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课件:10 短新闻两篇 第1课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48766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4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课件:10 短新闻两篇 第1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课件:10 短新闻两篇 第1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课件:10 短新闻两篇 第1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课件:10 短新闻两篇 第1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课件:10 短新闻两篇 第1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课件:10 短新闻两篇 第1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课件:10 短新闻两篇 第1课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 读 欣 赏,本单元共编有新闻和报告文学3课:短新闻两篇、包身工和飞向太空的进程。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积累词汇,提高语言综合表达能力。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提高新闻和报告文学的阅读能力。积累写作素材,提高记叙性文章的写作能力。,第四单元,10短新闻两篇,第一课时 别了,“不列颠尼亚” 周婷 杨兴,课 前 预 习,虚假新闻受到道德、良知的谴责。,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发生过程(或:谁、何时、何地、何事、为何、过程如何),课 内 动 脑,识 记 字 形 飘扬 游轮 序幕 撤离香港 蒙蒙细雨 面色凝重 陈迹 庭院 悬挂 降下旗杆 古典风格 邻近大厦 巨幅 图案 管治 紫荆花开 恢

2、复管治 大不列颠,词 语 辨 析 【标记标志】二者都有记号的意思。不同的是:“标记”重在“记”,表示一般记号,常用于具体事物,如“一排留宿的小店,没有名号,只有标记”;“标志”重在“志”,指突出表明特征的记号,常用于抽象事物,如“这标志着中国空间技术又大大推进了一步”。 【管治管制】二者都有管理的意思。不同的是:“管治”指管辖统治,重在“统治”,如“自1997年7月1日起,香港的管治权回归中国”。“管制”有三种义项,一是强制管理,如“管制灯火”;二是强制性的管理,如“道路交通管制”;三是对罪犯或坏分子施行强制管束,如“对其进行劳动管制”。,【恢复回复】二者读音相近,但意义不同:“恢复”指变成原

3、来的样子,如“健康已完全恢复”;或把失去的收回来,如“恢复原状”。“回复”多指用书信回答、答复,如“信访人员忙着一一回复群众来信中反映的问题”。 【消失消释】二者都有消除的意思。不同的是:“消失”重在失,指事物渐渐减少以至没有,或指事物不复存在,如“自此之后,他的名字逐渐在世上消失了”;“消释”重在“释”,表示消溶、融化,或消除、解除,如“二人的误会终于消释了”。,词 语 释 义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如“山坡上茶园连绵,新农居掩映在绿水青山之中”。 陈迹:过去的事情。如“浩渺湘湖,竟是海之陈迹,浪潮退去,一段远古文明的华彩乐章就此沉寂,不经意间,又在考古学家的努力下重现身影。” 凝重:严

4、肃庄重的样子。如“本场比赛,穆里尼奥一直带着凝重的神情”。,成 语 识 用 【举世瞩目众目睽睽】二者都有被注视的意思。不同的是:“举世瞩目”重在表现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如“举世瞩目的德国总统选举早已落下帷幕”;“众目睽睽”许多人睁着眼睛看着,指在广大群众注视之下,如“众目睽睽之下,他竟然干出这等坏事”。 【冉冉升起徐徐上升】二者都有慢慢升的意思,都是书面体用语。不同的是:“冉冉升起”重在“升起”,强调“升”到后半段的过程,适用于柔软的事物,如“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徐徐上升”重在“上升”,强调“升”的过程,适用范围广,如“傍晚时分,一丝风也没有,一家家农户的炊烟开始徐徐上升”。,走 近 作 者

5、 别了,“不列颠尼亚”的作者周婷、杨兴实际上是新华社周树春、胥晓婷、杨国强、徐兴堂四位记者的合称。其中周树春为新华社副总编辑、参考消息报社社长。,了 解 背 景 别了,“不列颠尼亚”写于1997年7月1日,也就在那一天的零点,在中国,在香港发生了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那便是香港在这一时刻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英南京条约使香港离开了祖国,变成了大英帝国的殖民地,150多年来,28任港督代表英国对香港进行统治。为了使香港回归,中国共产党人作出了许多努力,终于,1984年的中英联合声明使香港的回归指日可待,13年的漫长等待,让亿万中国人失去了许多,也得到了许多。当1997年7月1日零时这一庄严

