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版地理学导练人教必修三实用课件: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4.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49956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PPTX 页数:40 大小:4.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版地理学导练人教必修三实用课件: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4.2 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18-2019版地理学导练人教必修三实用课件: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4.2 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18-2019版地理学导练人教必修三实用课件: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4.2 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18-2019版地理学导练人教必修三实用课件: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4.2 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18-2019版地理学导练人教必修三实用课件: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4.2 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版地理学导练人教必修三实用课件: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4.2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版地理学导练人教必修三实用课件: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4.2 (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一,二,三,四,一、工业化与城市化 1.影响: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一,二,三,四,二、对外开放的前沿 1.国际背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1)产业结构变化: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2)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 (3)产业转移情况。,2.国内背景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并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一,二,三,四,3.良好的区位条件 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

2、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利于接受港澳产业扩散参与国际分工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侨乡,改革开放以后,广大华侨和港澳台同胞通过投资、引商、引资,为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链接生活20世纪80年代中期,“要发财,到广东”的潮流激荡全国,“孔雀东南飞”形象地反映了大批青壮年劳动力涌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壮观场面,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凭借优惠政策承接劳动密集型企业入驻,就业机会、收入条件明显改善,吸引大量人口拥入。,一,二,三,四,三、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1.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阶段,一,二,三,四,2.城市化的两个表现 (1)城镇数量猛增,城市与

3、乡村交错分布。 (2)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一,二,三,四,四、问题与对策 1.问题 (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城市间缺少分工合作,竞争力明显下降。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全国酸雨中心,水质性缺水严重,噪声扰民,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日趋严重。,一,二,三,四,2.对策 (1)产业结构调整:以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推动产业升级。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

4、加强规划与管理。 链接生活2017年底,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该大桥的建成对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有何重要作用? 提示提高珠江三角洲、香港、澳门之间的交通效率,有利于粤、港、澳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探究一,探究二,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条件及其工业化进程的两个阶段比较 主题活动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描绘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享受政策优惠,最早得以发展的事实。1990年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发展进入第二阶段,在众多优势条件逐渐丧失的前提下,仍建设成为全国

5、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结合材料探究:(1)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理位置方面突出的优势条件是什么? (2)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发展的第二阶段,其主导产业是什么? 提示(1)邻近港澳,靠近东南亚。 (2)高新技术产业 。,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 1.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下所示。,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运用综合思维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 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需要运用综合思维进行分析,既要从自然条件的角度思考,又要从社会经济条件方面分析,

6、其中自然条件包括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工农业基础、国家政策、科技、交通、劳动力、市场、文化等。,探究一,探究二,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 (1)工业化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90年)。,探究一,探究二,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 (2)城市化。 途径: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使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形成城市群。 结果: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探究一,探究二,运用发散思维分析不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目前,我国工业化与城市

7、化处在快速推进的阶段,不同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既有一定的共性,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珠江三角洲模式、浙江温州模式、苏南模式、东北模式的城市化,其推进动力都是工业化。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外资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温州模式的城市化是以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带来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市化;苏南模式是由于大城市经济向外扩散,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带动了郊区城市化;东北模式是随着资源的开发,产生的劳动力职能变化和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云南德宏模式是由于沿边开放、边境贸易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到此务工经商,推动了区域城市化的发展。,探究一,探究二,典例剖析 【例题1】 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

8、、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下面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苏南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珠江三角洲模式 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苏南模式 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探究一,探究二,(1)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 ) A.良好的区位条件 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D.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2)简述城市化的主要标志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3)珠江三角洲地区和苏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有何异同点?,探究一,探究二,解析:第(1

9、)题,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并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第(2)题,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有三个,其中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是最主要的标志。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区域经济的发展能带动城市的发展。第(3)题,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主要利用地缘优势引进资金和技术发展工业,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而苏南地区的城市化是由于乡镇企业的崛起,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两地都是通过工业化带动了城市化的发展。,探究一,探究二,答案:(1)C (2)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是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同时区域经济水平的

10、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3)相同点:两个地区都是通过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 不同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是通过外资企业的建立,吸引大量农业人口进城务工,促进了城市化。而苏南地区的城市化主要是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的辐射下,乡镇企业崛起,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带动了城市化的发展。,探究一,探究二,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 主题活动 近年来,转型升级一直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化发展的主线。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规模的不断增长,曾经支撑工业高速增长的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工业因土地、劳动力、能源和环境的制约,发展空间非常有限。 联手港澳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是珠江三角

11、洲地区城市发展的方向。做好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全域规划,是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关键。下面是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示意图。,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一,探究二,结合材料探究:(1)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以哪些城市为核心?这些城市应如何发展以避免结构趋同? (2)珠江三角洲地区针对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哪些对策? 提示(1)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发展要各具特色,加强分工协作。 (2)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出现的问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升级、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

12、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探究一,探究二,(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探究一,探究二,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对策综合分析,探究一,探究二,方法技巧运用整体分析的方法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出现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典例剖析 【例题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目前,东莞2 0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能够开发利用的所剩不多;东莞的1 200万人口中有1 000多万是流动人口,社会管理难度很大;东莞工业的产值很高,但污染也很严重。 材料二 广东省东莞市地理位置示意图(图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城市分布示意图(图乙)。,探

13、究一,探究二,图甲 图乙,探究一,探究二,(1)大量人口流入东莞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哪些? (2)简述东莞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3)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的主要原因是( ) A.政策优势明显下降 B.产业升级的动力不足 C.产业大量转移到外地 D.环境污染严重 (4)有利于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城市遍地开花,分散发展 B.城镇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自成体系,产业发展方向要与港澳逐步趋同 C.城镇建设用地加快扩展,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 D.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探究一,

14、探究二,解析:第(1)题,分析大量外来人口流入城市的影响,要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第(2)题,从材料中可知东莞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有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社会管理难度增大等。第(3)题,A项政策优势不明显,但不是明显下降;B项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趋缓的主要原因;C项可以实现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的升级,利于经济发展;D项属于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虽然会影响经济发展,但不是主要原因。第(4)题,今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应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探究一,探究二,答案:(1)积极影响: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促进第

15、二、三产业的发展;推动当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 消极影响:影响社会治安;带来教育、住房等社会问题,管理难度加大。 (2)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城市用地紧张;社会治安管理难度加大。 (3)B (4)D,1-2,3-4,5,6,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大规模的改革开放,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据此完成第12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发展快的主要原因是( ) A.薄弱的经济基础 B.落后的科技水平 C.优美的自然环境 D.优越的政策条件 2.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相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包括( ) A.大量占用耕地 B.环境污染

16、日趋严重 C.城镇过于密集 D.服务业的比重上升,1-2,3-4,5,6,解析:第1题,A、B选项阻碍经济发展,与题意不符;读材料,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大规模的改革开放,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很大成就,所以珠江三角洲发展快主要得益于优越的政策条件。第2题,服务业的比重上升是经济发展的表现,不属于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 答案:1.D 2.D,1-2,3-4,5,6,读工业主要区位导向图,完成第34题。,1-2,3-4,5,6,3.若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为迅速发展阶段,为产业升级阶段。两阶段主要工业类型分别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甲 D.丙,乙 4.以下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阶段进行产业升级的原因的是( ) A.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 B.能源矿产基地的开发 C.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步丧失 D.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 解析:第3题,阶段为迅速发展阶段,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可以判断为曲线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