(1)A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终年高温多雨;B地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加上地形抬升,沿岸暖流经过,降水多。 (2)南坡为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量较多。 (3)全球气候变暖。 整体 (4)热带草原带,一、选择题 读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回答13题。,1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2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 ) A南坡为向阳坡,热量充足 B北坡为向阳坡,热量充足 C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 D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 3下列自然带对应两种不同气候类型的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苔原带 D热带荒漠带,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甲地山麓南侧为荒漠,北侧为草原,应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的温带地区;乙地山麓为常绿阔叶林,位于我国亚热带地区;丙地山麓为雨林,应位于热带地区。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顺序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