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问远方有多远-初中阅读理解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45977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莫问远方有多远-初中阅读理解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莫问远方有多远-初中阅读理解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莫问远方有多远-初中阅读理解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莫问远方有多远-初中阅读理解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莫问远方有多远-初中阅读理解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莫问远方有多远-初中阅读理解含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莫问远方有多远1. 莫问远方有多远 王纯小时候,我跟着母亲去城里的表姨家走亲戚。母亲牵着我的手,走了很久很久,我非常累了,表姨家怎么那么远呢?远得好像永远都走不到。我不停地问母亲:“到了吗?还有多远?”母亲安慰我说:“快了,快了!”我走几步,就要问:“到了吗?”很快,我筋疲力尽了,可仍然没到。我坐在地上耍赖,再也不肯走一步。母亲只好背起我,继续朝前走。我趴在母亲背上说:“妈,表姨家怎么这么远?你不累吗?”母亲说:“我不累!不管前面的路有多远,只管朝前走,走着走着,就到了。”真的,母亲很轻松的样子,即使背着我也不嫌累。走了一会儿,我们终于到了表姨家。那次的路途简直成了我的一场苦旅,让我记忆深刻。

2、后来,再遇上走远路,我坚决逃避,再不肯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远方有多远;而母亲呢,不管多远的路依旧不怕,迈开脚步就走,她还是那句话“只管朝前走,走着走着,就到了”。多年后,我重新回味母亲的话,觉得真是很有禅意。“不管前面的路有多远,只管朝前走,走着走着,就到了。”我之所以感到累,除了年龄小,更主要的原因是太过关注远方有多远,总想尽快到达目的地,但脚下的步子却快不起来,这种心理上的恐惧、茫然、失望,让我丧失了勇气和信心。而母亲呢,不去关注目的地,只管走好脚下的路,所以她不会感到累。即使成年以后,我们很多人依旧不能摆脱那种关注远方有多远的心理。记得那年,我决定通过自学考试拿下本科学历,我给自己制订了目

3、标:两年之内一定要拿到本科学历证书。接下来的日子,我开始紧张地准备考试。过了一科后,我翻翻剩下的科目,摇头叹气说:“还有这么多科,太难了!”好不容易过完了三科,时间已经过去一年半了。我还是总盯着剩下的科目,有时还会用手掂掂那些书的分量,暗想:“哪辈子能过完所有的科目呢?”工作、生活本来就够累人的了,再加上自学考试,简直要累死人。后来,我终于撑不住了,最终放弃了自己的计划。还好,几年后,我又重新参加自学考试。我不再关注什么时候能过完所有的科目,只是默默地努力,一科一科过,就像翻越高山一样,翻过了一座又一座,即使山的那边依旧是山,我也只管走好脚下的路。就这样,我终于拿到了本科毕业证。我欣喜极了,走

4、着走着,真的走到了春暖花开的彼岸!喜欢写作以后,经常有文友和我探讨写作的事情。很多文友为自己制订了高远的目标,每天都总结离目标又近了多少。但很多时候,目标是那么遥不可及,人就像蜗牛一样一点点朝向远方,我们前进的步伐太慢,而远方又太远。走着走着,就感到自己力不从心,原来的百倍信心也一点点丧失了,几欲放弃。我对他们说:“莫问远方有多远,只管从从容容往前走。走着走着,路就宽了,花就开了,目的地就到脚下了。”远方是我们必然会抵达的驿站。莫问远方有多远,一直向前,总有一天会与一个个远方不期而遇。说说标题“莫问远方有多远”的妙处。按要求答题。 (1)我还是总盯着剩下的科目,有时还会用手掂掂那些书的分量。(

5、请从描写的角度体会加线词语的表达效果。)(2)走着走着,真的走到了春暖花开的彼岸!(结合语境,说说加线词语在句中的含意。)“只管朝前走,走着走着,就到了。”选文前三段反复引用母亲的这句话,有什么用意?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阅读本文,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请用一则格言警句来回答。答案和解析1.【答案】【小题1】以路喻理,准确生动,新颖别致,含蓄地揭示了本文的主题。【小题2】(1)运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自学考试时,面对众多科目为难发愁的情状,表明了“我”缺乏自信的心理。(2)“春暖花开”本义是指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这里比喻经过自己的努力,如愿以偿地拿到了本科毕业证,表现

6、了自己的欣喜之情。【小题3】一方面表明母亲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颇深;另一方面,用这句话把母亲带“我”走亲戚这件事和“我”的内心感受关联起来,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完整。【小题4】结构上,照应文题,总结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升华主旨。【小题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散文标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了解文章标题的作用,题目的一般有:交代文章的对象、人物的身份、暗含作者的情感。线索作用。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运用修辞,增加文章的表达效果,揭示文章的主题等。结合文本分析,标题“莫问远方有多远”以路喻理

7、,准确生动,新颖别致,含蓄地揭示了本文的主题。(1)此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可以从修辞、重点词语、描写方法、包含的哲理等方面入手。此题可从描写方法的角度来分析,答题思路是:该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怎么样地写出了人或物的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心理或精神品质或思想感情。结合语句分析加线词语“掂掂”运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自学考试时,面对众多科目为难发愁的情状,表明了“我”缺乏自信的心理。(2)此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词语的品析能力。“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解答此题,先要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再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加线词语“春暖花开”本义是指

8、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这里比喻经过自己的努力,如愿以偿地拿到了本科毕业证,表现了自己的欣喜之情。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做题时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三要结合文章的主题。文中的每一句每一段都是有其用途和作用的,我们在理解文章内容时,要整体把握文章,这样不仅理解了其内容,写作手法和写作意图,甚至是构思上的精妙之处,也可以领会到了。阅读文本可知,选文前三段反复引用母亲的这句话,一方面表明母亲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受颇深;另一方面,用这句话把母亲带“我”走亲戚这件事和“我”的内心感受关联起来,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完整。此题考

9、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段作用的能力。理解文中重要语段作用一般从两个角度去考虑:一个是结构上的作用,一个是内容上的作用。1、结构上,承上启下,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题目,作为线索,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2、内容上,深化主旨,暗示主题,强化情感。结合文本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结构上,照应文题,总结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升华主旨。此题考查学生拓展延伸及个性解读的能力。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的题目。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的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均可。此题要求结合文本内容,用一则格言警句来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示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第5页,共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