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内容分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46215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内容分类.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诗歌鉴赏内容分类.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诗歌鉴赏内容分类.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诗歌鉴赏内容分类.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诗歌鉴赏内容分类.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内容分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内容分类.(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鉴赏内容分类,一、怀古咏史之作: 特点: 1、怀古实为伤今 2、多将当时的国势或个人身世遭际写入 3、词上阕多写景起兴,后为抒情议论;诗多写景 对比(古今对比) 4、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当今 5、风格多雄浑悲壮或沉郁顿挫,唐诗宋词学到的有: 乌衣巷与诸子登岘山题宣州开元寺水阁咸阳城西楼晚眺桂枝香 金陵怀古等,举例:比较鉴赏 越中览古 苏台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 旧苑荒台杨柳新, 战士还家尽锦衣。 菱歌清唱不胜春。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西江月, 只今惟有鹧鸪飞。 曾照吴王宫里人。 注: 苏台即姑苏台,春秋时吴王夫差游乐之地。 1、这两首诗有诸多相同之处,试回答3处。 2、试分析

2、这两首诗在写景状物上选择的角度有何不同.,1、七言绝句,怀古咏史类诗歌,今昔对比手法,寄托了诗人盛衰无常的感慨。 2、越中览古着重明写昔日的繁华,前三句进行竭力的渲染,结句写了今日之荒凉加以对比;苏台览古则着重写今日之荒凉,以暗示昔日之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衬托变幻无常的人事,写出古今盛衰之感。,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析:本诗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二、思乡怀人之作,特点: 1.思乡,指客居在外的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

3、怀人,指怀念异地的亲朋好友,这是古典诗词最常见的主题之一。 2.“怀人思乡诗”一般与三类人相关:飘泊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离妇。 3.特有的一些意象:大雁、望月、客居、佳节、羌笛、关山等 4.写情感的方式: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唐诗宋词学到的有:,月夜除夜宿石头驿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柳永的凤栖梧 伫倚危楼风细细晏殊的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等,举例:,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1、诗中写“寒灯”有何意义? 2、简析“故乡今夜思千里”的表现手法。,1、“寒灯 ”二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孤寂,描绘出

4、孤寂清冷的意境。除 夕之夜本该欢聚,诗人此时却远离家乡,身居馆舍,所以眼前的灯“寒气”袭人。寒灯有渲染作用 2、诗人写思乡角度很有特点,不直接写自己思念故乡,而写故乡亲人思念 自己,借此衬托自己的思乡之情,把深挚的思乡之情抒发得婉曲含蓄。故乡,指故乡的亲人。千里,指千里之外的自己。本是“千里思故乡”,却言“故乡思千里”,这是“对写法”,这种写法把感情表达得更加深沉,艺术感染力也更强。王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和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都是同一类型。(对写法),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析:本辞前两句,作者道出

5、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那么作者为什么把这幅秋景着上浓丽的色彩呢?一想便知: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三、赠友送别诗,特点: 1.一般会出现“送”、“别”、“赠”等字样。 2.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与送别相关的“杨柳”、“行舟”、“劳歌”等词语; 3.情感特征:多抒写离情别绪,抒发别离的孤苦,表达对朋友或亲人的依恋;或对人间种种美好情感的珍惜;或同病相怜,互相勉励;也有的还借机表明心志。 4.表达技巧:虚实结合,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以物喻人,或是心

6、理刻画。,唐诗宋词学到的有: 雨霖铃等,举例:,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1、请简析本诗的写景特点。 2、试分析“忆”字在本诗的妙用。,1、本诗的写景特点可有两种理解:两种不同气氛的景物描写产生对比,也显示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心情变化:饯别宴上散发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愤温馨;而到了离别时,心情又如凄风苦雨般悲凉。 开头的景物描写有力烘托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悲凉心境,第一句看似写乐景,实为写“醉别”的哀情。两点取一即可 2、诗人宕开一笔,以“忆”字领起,虚构了一个情景: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潇湘,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

7、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即使入眠,两岸猿啼也会声声闯进梦境,因而梦中也难以摆脱不了愁绪。这样写,借助想象,虚实相生,扩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题。,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渺茫”是遥远而模糊不清的意思,从字面上来看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及效果? 答:运用了设问、想像(虚写)的手法。友人日暮之时会停泊在哪里呢?到那时,人生地疏,天涯一孤客是多么的令人哀伤啊!既抒发了离情

