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区九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644981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山区九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青山区九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青山区九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青山区九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青山区九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山区九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山区九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山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青山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说明:本试卷由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全卷共七大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第卷(选择题共30分)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 )A.蹂躏 (ln) 濡染 阿谀奉承( ) 吹毛求疵B.磕绊 (pn) 耷拉 奄奄一息(yn) 汗流夹背C.荒谬 (mi) 匮乏 潜滋暗长(qin) 钟灵毓秀D.惬意 (qi) 猝然 寻幽揽胜(ln) 入不敷出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书能影

2、响人的心灵,而人的心灵与气质又是相通的。书能教你心地善良,使你生出的气质。书能教你持重内向,使你生出的气质。书能教你自强不息,使你生出的气质。书能教你勇于创新,使你生出的气质。A.稳健 纯真 进取 刚毅 B.纯真 稳健 刚毅 进取C.刚毅 进取 纯真 稳健 D.进取 刚毅 稳健 纯真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看他是否做出了突 出的成绩。B.当野生动物被杀殆尽,人类就像是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就是自己。C.依法打击网络暴力,为网民表达营造了健康有序的规范体系、积极向善的文化网络。D.国际足联确实到了需要改革的时候,无论在哪里

3、,反腐倡廉都是必要而且急迫的。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A.亚洲民族、宗教、文化多样,社会制度、发展道路、经济水平发展各异,对有关安全问题的认知和关切不尽相同。B.面对各种突发事故,很多没有经验的司机都束手无策,不知道该怎么处理?C.“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即使在艰难困顿中,诗圣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还是表现得淋漓尽致。D.女乘务员小心地端起杯子,正准备换个地方放,突然,随着一声:“谁让你动我的杯子”的怒吼,一位30多岁的年轻人,一把夺过了杯子。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出世与入世“入世”与“出世”,这是两个古老的哲学概念,最早出现在道教

4、和佛教的经典教义里,原指两种截然不同的、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方式。所谓“入世”,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恩怨、情欲、得失、利害、关系、成败、对错等作为处世行事、待人接物的基本准则。不过一个人入世太深,也会陷入繁琐的生活末节之中,把实际利益看得过重,限于现实,囿于成见,难以超脱出来冷静全面地看问题,使当局者迷惑,难以成就大的作为。这时就需要有点出世的精神。所谓“出世”,就是尊重生命,尊重客观规律,既要全力以赴,又要顺其自然,以平和的心态对人,以不苛求完美的心态对事。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对有些东西看得淡一些。这样才能排除私心杂念,以这种出世的精神去做入世的事业,就会事半功倍。佛教与道教都认为:“出世”即

5、遁入空门、清心寡欲、万事皆空,追求的是脱离凡世间的困扰和诱惑,寻找寂静清幽之所,静心修行而达到高超的境界,出世要求修行者去除一切杂念,舍弃身外之物,物我两忘,身外无我,我亦非我,无我无常,出世的终极目标在于渡己,即追求自身的解脱。而“入世”正好与之相反,即积极步入尘世、追求名利、弘扬文化、提倡享受人生,入世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度人。其实“入世”和“出世”也不是完全对立的、矛盾的,在某种情况下,它们两者之间也是可以互相转化、互相联系和互相补充的。古人说:“心正,入世亦是出世;心不正,出世亦是入世。”入世重人事,出世重“天道”;入世讲文饰,出世求“自然”;入世主张刚健有力,出世则倡导卑弱无争;入世强调

6、个人对家族、国家的责任,出世醉心于个人对社会的超脱。换言之,入世是对社会现实的肯定与投入,出世是对社会现实的否定与超越,这两种心理相互对应,相互补充,相反相成地塑造着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特征。入世包含激发动机、实现目标、满足需要等心理过程,集中表现为积极追求目标;出世包括减弱甚至消除动机、看淡目标、顺应自然等心理过程,集中表现为淡泊名利。出世比入世有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因为出世包含知足常乐的思想,道家、佛家都推崇这种出世精神。入世比出世有更高的自尊心、得失心和荣誉感;入世更具外向性、随和性、意识性和开放性,因为入世意味着投入社会,努力获取新信息,取得他人的支持,把自己的工作、事业做好。如果一个人的入

