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642910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3.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实质 】向西方学习,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让人们埋头读经,不问政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清朝爱国官员,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关注时局,探索新知,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从此,向西方学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浪高过一浪。 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

2、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导言,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千年未有之变局,道光二十年,英国人已经出兵,鸦片战争马上就要开始,林则徐给道光皇帝上了这样一个奏折: 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以手刃数敌,即乡勇平民竟足以致其死命。况夷人异言异服,眼鼻毛发皆与华人迥殊,吾民齐心协力,歼除非种,断不至于误杀。,鸦片战争中英交战两年了,道光皇帝派人审问英俘,竟

3、提出这样可笑的问题:“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许?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可通?与俄罗斯是否接壤?” 两江总督牛鉴对英国火轮船,开始“疑其轮系用牛拉”,而有人将实情相告,仍然“疑信未决”。,鸦片战争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象就是西洋人坚船的迅速,利炮的声势在两年多时间里,中国调动了10多万军队,先后有1名总督、2名提督、7名总兵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却不足百人。两千年来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头脑里开始动摇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残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

4、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 高翔近代的初曙,请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一、“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1、背景,(1)封建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2)“经世致用”思想和西学东渐的影响 (3)战争惊醒,根本原因,思想基础,直接原因,鸦片战争(1840-1842),2.概况,A.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主要贡献: 设立译馆,翻译夷书; 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 仿制西方战舰炮车;,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林则徐,B.魏源“放眼世界先行者”,魏源,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一.“开眼看

5、世界”,3.评价:,积极影响:,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局限性:,局限于著书立说,尚未付诸实践。对西 方的学习停留在技术或器物层面上,未涉及 到变革封建制度。,海国图志:墙内开花墙外香,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

6、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戴逸,内忧 外患,统治危机加深,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地主阶级洋务派),1、提出的背景(19C60年代),奕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2、代表人物,“中体”指中国传统制度和文化为主体;“西用”指利用西方的技术。 “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制度为立国的根本,以西方先进科技为巩固根本的手段。即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来维护中国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3、含义,【拓展】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区别,实质:在不动摇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的目的。,曾国藩(洋务派):“购(外洋器物)成之后,访募覃思

7、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倭仁(顽固派):“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便可抵御外辱。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是“以夷变夏”,将毁灭封建法统和伦理道德。 张之洞(洋务派):“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人心,西学应世事,而必无孛于经矣。”,要不要学习西方的物质文化(技术)。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顽固派完全排斥西学,反对学习西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近代海军,新式学堂,洋务运动内容:迈出近代化第一步,京师同文馆,李鸿章: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

8、都是纸糊 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 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子,由裱糊 匠东贴西补,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裱糊,然 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 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 破,又未预备何等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 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材料中的破屋子指的是什么?,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材料中的裱糊匠指的是什么人?,洋务派,裱糊匠们用什么材料来东贴西补?,西方科技,阻挠李鸿章放手办理的因素是什么?,顽固派的阻挠,1、维新思想的产生早期维新思想,2、维新思想的发展康梁维新思想,3、维新思想的传播论战,

9、维新变法思想的发展历程,4、维新思想的实践戊戌变法,三.维新变法思想,1.早期维新派(19世纪60年代)的主张:,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代表人物:,思想主张:,政治: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经济:发展工商业,进行商战 文化:办学校,学习西方科技,王韬、郑观应等,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没有实施,产生局限的根本原因:,缺乏必要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早期维新思想(19C60年代),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无议院,则君民之间势多隔阂,志必乖违。力以权分,权分而力弱,虽立乎万国公法之中,必至有公不公、法不法,环起交攻之势。

10、故欲借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初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 郑观应盛世危言,经济上:主张发展工商业; 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 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2、 19C90年代维新变法思想,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民族危机深重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级力量不断壮大 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1、背景(19C90年代),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民族资本主义 初步发展曲线图,2、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

11、故。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康有为认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尊崇的“古文”经典,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康有为,康有为思想特点移花接木,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康有为主观上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始终弱小; 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孔子是旧中国的思想中心。抓住了孔子,思想之战就成功了。皇帝是旧中国

12、的政治中心,所以康有为的实际政治工作是抓住皇帝下手。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言治旧国必用新法也。 其事甚顺,其义至明,有可为之机,有可取之法,有不得不行之势,有不容少缓之故。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伊尹曰: “用其新,去其陈。”病乃不存。 变法通议自序,“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梁启超的思想特点矛头直指封建制度,在复法运动中,严复是一个反对顽固保守、力主复法的维新派思想家。他不仅著文阐述维新的必要性、重要性、迫切性,而且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以“物竞天择

13、、适者生存”“时代必进,后胜于今”作为救亡图存的理论依据,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封建君主是国家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严复的思想特点用进化论来宣传维新变法,严复先生天演论,当时犹如惊蛰之春雷响彻神州大地,多少人读之有如醍醐灌顶之感。吴玉章、胡适、鲁迅、陈独秀、李大钊、郭沫若、毛泽东等人都深受影响。曹聚仁先生曾说,他在20年中读过500种以上名人回忆录,其传主(即回忆录的主人公)差不多都看过天演论,可见影响之深广。 陈文振追思严复先生 一批一批的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一批一批的传统士人在洗了脑子之后转化为或多或少具有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就其历史意义而言,这种场

14、面,要比千军万马的厮杀更加惊心动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维新思想的实践:百日维新(变制度,残花留香),戊戌六君子,荣禄,公元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戊戌变法人物,2、失败原因: A、封建顽固势力力量强大 B、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维新派提倡西学,兴民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运动.,3、维新思想的影响-残花留香,课堂小结,课堂练习,1(2010福建文综16)图六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含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据此判断他是( ) A顾炎武 B林

15、则徐 C洪秀全 D严复,D,2(2010北京文综15)“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 A魏源 B王韬 C宋教仁 D胡适,B,3(2010辽宁、湖南、宁夏文综30)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C,4(2010全国卷文综17)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 A天赋人权 B主权在民 C君民共主 D民贵君轻,B,5(2010重庆文综16)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 ) A洋务派 B早期维新派 C康梁维新派 D民主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