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四逆汤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46136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PPTX 页数:55 大小:3.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构四逆汤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解构四逆汤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解构四逆汤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解构四逆汤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解构四逆汤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构四逆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构四逆汤(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构四逆汤,代二庆,1,经,方,汤本求真、胡希恕和冯世纶老师都把四逆汤列为太阴病的主方。,四逆汤是太阴病的主方,2,经,方,康治本三阴病篇方证,甘草干姜汤,干姜附子汤,四逆汤,通脉四逆汤,茯苓四逆汤,白通汤,桃花汤,甘草汤,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附子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芍药大黄汤,(小)建中汤,真武汤,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吴茱萸汤,黄连阿胶汤,猪苓汤。,3,经,方,四逆汤是太阴病的主方,解构四逆汤就是通过对四逆汤证的形成与衍生,来认识伤寒论中的方证和方证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追溯四逆汤证的形成过程中,企图从中窥见先人的思维轨辙,从而可以帮助我们加深理解方证药证的内涵,提高临床诊疗水平。,4,经

2、,方,解构四逆汤,(一)解构是一种从流溯源返璞归真的方法。,5,经,方,“见病知源”,徐灵胎:“此从流溯源之法,病无通形矣!”,6,经,方,探求三十年而后悟其所以然,“余始亦疑其有错乱,乃探求三十年,而后悟其所以然之故。于是不类经而类方。” 徐灵胎伤寒类方,7,徐灵胎(1693-1771年),1759年著书伤寒类方,提出 “以方类证,方不分经”。,经,方,四逆汤证中的药证,干姜,8,反发汗 反吐泻 抗血管内水分的减少,手足厥冷 咽干烦躁 吐逆下痢,经,方,四逆汤证中的药证,四逆类方与真武类方的鉴别,9,四逆类方与真武类方的鉴别就决定于“干姜”与“芍药”的有无。,经,方,太阴病的方证群是“玄武神

3、兽”位的常态方证群。,10,四逆汤证中的药证,太阴病是三阴病的常态,经,方,芍药甘草汤类方(康治本),11,四逆汤证中的药证,真武汤 附子汤 黄连阿胶汤 (小)建中汤,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附子汤 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芍药大黄汤,经,方,干姜甘草汤的类方(康治本),12,四逆汤证中的药证,甘草干姜汤 四逆汤 茯苓四逆汤 通脉四逆汤,干姜附子汤 白通汤 桃花汤,经,方,甘草,人类“喜干厌苦” 甘草是一味甘甜的良药,苦辣味的中药如果和它相伍,就可以大大减少其异味。如桂枝甘草汤,芍药甘草汤,甘草干姜汤,甘草麻黄汤,大黄甘草汤,桔梗汤(桔梗甘草汤)等等。 甘草有储水(保津液)的作用 古人发现服用大量的甘

4、草会出现浮肿,于是知道甘草有储水的作用。甘草汤是伤寒论中唯一一个以一味药成方的方剂。,13,四逆汤证中的药证,经,方,甘草汤,康治本第57条:少阴病,咽痛者,甘草汤主之。 宋本第311条,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14,四逆汤证中的药证,经,方,甘草汤,汤本求真:甘草汤 仲景称“少阴病”云云,有深意存在。 尾台榕堂 :甘草汤证 病急迫及咽喉急痛者。,15,四逆汤证中的药证,经,方,甘草的药证,甘草能够治疗各种急性疼痛,心脏的剧烈跳动,神智的极度兴奋、紧张,肌肉的过度痉挛,癔病癫痫的发作,以及由以上诸多原因造成的昏厥与肢冷等等病症。,16,四逆汤证中的药证,经,方,漢

5、方臨床 1982(29卷)12期,甘草参与组方,是经方医学的汤方形成过程的第一原则。,17,四逆汤证中的药证,经,方,甘草和核心药物组成的药基证,桂枝甘草汤 芍药甘草汤 甘草干姜汤 甘草麻黄汤 栀子甘草基 柴胡甘草基 大黄甘草汤 黄芩甘草基 知母甘草汤 石膏甘草基 桔梗甘草基 茯苓甘草基,18,四逆汤证中的药证,经,方,附子,伤寒论再发掘 附子在个体病理学上的药能:反发汗,反吐泻。强力保持人体却管内成分,促进肾脏排水,改善阴性病态。 重校药徵:附子证 恶寒与恶风,胸痹、腹痛、小便不利、下利,肢体关节沉重疼痛,手足厥冷。,19,四逆汤证中的药证,经,方,甘草干姜汤与干姜附子汤,甘草干姜汤与干姜附