6、的时刻到来之际,哪一个中华儿女不热血沸腾呢?别了,“不列颠尼亚”就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创作出来的。,文 体 知 要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泛指整个新闻事业;狭义的“新闻”则是指一种文体,包括消息、通讯、评论、特写、访问记等。它是反映新发生的、重要的、有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特殊文体,“具有迅速、简短的特点,是一种最有效的宣传形式”。它是报纸、广播、电视常用体裁形式的总称。概括起来,“新闻”有如下几种特色: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的基本特征;时效性:新闻报道必须迅速、及时,讲究时效,尽量缩短“时间差”;新颖性:报道的内容必须有价值、有意义,它是新情

7、况、新经验、新问题、新人物、新风尚等客观事物;准确性:受“真实性”的制约,这种文体用词准确,叙事恰切,对一些问题的提法与评价要有分寸。,1消息的要素及结构特点:消息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消息的结构:标题(有时有副标题)、导语(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主体(消息的躯干,用充足的事实对导语内容作进一步的扩展和阐释)、背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有时省略或暗含在主体中)。 2特写及其特点:特写也叫新闻速写、新闻素描,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

8、粹的消息文体。它侧重于“再现”,采用文学手段,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发生的现场或某些重要精彩场面。,课 文 结 构,1“别了,不列颠尼亚”这一标题有什么独特之处? 【提示】 用倒装句式突出了“别了”的内涵;其次,运用借代修辞格,用“不列颠尼亚”舰指代英国,形象、生动。 标题有两层意思,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这是描述现实场景。 更深层的含义是,“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2导语部分简明地报道了什么重大事件?这一事件有着怎样非同寻常的意义? 【提示】 这个导语有三

9、个要点:一是点题,点明英国国旗降落后,查尔斯王子和港督彭定康将乘坐“不列颠尼亚”号回国,“不列颠尼亚”号将完成接载英国王子查尔斯和港督最后一次撤离的使命,这就赋予了“不列颠尼亚”号以象征意义;二是揭示全文主旨飘扬了156年的英国米字旗即将降下,香港即将回归;三是导语结束在时间上,为新闻特写主体部分的时间顺序奠定了基础。,3“最后一次”“最后时刻”连用的两个“最后”有什么深刻含意? 【提示】 “最后”一词,表明这一次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次港督的交接,英国米字旗再也不会在此升起,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时刻到来了,这是值得庆贺的政治大事。着墨不多,意义深远。 4如何理解“但

10、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这句话的内涵? 【提示】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强调这次降旗不再是以往港督换任的重复,它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最后一次。表现了中国人民收回香港时的无比兴奋的心情。,1作者为什么要精确地写出英国统治香港的时间? 【提示】 对中国人民来说,英国在香港进行殖民统治的这段历史是刻骨铭心的,是不应该被忘记的。中国人民经过了漫长地等待,终于迎来了香港回到祖国怀抱的这一天,但作者心中丰富的情感,却是通过精确记下英国统治香港的时间来表现的,语言非常含蓄,很有分寸感。平实的语言,鲜明的对比,饱含了对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后的欣喜之情。,2“大英帝国从海上来

11、,又从海上去”有什么表现效果? 【提示】 以“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结尾,说明英国在香港的统治彻底结束,香港和平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中华民族的胜利,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没有任何修饰性的语言,然而就在这不动声色的描写中,却显现出语言的张力。,3课文在传达给我们信息时,既有对现实场景的描述,又有对历史事实的回顾。请思考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是如何有机融合在一起的。 【提示】 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文章的纲,每一则背景材料地引入都对应着一个现实的场景,依靠一些关键的词衔接在一起,比如提到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就引入一些关于港督府历史的背景材料;而降旗的仪式,则让人联想起156年前,英国殖民者

12、首次踏上香港的历史。自然的衔接,使得这些背景材料看上去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它们靠现实的场景串在一起,与之融为一体。另外,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一种历史的纵深感,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4课文在写作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 (1)以时间闪回的方式组织材料。第一层在写港督府告别仪式中加进对港督府历史的追述;第二层写广场告别仪式时,第7段加入“156年前一个英国舰长占领港岛,升起英国米字旗”“今天一个英国士兵在这里降下米字旗”的内容,这样一来,就像电影中的闪回一样,将历史与现实用镜头方式交错出现,不仅画面感很强,而且突出了英国在香港156年统治的终结,强化了永不再来的意味。,(2)细节描写。“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广场上灯光渐暗”“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等描述性的语言,使描述对象生动、形象、可感。 (3)气氛烘托。“蒙蒙细雨中”“雨越下越大”是天气状况的实写,两处用笔,对仪式的气氛起了烘托的作用;“面色凝重”,是对港督彭定康表情的实写,在这里做交代,对“告别”仪式的氛围起了点染的作用;至于“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则将“新”与“旧”、“撤离”与“交接”、“终结”与“新生”这一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