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新人教版)必修1同步练案:6鸿门宴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48839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新人教版)必修1同步练案:6鸿门宴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新人教版)必修1同步练案:6鸿门宴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新人教版)必修1同步练案:6鸿门宴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新人教版)必修1同步练案:6鸿门宴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新人教版)必修1同步练案:6鸿门宴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新人教版)必修1同步练案:6鸿门宴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新人教版)必修1同步练案:6鸿门宴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鸿门宴(1)本练案共2页,共16题,满分为67分,用时45分钟一、打牢文言基础(48分)1下列词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B)A美姬(j)飨(xin)德怀恩帷(wi)幕 目眦(c)尽裂B鲰(zu)生 所佩玉玦(ju)卮(zh)酒 刀枪剑戟(j)C参乘(chn) 戮(l)力同心瞋(chn)目 七郤(x)八手D芷(zh)阳 彘(zh)肩斗酒刀俎(z) 以肉啖(tn)虎【解析】A“眦”应读“z”。C“乘”应读“shn”。D“啖”应读“dn”。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3分) (C)A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老交情。B范增数目项王 数:屡次。C大礼不辞小让 让:允许。D

2、沛公则置车骑 置:留下。【解析】让:谦让。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A因击沛公于坐 不如因善遇之B贪于财货,好美姬 得复见将军于此C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默然不应D为击破沛公军 窃为大王不取也【解析】A因:介词,其后省略“之”,相当于“趁着”。B于:介词,相当于“对于”/介词,相当于“在”。C代词,相当于“这样”/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D为:介词,相当于“替”/动词,相当于“认为”。4下列关于通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A距关,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B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陪

3、”,陪同)D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解析】“倍”通“背”,背叛。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D)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C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D封闭宫室,还军霸上【解析】A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程度副词,相当于“很”。B河南: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河南省。C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细细说来。D封闭:严密关住使不能通行或随便打开,古今同义。6从词类活用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3分) (C)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常以身翼蔽沛公C道芷阳间行D吾得兄事之【解析】A夜:名词作状语,表时间,连夜。B翼:名词作状语,表比喻,像

4、鸟张开翅膀似的。C道:名词作动词,取道。D兄:名词作状语,表对人的态度,像对待兄长一样。7从文言句式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3分) (A)A吾属今为之虏矣。B沛公安在?C客何为者?D大王来何操?【解析】A被动句。BCD宾语前置句。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3分) (A)A台湾人民普遍感到,大陆游客来台旅游,谈吐十分得体,行为相当文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表现出良好的素质。B这时杨广不知道是怎么想的,竟然一天连斩十二人,只留一人,据说因其劳苦功高,发配到三千里外,不得进入中原。C他在这篇文章中严肃指出,中国必须强大,决不能被人牵扯着鼻子走,寄人篱下的结局,只能是人为刀俎,我

5、为鱼肉。D美国移兵朝鲜,表面上是针对朝鲜核开发加强威慑力量,实际上是在加强东北亚地区的军备力量,大有项庄舞剑之嫌。【解析】A“秋毫无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此处用于大陆游客,张冠李戴。B“劳苦功高”形容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使用正确。C“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使用正确。D“项庄舞剑”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使用正确。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A“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山东”指崤山以东地区,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B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坐位,以南向最尊,次为东向,

6、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帝王与臣下落座时,帝王面北,臣下面南;宾主之间落座,宾东向,主西向。C“参乘”也作“骖乘”,古代乘车,指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指四匹马拉的车。D“拜”是表示敬意的礼节,又叫拜手,后来指屈膝,两手着地,或叩头到地面。【解析】“以南向最尊,次为东向”解说不当,应为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帝王面北,臣下面南”解说不当,应为“帝王面南,臣下面北”。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5分)译文: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了他;现在有了紧急的情况,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2)从此道至吾军,不过

7、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5分)译文:从这条路到我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估计我到了军营,您才进去见项王。【解析】(1)“游”“活”“幸”各1分,文意2分。(2)“过”“度”“乃”各1分,文意2分。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司马迁鸿门宴中,樊哙借秦王“_杀人如不能举_,_刑人如恐不胜_,天下皆叛之”的先例劝项羽不要诛有功之人。(2)司马迁鸿门宴中,樊哙“_大行不顾细谨_,_大礼不辞小让_”两句话,表达了要讲究大礼节,不计较小礼节的观点。(3)司马迁鸿门宴中,沛公“_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_”一句话说明了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解析】5分,每句一分,如有错别字,则该句不

8、给分。12仔细观察下面一幅漫画,请写出这幅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概括其寓意。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字。(6分)答:画面:通往成功的大道边站着两个标有“挫折”字样的人,他们一手插腰,一手伸出挡住去路。小华来到这里,见到挫折,扭头便走,心想:“算了,回家。”寓意:遇到挫折不能打退堂鼓。【解析】6分,画面说明完整给2分,寓意概括正确给2分,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给2分。二、提高阅读能力(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9分)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9、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

10、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摘自鸿门宴)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乃令张良留谢 谢:辞别。B会其怒,不敢献 会:适逢。C大王来何操 操:携带。D竖子不足与谋 足:足够。【解析】足:值得。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C)A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B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C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

11、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D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解析】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15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选文叙述的事情属于刘邦、项羽为争夺霸主地位而在鸿门宴上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B“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说明项羽已经察觉到刘邦要逃跑,所以,他立即派都尉陈平去召唤沛公。C刘邦“则置车骑,脱身独骑”,是因为当时情势危急;张良等大部分随从留下不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麻痹项羽。D刘邦之所以最终诛杀了曹无伤,是因为他在鸿门宴上得知曹无伤是内奸,把他“欲王关中”的政治野心向项羽告了密。【解析】项羽并未察觉刘邦要逃跑。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5分)译文:现在人家正像切肉用的刀和板,我们是鱼和肉,何必告辞呢?”于是就走了。(2)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5分)译文: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解析】(1)“方”“为”“去”各1分,文意2分。(2)“必”“吾属”“为之虏”各1分,文意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