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三同步配套课件: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3.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48954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PPTX 页数:28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三同步配套课件: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3.2 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8-2019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三同步配套课件: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3.2 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8-2019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三同步配套课件: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3.2 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8-2019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三同步配套课件: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3.2 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8-2019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三同步配套课件: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3.2 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三同步配套课件: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3.2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湘教版地理必修三同步配套课件:第三章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3.2 (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一、遥感技术 1.遥感的概念与发展 (1)原理:不同物体对电磁波发射、反射和吸收的特性不同。 (2)概念:借助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的情况下,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散射等信息,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 (3)特点:视域广阔,监测范围大,可覆盖整个地球;能够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快速处理,迅速获取信息和实施动态监测。,2.遥感技术系统与遥感类型 (1)系统组成: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装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以及相关技术等组成。 (2)遥感分类。,(3)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的比较。,二、遥感与资源普查 1.应用领

2、域:勘探矿产资源,调查生物资源、水资源等。 2.优势:遥感技术应用于资源普查可以全面系统地提供资源状况,大大缩短普查时间,对信息及时进行更新。,三、遥感与环境灾害监测 1.意义 (1)为社会信息化提供高分辨率的信息资源。 (2)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与交往方式。 (3)有助于人类重新审视“地球家园”,提高人们对周围生活环境与灾害的认识。 2.遥感与洪涝灾害监测 (1)优点:实时、准确地收集洪水分析资料。 (2)作用:为分洪和灾后重建提供决策依据。 思考讨论发生洪涝灾害时,如何根据遥感图像,获得受灾区域的分布和面积? 提示:在气象卫星拍摄的多光谱合成遥感图像中,红色部分表示洪水新淹没的范围,因此对

3、比洪灾发生时与没发生洪水时的遥感图像,就可以获得受灾区域的分布及面积。,探究一,探究二,遥感的工作原理 主题活动 下图是遥感卫星接收不同地物反射信息示意图。,探究一,探究二,结合材料探究: (1)卫星上获取地物反射信息的装置是什么? 提示:传感器。 (2)图中不同地物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是否相同? 提示:不同地物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不同。 (3)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提示:不同的地物或同一地物的不同状况,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不同。遥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来探测地表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判别物体。,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 1.遥感的关键装置传感器,探究一,探究二

4、,探究一,探究二,方法技巧图示法记忆遥感的原理,探究一,探究二,拓展延伸各种遥感影像的特征,探究一,探究二,典例剖析 【例题1】 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探究一,探究二,(1)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 ) 红外线 X光 可见光 紫外线 A. B. C. D. (2)根据图中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 划分植物类型 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 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 A. B. C. D. (3)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有不同的反射率,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的工作有( ) 判断水体污染 判

5、断人口分布 分析城市大气污染状况 估算工业生产总值 A. B. C. D.,探究一,探究二,解析:第(1)题,从图中重度病害和健康植物反射波率曲线可看出,符合题意要求的波段主要集中于可见光和红外线。第(2)题,依题意,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因为图中很明显地反映出不同生长状况的植物反射波率不同,由生长状况不难判断粮食作物的产量。第(3)题,不同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有不同的反射率,则污染水体与未污染水体的反射率也会不同,城市大气的污染程度不同其反射率也会不同。据此,能用遥感技术来判断水体污染和城市大气污染程度。 答案:(1)D (2)D (3)A,探究一,探究二,遥感的应用