7、世心理强于出世心理,那么他就具有拼搏精神和积极追求目标的进取精神。反之则是平常心就多一些,这样的人既不会患得患失,又避免漫无目标、无所事事。“以入世的精神做事,以出世的精神做人”,这是丰子恺先生的名言,可以这样理解:人入世间,就要抓紧时间积极努力做好自己的事业,要有创世界、立世界、济世界的雄心和壮志,抛弃吝啬、孤傲、自负、霸道、贪婪以及利欲熏心的意念。在做人方面,要淡泊名利、清心寡欲,不追求权势、金钱、地位、身份、学历等虚妄之物,低调做人。解脱就是超越,超越我们这个小我,超越我们的执着意念。一句大白话,就是要做到大公无私,把事情看开了,把功名看破了,克服我们人性固有的那些弱点,从而完成一个高尚

8、伟大的人格。5、下面对“入世”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入世”原是哲学概念,它指一种人生态度。B.“入世”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恩怨、情欲、得失、利害、关系、成败等作为处世行事、待人接物的基本准则。C.“入世”就会把实际利益看得过重,限于现实,囿于成见,难以超脱出来冷静全面地看问题。D.“入世”重人事,讲文饰,主张刚健有力,强调对家族、国家的责任。6、下面对“出世”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出世”就是要以平和的心态对人,以不苛求完美的心态对事。B.拥有“出世”的心态才能排除私心杂念,以出世的精神去做入世的事业就会事半功倍。C.“出世”即遁入空门,追求脱离凡世间的困扰和诱惑,要求修行者去除杂

9、念,舍弃身外之物,其终极目标就在度人。D.“出世”重“天道”,求“自然”,倡导卑弱无争,醉心于个人对社会的超脱。7、下面对“入世”与“出世”的关系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入世”与“出世”也不是完全对立的、矛盾的,它们也是可以随时互相转化、互相联系和互相补充的。B.“入世”与“出世”这两种心理相互对应、相互补充、相反相成,塑造着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特征。C.“出世”比“入世”有更高的生活满意度,“入世”比“出世”更有自尊心、得失心和荣誉感。D.“以入世的精神做事,以出世的精神做人”,这是丰子恺先生所提倡的。三、(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触龙说赵太后赵太后新用事,

10、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太后之色少解。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

11、为王也哉?”太后曰:“然。”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选自战国策,有删减注释:赵太后:赵惠文王威后,赵孝成王之母。用事:执政,当权。长安君:赵太后幼子的封号。左师:春秋战国时宋、赵等国官制,有左师、右师,为掌实权的执政官。贱息:谦称,

12、指自己儿子。黑衣:赵国侍卫所穿服饰,用以指代宫廷卫士。燕后:赵太后之女,远嫁燕国为后。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妇必唾其面 唾:吐口水B.必勿使反 反:通“返”,返回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于:比D.君过矣 过:过份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B.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C.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D.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触龙在强敌压境,太后拒

13、谏的情况下,说服太后,顺便为自己的幼子舒祺谋得王宫守卫之职,可算一箭双雕。B.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援。齐国一定要赵威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赵威后溺爱长安君,执意不肯。C.触龙剖析历代诸侯子孙未能继世为侯的教训,其原因就在于“位尊”、“奉厚”、“挟重器多”,却“无功”、“无劳”。D.触龙的谏说自始至终未有一语提及“令长安君为质”,而太后情不自禁地说出“恣君之所使之”,可见其说辞之高明。第II卷(非选择题 共90分)四、(10分)11、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12、填空。(6分,每空2分)(1)_,志在千里

14、。(曹操龟虽寿)(2)了却君王天下事,_。(辛弃疾破阵子)(3)_,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丁 香 花杨 明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少年时代的我和家长去废品站卖废品,在废纸堆里我发现了一本品相还不算残缺的书,便抽出来翻看,废品站老板挥挥手说,拿去吧,送你了。那是一本园艺学的专业书籍。书中有一段这样写道:丁香花是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属于著名的庭园花木,开花繁茂,花色淡雅,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丁香花是雅俗共赏的观赏植物,开时芬芳满目,清香远溢。露植在庭院、园圃,用盆栽摆设在书室、厅堂,都会令人感到风采秀丽,清艳宜人。二识丁香花,是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先生的单口相声,说到乾隆皇帝和刘墉赌赛对联,乾隆出了个上联:冰凉酒,一点二点三点。陈涌全先生说,这个上联出的有相当的难度,抢了先机,你要是在对四点五点六点什么就不新鲜了。刘墉不慌不忙的给乾隆叩了个头,说,皇上,臣给你对: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呵呵,这个百头千头万头实在令人豁然开朗:丁是百字头,香的上半部是千字头,花在上半部,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