6、子汤既是小方,有事药基。,20,经,方,甘草干姜汤,甘草干姜汤是组成四逆辈的核心方药,从甘草干姜汤出发,甘草干姜汤是通往四逆辈类方的第一块基石。,21,甘草干姜汤与干姜附子汤,经,方,甘草四两 干姜三两:康治本第11条,22,甘草干姜汤与干姜附子汤,甘草干姜汤,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服桂枝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与甘草干姜汤以复其阳;若厥愈者,与芍药甘草汤以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者,四逆汤主之。,经,方,宋本伤寒论第29条,23,甘草干姜汤与干姜附子汤,甘草干姜汤,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攻其表,

7、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温针者,四逆汤主之。,经,方,尾台榕堂:甘草干姜证,24,甘草干姜汤与干姜附子汤,甘草干姜汤,厥而烦躁,多涎沫者。 厥(干姜)而烦躁(甘草),多涎沫(甘草干姜汤)者。,经,方,干姜附子汤,25,甘草干姜汤与干姜附子汤,康治本第18条:干姜附子汤,发汗若下之后,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亦宋本61条,经,方,尾台榕堂:干姜附子证,26,甘草干姜汤与干姜附子汤,干姜附子汤,下利烦躁而厥者。

8、下利(附子干姜) 烦躁(干姜) 而厥(干姜附子)者。,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温服再服。 宋本:去漬顿服,经,方,四逆汤类方的形成过程,远田裕正:改善四肢厥逆汤,27,四逆汤方,甘草干姜汤+附子 甘草干姜附子汤 四逆汤,经,方,四逆汤类方的形成过程,尾台榕堂:四逆汤证,28,四逆汤方,四肢厥逆,身体疼痛,下利清谷,或小便清利者。 四肢厥逆(干姜附子),身体疼痛(附子甘草),下利清谷(附子干姜),或小便清利(甘草干姜)者。,经,方,四逆汤,甘草二两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29,四逆汤类方的形成过程,经,方,四逆汤临床应用,以腹肌软弱、精神疲惫、形寒肢冷、脉像沉弱为目标,治疗各种各样(发汗后

9、、泻下后、失血后、手术后)的体能虚弱者。,30,四逆汤类方的形成过程,经,方,应用四逆汤临床经验,大塚敬节:“有人认为四逆汤只用于非常严重的病情,其实并非如此,它也可以用于表热证而手足厥冷,脉为沉弱者。”,31,四逆汤类方的形成过程,经,方,通脉四逆汤,甘草二两 附子一枚 干姜三两,32,四逆汤类方的形成过程,宋本317条通脉四逆汤证,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康治本第60条),经,方,远田裕正:通脉四逆汤的形成,33,四逆汤类方的形成过程,四逆汤+干姜= 甘草干姜附子汤+干姜 甘草附子干姜

10、汤 通脉四逆汤,经,方,尾台榕堂:通脉四逆汤证,四逆汤证 而吐利厥冷甚者。 四逆汤证 (甘草干姜附子汤) 而吐利厥冷甚(干姜)者。,34,四逆汤类方的形成过程,经,方,通脉四逆汤临床应用,运用于四逆汤证而吐利厥冷甚的状态。 流感患者恶寒甚,咽喉疼痛而手足厥冷者。急性吐泻,恶寒甚手足厥冷者。,35,四逆汤类方的形成过程,经,方,通脉四逆汤临床应用,漢方家以战争为例说明“格阳”现象 四逆汤证如司令部陷入敌军包围中,但残留的小兵还能死守之,此为阳虚寒盛;通脉四逆汤证如司令部已被敌军攻占,卫气溃不成军,而离散四方,各自逃窜。此为阳虚寒盛格阳。,36,四逆汤类方的形成过程,经,方,茯苓四逆汤,宋本69条

