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模型竞赛规则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45864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DOC 页数:106 大小: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航空模型竞赛规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航空模型竞赛规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航空模型竞赛规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航空模型竞赛规则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航空模型竞赛规则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航空模型竞赛规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航空模型竞赛规则(1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航空模型竞赛规则目 录第一章 总 则 1第二章 自由飞模型飞机 5第三章 线操纵模型飞机 14第四章 无线电遥控模型飞机 31第五章 无线电遥控电动模型飞机 56第六章 像真模型飞机 63第七章 航天模型 64第一章 总 则1.1. 普及级航空航天模型的分类与分级 1.1.1. 自由飞模型飞机类(P1类) 牵引模型滑翔机 P1A-1 P1A-2橡筋模型飞机 P1B-0 P1B-1 P1B-2活塞式发动机模型飞机 P1C-1 P1C-2室内模型飞机 P1D-0 P1D-1 P1D-2电动模型飞机 P1E-1 P1E-2橡筋模型直升机 P1F-1 P1F-2二氧化碳气体动力模型飞机 P1Q软弹射模

2、型滑翔机 P1R 手掷模型滑翔机 P1S-0 P1S-1 P1S-2弹射模型滑翔机 P1T-1 P1T-2橡筋伞翼模型飞机 P1Y1.1.2. 线操纵模型飞机类(P2类)线操纵竞速模型飞机 P2A-1 P2A-2线操纵特技模型飞机 P2B-O P2B-1 P2B-2 P2B-3/F2B-40 线操纵小组竞速模型飞机 P2C 线操纵空战模型飞机 P2D 线操纵电动特技模型飞机 P2E-0 P2E-1 线操纵甩动特技模型飞机 P2S 线操纵风动特技伞翼机 P2W-1 P2W-2 1.1.3. 无线电遥控模型飞机类(P3类)无线电遥控特技模型飞机 P3A-1 P3A-2 P3A-3 无线电遥控牵引模

3、型滑翔机 P3B-1 P3B-2 P3B-3 无线电遥控模型直升机 P3C-1 P3C-2 P3C-3 无线电遥控山坡模型滑翔机 P3F 无线电遥控空投模型飞机 P3K无线电遥控特定模型飞机 P3S无线电遥控弹射模型滑翔机 P3T1.1.4. 像真模型飞机类(P4类) 自由飞行像真模型飞机 P4A-1 P4A-2线操纵像真模型飞机 P4B-1 P4B-2无线电遥控像真模型飞机 P4C-1 P4C-21.1.5. 无线电遥控电动模型飞机类(P5类)无线电遥控电动特技模型飞机 P5A-1 P5A-2无线电遥控电动模型滑翔机 P5B-1 P5B-2 P5B-3无线电遥控电动模型直升机 P5C-1 P

4、5C-2无线电遥控电动绕标竞速模型飞机 P5D-1 P5C-21.1.6. 外观像真航空航天模型类(P6类)1.1.7. 指定模型飞机类(P7类) 1.1.8. 非常规模型飞机类(P8类) 1.1.9. 航天模型类(S类) 1.2. 竞赛的一般规定 1.2.1. 各级竞赛可按年龄段、学龄段、性别分组进行。可以进行个人、单项、团体、综合团体赛。1.2.2. 参加比赛的模型必须符合技术要求。可以采用自审和抽查的方怯审核模型,合格后做上标记,取得名次、达到等级运动员标准或打破纪录的模型要进行复审,复审不合格者成绩无效。1.2.3. 每架模型只能由1名主要制作或装配者用来参加比赛、测验和纪录飞行。 1

5、.2.4. 每名运动员在1次比赛中可以用2架模型(特别规定的项目除外)。除机翼、机身和尾翼外,备用零件数量不限,并且可以互换,但更换后仍需符合要求。 1.2.5. 禁止使用金属螺旋桨。凡是危及安全、妨碍比赛的模型或装置,裁判长有权禁止使用。 1.2.6. 手掷模型滑翔机、弹射模型滑翔机必须用橡胶类软质材料做机头,半径不小于3毫米。 1.2.7. 比赛开始前15分钟静场、静空。同时在起飞线开始检录,隔 1分钟点名1次,核对运动员和模型,3次点名不到者,该轮比赛作弃权论。 1.2.8. 允许l名教练员或领队入场进行口头指导。按规定入场的助手只限于做协助工作。 1.2.9. 裁判员的视力或矫正视力不

6、低于1.0。 1.2.10. 以下情况该轮判为零分: 声明弃权、检录点名或起飞点名未到、在比赛时间内未能起飞及其他严重犯规。 1.2.11. 排列个人名次时,若无具体规定,成绩相同者名次并列; 团体赛记分和名次排列方法在规程中规定。 1.2.12. 比赛须按日程连续进行。遇下列情况总裁判长有权提前或推 迟竞赛: 能见度差、变动场地、气象条件改变或其他原因不适合比赛。 1.2.13. 运动员应遵守纪律、服从裁判,不得影响裁判员的工作,对破坏纪律、无理取闹、弄虚作假的运动员或运动队,竞赛的组织者可视情节予以批评、警告直至取悄比赛资格的处分。 1.2.14. 运动员对裁判工作有异议时,有权通过领队以

