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青海等地文化产业考察报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46374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赴青海等地文化产业考察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赴青海等地文化产业考察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赴青海等地文化产业考察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赴青海等地文化产业考察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赴青海等地文化产业考察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赴青海等地文化产业考察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赴青海等地文化产业考察报告(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赴青海、四川、深圳等地考察文化产业情况报告海原县文化产业考察团为学习借鉴先进地区文化产业工作的成功经验,加快推进我县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2014年4月10日至18日,县政协主席罗成玉带领县四套班子分管领导及宣传文化系统负责人和部分剪纸刺绣企业经营者组成的考察团赴青海、四川、深圳市就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学习和考察。期间,考察团先后对青海循化黄河奇石工艺、热贡唐卡艺术,成都国色天乡,深圳大芬村、观澜版画村的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深切感受到各市县文化产业工作的经验非常丰富,特别是他们浓厚的文化发展氛围、日益繁荣的文化事业、快速发展的文化产业、高档次的文化品牌项目以及敢想、敢干、敢为

2、天下先的实干精神,对我县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很好的指导借鉴作用。一、先进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情况和经验所考察的这些先进地区在近几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契机,根据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趋势,按照文化强县、强市的战略部署,结合当地的文化资源、文化基础和文化实力,更新观念,创新机制,打造平台,营造环境,文化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各地的文化产业发展主要有五条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一)理念新。如深圳、成都市委、市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坚持沿海及中部崛起率先推动文化崛起、“两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重点发展文化产业,提出了“经济硬实力的发展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支

3、撑”等一系列新理念,并明确用三到五年时间把深圳、成都打造成为文化发展主要指标在全国领先,文化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居全国前列的文化名城、休闲之都、创意中心,力争文化总产值每年增长20%。为实现这一目标,两市先后出台了:“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并每年推出一批新项目、新基地和新产业,统筹发展,分步推进。(二)体制活。青海循化、同仁县抓住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的机遇,采取“公司+农户+基地”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农牧民可与公司签定收购协议,保证民族工艺品的收购,解决农牧民销售和收益的后顾之忧,极大调动了主创

4、人员的积极性,有效增加了农牧户收入,有力推动了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政府还大力引导民营资本进入文化领域,明确规定凡是法律没有禁止的文化领域,都给予大力支持,并在降低门槛、贷款贴息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目前,民营经济投资文化产业机制已经形成,当地的黄河石艺(青海循化)、唐卡产业(青海热贡)、国色天乡乐园(成都)、深圳大芬油画村、观澜版画原创基地等产业主要为民营投资。(三)规模大。如青海循化博艺旅游文化有限公司主要开发以旅游纪念品为主的民族特色和民俗风情的石艺画、玉雕、彩绘、刺绣、驼绒画、沙画和民族工艺品等七大系列产品,年产文化产品250万件,年完成产值3100万元,出口额2500万元,实现

5、利润525万元。青海同仁县热贡乡的唐卡产品销往青海、西藏、甘肃、四川、内蒙、北京、上海、尼泊尔等地,年产值2000万元。成都的国色天乡乐园占地6000余亩,有员工近万人,大部分是拥有此地土地的农民,他们充分利用短途旅游和近郊旅游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度假设施及旅行社、歌舞演艺、策划设计、动漫主题消费品等主题公园相关联的其他产业的综合发展。深圳大芬油画村每月的油画生产能力在1万张以上,据统计,居住在大芬的原创画家只有120多人,而带动周边村镇的画师画工达到10000人以上,产品主要以批发和出口为主,分别占交易量的80%以上,大芬油画的市场遍及全球,其国外市场以欧洲、北美、中东、非洲、澳大利亚

6、为主。(四)品牌多。如循化黄河石艺、热贡唐卡产业、成都国色天乡乐园、深圳大芬油画村、观澜版画原创基地都已形成国内外知名品牌,打响了当地文化产业的品牌效应。国色天乡乐园、大芬油画村成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在营销方面已突破地域限制,扩大覆盖面,提升竞争力,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当地文化产业的生力军。(五)保障强。近年来,各考察地都围绕发展文化产业实施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在组织机构方面,各地都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由政府牵头,宣传文化系统及发改委、财政、国土、招商、规划等职能部门共同推进的组织机构。建立了项目联点帮扶制度,明确投资过亿元的文化项

7、目由市级领导跟踪服务,帮助解决规划、用地、资金等具体问题,同时,将文化产业工作纳入全省全市中心工作的绩效考核,调动起各级各部门抓文化发展的积极性。在资金扶持方面,如青海循化从2009年起,县财政每年设立了1000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用于扶持文化项目、文化企业。在政策支持方面,对获得国际或国家级大奖的文化人才以及有突出贡献的文化人才给予重奖,对文化项目用地纳入土地统一使用规划,破解了土地需求的“瓶颈”。循化县现正准备出台推进文化强县的一揽子政策措施,着力保障当地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项目的实施。 二、几点启示(一)把理念更新作为文化建设的先导。观念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成都市能够在短短