11、茯苓四逆汤证 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治。 康治本22条茯苓四逆汤证 发汗若下之后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37,四逆汤类方的形成过程,经,方,茯苓四逆汤方,四逆加人参汤+茯苓= 四逆汤+人参+茯苓= 甘草干姜附子人参+茯苓 茯苓甘草干姜附子人参汤 茯苓四逆汤,38,四逆汤类方的形成过程,经,方,宋本,成本“茯苓四逆汤”方后药物排序,茯苓四逆汤 茯苓 人参 甘草 干姜 附子,39,四逆汤类方的形成过程,经,方,尾台榕堂:茯苓四逆汤证,四逆加人参汤证而悸者 四逆加人参汤证 (四逆汤证儿心下痞硬) 而悸(茯苓)者。,40,四逆汤类方的形成过程,经,方,茯苓四逆汤证,茯苓四逆汤是

12、四逆加人参汤的“利止亡血”基础上再出现烦躁一症,就更为危重了,西医认为此方证属于以烦躁为突出症状的严重的休克。四逆加人参汤的利止亡血“,四字非常精到。当休克时血容量下降严重时,由于消化道微循环障碍,血流灌量极度下降,导致消化液分泌停止。,41,四逆汤类方的形成过程,经,方,康治本58条白通汤证 少阴病,下利,与白通汤。 宋本315条白通汤证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42,白通汤方,四逆汤类方的形成过程,经,方,尾台榕堂:白通汤证,在“下利,脉微者”之间,似为脱漏“腹痛”二字。并认为此方证与四逆汤证,其下利稍缓,并无完谷不化,汗大出,四肢痉挛等急迫之症状,所以不用甘草。,43,四逆汤类

13、方的形成过程,经,方,白通汤方,葱白四茎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44,四逆汤类方的形成过程,白通汤的形成,四逆汤甘草+葱白 葱白干姜附子 白通汤,经,方,尾台榕堂:白通汤证,下利腹痛 厥而头痛者。 下利腹痛(附子葱白) 厥(附子干姜)而 头痛(葱白)者。,45,四逆汤类方的形成过程,经,方,芦氏讲义:白通汤证,用葱白者法取通阳。故白通汤证者,其人粘汗出,恶寒蜷卧而时显假热。或四肢厥冷而面赤头痛,或下早清谷,而间腹痛干呕,此则阳虚之中,而兼局部壅结之象。故不用甘草之缓急,而易葱白之辛通。,46,四逆汤类方的形成过程,经,方,体会,四逆辈放都有反发汗,反吐泻,抗血管内水分的急性减少的作用。四逆

14、汤各种边防都是根据症状的变化进行药物加减的,充分体现了方证药证的个体化治疗的特征。,47,四逆汤的个体化治疗特征,经,方,体会,陈修园:“存津液” “长沙室,叹高坚,存津液,是真诠。” 水的调节“存津液” 汗法御敌于国门之外 下法急下存阴 和法主动利尿,消化道输液; 补法固守、补充血管内水液,间接利尿,48,四逆辈类方能强力储水,经,方,体会,三阴病的补法储水,49,三阴病禁止强排水,经,方,体会,50,伤寒论文献通考,“可”与“不可”成于王叔和 夫以为疾病至急,仓卒寻按,要者难得,故重集诸可与不可方治,比之三阴三阳篇中,此易见也。又时有不止是三阴三阳,出在诸可与不可中也。 王叔和,经,方,体会,51,刘观涛之问,如果六经要精简成四经的话,请问你要去掉哪两条经?,经,方,体会,52,答刘观涛之问,太阴病 阳明病 少阳病 三阴病,青龙(太阳病) 朱雀(阳明病) 白虎(少阳病) 玄武(三阴病),四神定位,经,方,体会,53,以世界的眼光看经方,“方证相对应”容易理解 寻找到经方医学的生长点,经,方,体会,54,四逆辈类方,四逆辈类方是治疗太阴病的主方,四逆汤证也遍布六经,同时四逆汤证也遍布六经, 在三阴病重更是随处可见。,谢谢观赏,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