8、,又不流于直露,余味深长,言有尽而意无穷。,四、山水田园、闲适隐逸诗之作,特点: 1.情感特征:多寄情山水,醉意田园,表达对祖国山水景物的喜爱,对田园生活的满足,流露出归隐林泉的愿望或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自己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反映出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险恶。 2.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农家生活 3.技巧特征:或融情于景,或比喻,或拟人,或夸张,或白描,或渲染,或动静结合,或远近结合,或视听结合。,唐诗宋词学到的有:,过故人庄题李凝幽居等,举例:,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

9、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1)答:“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答: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析:这是一首隐逸诗,作者写出了空山的宁静、幽深。作者在渲染空山的静时采用了以闹衬静的方法外,还用了以景衬静景的方法:返影(斜阳返照)宁静详和,静静地照在深林里的青苔上,更显深林的幽与静以“返影”衬空山的幽静。,五、边塞诗词:,特点: 1.意象特征:一般会

10、出现“塞下”、“边城”、“烽火”、“羌笛”、“关山”、“月”、“大漠”等词语; 2情感特征:表达的是出征远戍的英勇豪迈,或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哀痛,或是长年征战的艰辛和对家人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治者的抨击。 3.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乐景哀情,或是对比衬托,或动静结合、虚实相生。风格或悲壮或凄苦或豪迈,唐诗宋词学到的有:,从军行燕歌行雁门太守等,举例:,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 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 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

11、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1、“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表现了词人怎样可贵的思想? 2、词中的“归无计”和诗中的“终不还”都传达出一种同样的矛盾,这矛盾是什么? 3、试从内容和主题的表达入手,说说词与诗有哪些异同。,1、由己及人,关心士兵的疾苦 2、爱国与思乡之间的矛盾 3、相同:都描写了西北边塞将士们生活环境的艰苦,都表现了一种爱国思乡情怀。 不同:王诗更多的表现一种为国献身的豪迈精神,而范词则包含有更为浓重的思乡情绪。,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

12、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六、忧国伤时之作,诗人多一腔炽热的爱国情怀,他们忧愁国事,感伤时局,鞭挞黑暗,呼 唤光明,同情弱者,抨击奸邪,带有明显的批判现实味道。,唐诗宋词学到的有:,泊秦淮等,举例:,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 ,泪空流。 生谁料,心

13、在天山,身老在沧州。 1、“觅封侯 ”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匹马”显出作者当年怎样的情态? 2、词中“梦断何处”的“梦”指什么? 3、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1、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情;作者当年驰骋战场的胆略与豪气。 2、“梦”指词人收复山河、为国建功的理想。 3、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作者英雄迟暮,功业未建,壮志难酬,报国无 门的愤激与怅然之情。,七、伤春悲秋、抒发个人怀抱之作,多以自然之春隐喻人生之春,借自然界春来春往,抒发自己华年已逝、壮志难酬的苦闷;也有的诗作以美好的春天象征人生中其他美好的事物,借春的凋零抒发 好景不再的惆怅痛惜之情。 也称“人生际遇诗” 主要是指那些遭遇仕途坎

14、坷挫折的文人墨客对人生多艰、命途多舛、怀才不遇的感慨诗作。,唐诗宋词学到的有:,欧阳修蝶恋花等,【意象特征】:“风雨”、“阴晴”、“夕阳”、“落花”、“流水”、“闲居”、“衰鬓”等; 【情感特征】:表达的或是人生多艰、命途多舛的悲叹,或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伤感,或是豁达大度、从容开阔的胸襟。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虚实结合,或是对比衬托。,举例:,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 2、有人说三、四句将“有物之境”与“在我之情”融合无间,请以“乱”字为例作简要分析

15、。,1、仲春时节,雨后榕叶落满庭院,让人错以为秋风扫落叶;自己再次被贬,仕途失意,远离故乡,心中凄迷怅惘,虽是春日,却感觉如秋天一样。 2、三、四两句因情感物,以物体情,一个“乱”字正是诗人此时心境的写真,莺啼本无所谓“乱”,是诗人心绪烦乱,才觉得欢快的鸟鸣啁哳难听。,八、托物言志诗,1.多为状物诗,诗人偶有所感,心与物合,遂假托于物,发而为诗,表明心志。 2.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3.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不但形似,而且神似。与作者所需表达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之间有一定得相似性。如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4.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整体上说是托物言志,局部或拟人,或比喻,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等。,唐诗宋词学到的有:,房兵曹胡马马诗剑客等,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析: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