7、口头或书面方 式向大会提出; 对成绩名次评定有异议时,应在公布成绩后l小时内提出。 1.3. 本规则的修改、补充、解释权属国家体育总局。第二章 自由飞模型飞机2.1. 竞时项目的一般规定 2.1.1. 运动员放飞或脱钩时,可以助跑和跳跃,但不得在台、架、建筑物或0.5米以上的高坡上放飞或脱钩。 2.1.2. 在规定比赛时间内,只要没有达到正式飞行标准,可以有l 次试飞机会。 2.1.3. 凡在比赛时间内起飞、脱钩的飞行均有效,其留空时间计时可超出比赛时间。 2.1.4. 模型飞行过程中解体或脱落零件,其中任何l个零件先触地即终止计时。 2.1.5. 模型碰到障碍物后下坠,落到地面终止计时。 2

8、.1.6. 模型飞行过程中,在障碍物上停止前进运动或飞出视线,应停止计时; 如10秒内继续飞行并重新看见,应连续计时,中断时间应包括在留空时间之内。 2.1.7. 模型着陆前如运动员、助手或本队人员接触摸型,应终止计时。 2.1.8. 模型飞行过程中与其他模型或牵引线相碰,运动员可以认可该次飞行成绩,也可以申请重飞,重飞应在该轮比赛时间内进行; 如比赛时间已到,可以延长l分钟。 2.1.9. 未达到正式飞行标准,但运动员认可的该次飞行也为正式飞行。一旦已声明放弃的成绩则不能再追认。 2.1.10. 留空时间的计时单位为秒,保留l位小数(舍去第2位小数)。 2.1.11. 初级、一级模型飞机每次

9、比赛飞行3轮,以较高2轮成绩之和为正式比赛成绩; 较高2轮成绩之和相同,则另1轮成绩高者列前; 另1轮成绩仍相同,则前2轮中单轮成绩高者列前; 如再相同,则进行附加赛,直到决出名次为止。有2轮达到最长测定时间,则进行加时赛,直到飞不满为止。以2轮正式比赛成绩与加时赛在内的各轮成绩之和作为个人申请等级运动员和纪录的成绩(室内模型飞机除外)。 2.1.12. 二级与不分级模型飞机每次比赛飞行3轮,3轮成绩之和为正式比赛成绩。3轮成绩之和相同,则以最高1轮成绩确定名次; 最高l 轮成绩相同,则以次高l轮成绩确定名次; 次高l轮成绩仍相同,则进行附加赛,直到决出名次为止。3轮都达到最大测定时间,则进行

10、加时赛,直到飞不满为止,以包括加时赛在内的各轮成绩之和为个人比赛成绩(室内模型飞机除外)。 2.2. 直线距离项目的一般规定2.2.1 模型不允许安装滑轮。 2.2.2. 飞行场地为矩形。一级场地起飞线长14米,边线长30米; 二级场地起飞线长25米,边线长50米,边线可延长或缩短。 2.2.3. 每轮比赛连续进行往返飞行各l次,以往返飞行距离之和为该轮成绩。 2.2.4. 以模型着陆停稳时机头在地面的垂足到起飞线的垂直距离为 单程成绩。单位为米,保留2位小数(舍去第3位小数)。 2.2.5. 比赛进行2轮,取其中较高l轮成绩为运动员个人成绩。 2.2.6. 以下情况成绩无效: 放飞时踩线或跨

11、线、模型机头部分着陆在边线或其延长线之外、飞行时模型滚转90度以上。飞行成绩无效时,可以再次试飞,在规定比赛时间内试飞次数不限。 2.3. 牵引模型滑翔机(P1A) 2.3.1. 定义 指运动员通过牵引线牵引使模型升空,由空气动力作用在保持不变的翼面上而产生升力的航空模型。 2.3.2. 分级 一级牵引模型滑翔机(P1A-1)。 二级牵引模型滑翔机(P1A-2)。 2.3.3. 技术要求 P1A-l 最大翼展650毫米; 最小飞行重量30克。 P1A-2 最大升力面积14平方分米; 最小飞行重量80克。 2.3.4. 牵引线 牵引线末端应有能清楚判断脱钩的小旗。 P1A-1 加5牛顿拉力后的最

12、大长度15米。 P1A-2 加10牛顿拉力后的最大长度为35米。2.3.5. 比赛时间 P1A-1 运动员每轮比赛必须在5分钟内完成脱钩。 P1A-2 运动员每轮比赛必须在10分钟内完成脱钩。2.3.6. 正式飞行 P1A-1 满10秒的飞行。 P1A-2 满15秒的飞行。 2.3.7. 留空时间 P1A-1 每轮最长测定时间60秒; 每轮加时赛最长测定时间递增30秒。 P1A-2 每轮最长测定时间120秒; 每轮加时赛最长测定时间递60秒。自模型脱钩开始计时,模型着陆停止前进终止计时。无法准确判断脱钩时判为试飞。脱钩时允许抛出牵引线,但不允许抛出线盘,违者该轮判为0分。模型带线飞行允许起飞备机。 2.3.8. 助手 允许1名助手入场。助手不得牵引和调整模型。 2.4. 橡筋模型飞机(P1B) 2.4.1. 定义 指以橡筋材料提供动力,由空气动力作用在保持不变的翼面上而产生 升力的航空模型。 2.4.2. 分级 初级橡筋模型飞机(P1B-0)。 一级橡筋模型飞机(P1B-1)。 二级橡筋模型飞机(P1B-2)。 2.4.3. 技术要求 P1B-0 最小飞行重量16克; 动力橡筋最大重量2克。 P1B-1 最小飞行重量40克; 动力橡筋最大重量4克。 P1B-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