6、 主题活动 中新网2016年6月22日电 针对2016年6月20日晚江西鄱阳县河堤溃口洪涝灾害,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紧急启动国内遥感卫星数据获取机制、国际空间与重大灾害合作宪章(CHARTER)机制和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无人机监测合作机制,对灾区进行持续动态监测,开展灾害范围与损失评估工作。 结合材料探究:,探究一,探究二,(1)遥感在洪涝灾害监测中的应用方面有哪些优点? 提示:传统水文资料收集方式准确率低而且信息相对滞后,这样对洪涝灾害就不能迅速进行预测和及时作出有效的防治措施,而利用遥感影像对水文进行分析,可以克服传统方式的缺点,对灾害实行实时监测和及时预防,为各种预防措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7、(2)遥感在洪涝灾害监测中有哪些作用? 提示:可以观测到河堤溃口的位置、获得受灾区域的分布及面积,为分洪和灾后重建提供决策依据。,探究一,探究二,名师精讲 1.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探究一,探究二,2.遥感技术在环境灾害监测中的应用,3.遥感技术在林业和农业方面的应用,探究一,探究二,典例剖析 【例题2】下图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探究一,探究二,(1)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获取信息的是( ) A. B. C. D. (2)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 ) A. B. C. D. 解析:第(1)题,遥感一般指运用传感器对物体电磁

8、波的发射、反射和吸收的特性进行探测。居民点、水系和地形等主要分布在地表,因而其信息容易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土壤、岩层和地下水一般位于地下,其电磁波的发射、反射和吸收的特性较弱,靠电磁波从远处不易获取。第(2)题,农业生产主要考虑的是水系、土壤、地形、地下水等自然因素,所以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答案:(1)A (2)C,“遥感”,顾名思义,就是“遥远的感知”。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就具有这样的能力。据此完成第13题。 1.遥感的工作原理为( ) A.利用太阳辐射 B.利用地面辐射 C.利用物体对电磁波的发射、反射和吸收的特性 D.利用探照设备 2.遥感的关键装置是( )

9、A.传感器 B.目标物 C.计算机 D.数据库 3.人类目前常用的遥感平台有( ) 飞机 气球 卫星 火箭 A. B. C. D.,解析:第1题,遥感是指通过传感器记录目标物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并通过分析,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等的综合探测技术。第2题,因遥感工作时主要是接收、记录目标物辐射、反射的电磁波,因此,传感器是关键装置。第3题,装载传感器的平台称为遥感平台,主要是承载传感器,火箭是指发射卫星等一些航天探测器的运载工具。 答案:1.C 2.A 3.A,RS(遥感)在区域地理环境的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据此完成第46题。 4.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不属于遥感技术优点的是 ( ) A.不受地

10、面条件的限制 B.监测范围广 C.能够迅速获取信息 D.能实施动态监测 5.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遥感主要应用于( ) 资源调查 人口增长预测 环境监测 自然灾害调查 A. B. C. D. 6.RS能对小麦进行估产的原理是( ) A.监测小麦生长的土壤类型 B.监测小麦苗期的生长状况 C.监测不同小麦品种的长势 D.监测小麦成熟前的长势情况,解析:第4题,遥感技术对地面进行探测时受地面条件影响较小,但并不是完全不受地面条件的限制。第5题,遥感不能对一个区域人口增长进行预测。第6题,对粮食估产主要是监测小麦成熟前的长势情况。 答案:4.A 5.C 6.D,7.读遥感技术工作原理示意图,完成下列

11、各题。,(1)从A图中可以看出,此遥感技术所利用的运载工具是 ,这种运载工具采用的是 的方式对地面物体进行感知和识别,这种方式的遥感技术,对地面的分辨率是较 (高或低)的。 (2)在B图中,传感器接收到的是 ,它的产生是由于 ,在这个遥感过程中,传感器之所以能够对地面物体进行分辨,其原理是 。 解析:本题考查遥感技术的运载工具和区别遥感技术分辨率的高低。遥感技术主要通过接收电磁波来获取信息,任何物体都反射、散射、辐射不同的电磁波,遥感技术就是依靠这一特点来识别物体的。 答案:(1)飞机 航空摄影 高 (2)地面反射、散射、辐射的电磁波信息 地面接收太阳辐射或大气对太阳辐射、散射的能量,自身受热也能产生电磁波辐射 不同地物或同一地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其反射、散射、辐射的电磁波是不同的,传感器具有识别这种电磁波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