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46170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论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知其不可而为之或许当时不可为,高行百练历千锤,倘若仲尼曲现实,不可而为还有谁?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可谓是感召了无数学者,流传千世而不朽。而无所行动人,哪怕自身修养再高深,也只是成为不知名的隐者,成为历史上的过客而已。现当代学者多用一句话概括孔子的毕生,点明儒家踊跃进世。这句话就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此话出自论语.宪问: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这话本是“晨门”对孔子的讥讽,没想到,流传至今确是对孔子精神的高度概括。一往无前,哪怕最终结果是失败也要积极去做。李零在丧家狗中如此评论:“孔子的毕生是知其不可而为之。他跟隐者不同,隐者是知其不可而避之跟

2、 知其不可而逃之。”孔子一生,穷困潦倒,颠沛流离、四处碰壁,执着着周游列国,向当时的统治者们宣扬、传播自己的思想。在当时礼崩乐坏,世风日下的社会中,他自然屡屡被当时拥有强势的君主、权贵们予以耻笑、驱赶、追杀。孔子也只能对他人称自己如同是“丧家之犬”的比喻,自嘲的予以承认。 可谓是悲凉直至。孔子是血肉之躯,是有尊严,有羞耻之心的普通人,更是一个满腔抱负却四处碰壁的读书人。如此平凡,如此普通,他又是为何忍辱负重,为着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理想,知其不可而为之呢? 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挑战。“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从未尝试,就轻言放弃,是不是无知了些? 到底可不可

3、为,只有通过尝试来验证,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如果知其不可为就不为,遇到困难只管放弃,听天由命,随遇而安。那么孔子就不是孔子了,孔子的言行更不会流传几千年,越品读越让人觉得高深。英语里有一句谚语:自助者天助,就是这个道理。 知其不可为之,还是一种精神。“知其不可而为之”,这对孔子的概括真是入木三分,深刻得很。显然,这个守城门的人并不是一个等闲之辈,而是一个“大隐隐于市”的隐士。一个人知道自己所从事的事情是可望成功的,于是坚持干下去,最后果然取得成功。这显然是没有什么特别的了不起。但孔子明知在当时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毅然决然地为自己的信念和理想献身,这就非常难能可贵了。就像普罗米修

4、斯偷盗圣火,圣人何尝不知道“克己复礼”任重而道远,但却周游列国,“累累如丧家之犬”而精神不改。晚年退居讲学,仍然以礼乐文化为核心,为推行“仁道”而贡献力量。知其不可而为之,更是一种使命。“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微子)对于礼崩乐坏的社会,一部分人对社会不满、无奈,却认为自己无力改变这个局面,于是他们去做了隐士;而孔子却着手去做,四处游说,哪怕不被世人接受,只能与鸟兽为伍。这在修养高深的隐士看来没有实现的可能性,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所以认为没有必要去做。但孔子不因为是否成功才决定做不做,而是因为应该做,就去做。孔子内心始终保持着风和日暖,他用他富足的精神世界为我们开辟了

5、一条与众不同的人生之路。我们可以不富有,我们可以不出名,但我们有能力也有权利保持自己心中的那份简单的执着与美好。在微博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当为而为。无论什么事,唯有直道而行,才是磊落光明的大丈夫。不是知其可为而为之,也不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而是知其当为而为之。前两者都是结果论思维,都可能会因事理本身之外的功利性目标而败坏人的良心和人格品味,唯有知其当为而为之,才是遵循了正义原则。”知其不可而为之,确实是一种悲壮的精神。但做与不做,怎么做,是亘古不变的难题。在前段时间的“摔倒的老人”案和“小悦悦”事件中,在道德、良心和人性的善与恶的交织下,很多人选择漠不关心,匆匆离开。不知那些人在匆匆离开时心中可

6、有矛盾与不舍,还是冷漠得很彻底;不知那些人在午夜梦回时会不会梦见那个自己伸出援助之手就能挽回的生命,在向他苦苦求助;不知那些人在得知那个生命的悄然逝去时,可曾收到良心的谴责。这些的都是“当为”的事,可很多人,却连一个报警电话都不愿意打,“当为”而不为,那么灵魂想必是在日益腐败中发臭吧。对于现实中设计道德的情景,很多都是“当为”的事,我们自然应该选择伸出援助之手。就算怕惹上是非,打个电话报警、叫救护车,总是可以的。可对于自己的人生抉择,我们又该怎么去做?理想是单纯而美好的,现实是复杂且真实的。当理想与现实相矛盾、相冲突时,我们又该如何抉择?是放弃自己些许过于美好的理想,向不是那么令人满意甚至残酷

7、的现实屈服?还是坚守自己心中的那份美好,不让世间的污浊对这份美好有一丝一毫的侵蚀?这恐怕是我们一生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思考人生的方向,思考梦想的彼岸思考自己的定位,思考人生的意义。我们如今只是大一学生,今后要做的抉择还有很多,恐怕每一个都会让我们伤透脑筋。至于怎么选择,恐怕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孔子一生,心怀周政,惶惶奔走于列国之间,其道不彰,退而修六经。他的很多言论和思想,已经通过制度、习俗、语言符号,进入人们的生活世界,成为世人共同的思想源头。而论语对世人的意义就在于此,品读论语,能让人从忙碌的琐事中暂时超脱出来,凝神,思考,然后对前方有更多的坚定。句句经典,字字珠玑,论语诠释着孔老夫子的智慧,值得我们一生去借鉴,去思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