8、几年内创造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文化发展的“中部奇迹”,重要的一条就是思想解放,先人一步挖掘出文化的经济属性。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发展文化经济,建设经济文化”的理念。在发展文化上,他们打破旧观念、敢为天下先,放手搞产业、创新求发展,开创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繁荣局面。如成都市采用无偿划拨等形式拿出6000余亩土地,用于国色天乡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通过设立专项引导资金,对符合政府重点支持方向的文化产业给予扶持。成都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想真正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最关键的还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思想观念落后是我县文化建设相对落后的主要根源。为此,要积极引导干部群众改变自身在文化发展上存在的“重事业轻产业”

9、、“重社会效益轻经济效益”、“等靠要”、“畏难发愁”等各种陈旧、片面思想,努力树立起“文化就是经济,抓文化产业就是抓新的经济增长点”、“经营靠市场、发展靠竞争”等新理念。(二)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谋划。深圳市文化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整体战略之中,发展文化支柱产业,拉长产业链。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重大文化项目进重点工程“笼子”,重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进财政预算“盘子”,重点文化产业基地和企业进全市经济发展标志性工程“圈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实现了用地优先、政策优惠、环境优良。深圳市文化支柱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有力推动了国民经济

10、发展。如大芬油画村、观澜版画原创基地风靡全国后,带动了其系列产品发展,形成了研发、制作、教育培训、衍生产品开发等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成立了自己的独特品牌。学习深圳、成都就要切实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摆上重要位置。对文化产业大项目、大企业要列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程,加大扶持引导,重点培育。要重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带动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要加大政策扶持引导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各项有关政策,通过政策引导,激发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产业的热情。(三)把品牌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来打造。品牌是文化产业的无形资产,是产业价值的集中体现。青海循化、热贡文化底蕴深厚,

11、历史文化资源、自然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是典型的文化资源大县。要使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产业优势,就必须在突出特色品牌上下功夫,“唐卡艺术”、“黄河石艺”、既阐释了民族文化中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内核,又凸显了当地文化产业的品牌特色。在成都,国色天乡乐园在四川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知名品牌,成为成都文化产业的支柱。虽然青海循化、同仁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但文化产业起步相对较晚,基础薄弱,缺乏叫得响的产业品牌,面对各地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形势,他们认识到要想在产业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依托资源优势,找准自身定位,打造体现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打造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特色文化品牌。(四)把改

12、革作为文化产业的第一动力来推进。深圳、成都市文化产业的快速、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文化体制改革起步早,思路活,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从多个层面对文化体制进行了“松绑”式改革,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了宽松的空间。自1993年至今,深圳市经历了三轮文化体制改革,他们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就是管理一个主要负责人,其他的实行全员聘用。把责任与效率挂钩,把固定工变为合同工,把职务管理变为岗位管理。实行竞争上岗,能者上、庸者下。在所有制问题上,深圳有很多大的文化企业都是民营的,政府只要抓好规划、引导和管理。学习深圳,就要紧紧抓住当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契机,进一步加快改革进度,全面推开改革

13、试点工作,尽快在改革的主要方面和主要任务上取得突破,从根本上解决我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五)把市场主体作为体制机制创新的中心环节来培育。文化产业要做大做强,首先必须把文化企业做大做强。深圳、成都在发展文化产业中,按照集中优势、保护竞争、创造品牌、强力扩张的思路,大力发展集团化经营,着力培养产业突出、原创能力强且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大芬村是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下辖的一个村民小组,占地面积0.4平方公里,该村原住居民300多人。1989年,香港画商黄江来到大芬,租用民房招募学生和画工进行油画的创作、临摹、收集和批量转销,由此将油画这种特殊的产业带进了大芬村。随着越

14、来越多的画家、画工进驻大芬村,“大芬油画”成了国内外知名的文化品牌。从1998年开始,区、镇两级政府开始对大芬油画村进行环境改造,并对油画市场进行规范和引导,同时加大了宣传力度,将大芬油画村作为独特的文化产业品牌进行打造。大芬村的经验告诉我们,应当尽可能创造一个自由的、任企业健康成长的天地,少一些限制,多一些鼓励,少一些包办,多给从业者一些自立自强、大展宏图的机会。要把市场经济的机制有效的移植到文化产业机制中,增强文化市场意识,要支持非文化企业兴办文化项目,吸引股份制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形成文化产业的多元投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为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15、六)把人才作为产业战略来培养与引进。人才竞争是根本。在文化产业资源中,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实践证明,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将成为夺取文化产业未来制高点的决胜因素。各地把人才看成是利润最高的商品。深圳市在中宣部“四个一批”的基础上,组织了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一批理论家,一批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一批出版家,一批作家、艺术家,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他们逐步成长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涌现出黄江(香港画商)以及120余名原创画家作为一批领军人物为深圳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此外,深圳市大胆启用能人,用活人才,实施引得进

16、、留得住、用得活的人才战略。如油画、版画产业是人才密集性产业,深圳市率先引进人才大力发展美术产业。学习深圳,就必须围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进一步加大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尤其要培养和引进一些高层次的策划人才、管理人才和一些行业领军人物。要通过改革的办法激活用人机制,更好地发挥文化人才的潜能。三、几点建议(一)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当前,发展文化产业最大的瓶颈是观念。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应当是新时期新阶段我县文化建设一项十分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迫切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我县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文化产业是一个以文化为主的产业平台,而不是一个以产业为主的文化平台。用产业手段来经营文化,才是正确的文化产业运作方式。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破除“条件不足”的论点,确立“大有作为”的观念,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对待。1、明确一个定位。我县境内有主要有回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