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文论(2)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642870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1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西方文论(2)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当代西方文论(2)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当代西方文论(2)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当代西方文论(2)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当代西方文论(2)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西方文论(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西方文论(2)(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代西方文论(2),张 杰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第七章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从中国老太太接触外语的例子说起(水,water等),说明语言的牢房,也就是语言对人的控制。既然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密切,那么是否可以通过语言研究来探索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呢? 结构主义基本上就是把语言学的术语与方法广泛应用于语言之外的各个符号系统,探寻思维的恒定结构。,结构主义的形成,20世纪60年代,在英美新批评派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时候,以法国为中心的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则以独特的风姿,登上了当代西方文坛。结构一词源于拉丁文structura,原意是指系统之内各个部分、要素之间的联系。结构在各门学科中被广

2、泛采用(工程、生理、艺术等)。作为一种文艺理论流派,它出现在20世纪40、50年代以后,是从形式主义母体中滋生和分化出来并逐渐发展壮大的,是一个观念相近,队伍松散的理论联盟。,第一节 结构主义语言学,结构主义基本上是把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运用到人类思维模式的探索之中。语言研究的科学化在结构主义那里达到了顶点。其基础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在这本书里,他建立了共时性语言学,指出,不仅可以从历时的角度研究语言的变化,而且可以从空间的角度,研究语言的系统性、结构性。,索绪尔的研究方法,区别语言与言语,突出了语言系统的结构性质,确认任何具体言语都没有独立自足的意义,它们能表情达意,全依赖于潜

3、在的语言系统起作用。这一原理应用于文学研究,就必然打破新批评那种自足的作品本体的概念。不了解系统本身,就不能够真正理解作品。(雅格布森关于音位的革命、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时空的问题),第二节 结构主义人类学,语言学术语和方法在人类学研究中的应用是结构主义从语言学走向其他学科的最早标志之一。列维-斯特劳斯认为,文化系统中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这些因素的意义,每个因素本身意义并非自足(亲属关系、婚姻习俗等等)。神话是可以随意编写的,但是世界上的各种神话却表现出惊人的相似。神话也与科学一样,具有自己的逻辑,类比逻辑,即二元对立。这在野蛮人那里表现为神话,而在文明人那里表现为诗。,文学作品的文化

4、解读,只有在文化系统中才能够解读文学作品的意义。例如曹植的美女篇: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中国古诗有以香草美人喻贤士君子的传统,不得意的诗人往往以被冷落的美人自称。一首诗的象征意义并不是作品文本固有的,而往往依赖于文化氛围,文化和文学系统。,第三节 结构主义诗论,雅格布森努力从语言的功能上说明文学性,研究语言怎样成为诗的语言。他指出,诗性功能占主导时,语言不是指向外在现实环境,而是强调语言表述本身,也就是语言的自我表征。他特别重视诗歌的对偶,例如: 桃花气暖眼自醉 春渚日落梦相牵,卡勒论诗的程式,乔纳森卡勒结构主义诗学批判了雅格布森的诗论是以语言学为基础的,而一首诗之所以成为诗,主要是由

5、程式所决定的,一是作者用诗的程式去创作,二是读者把它当作诗来读。例如: This is just to say saving I have eaten for breakfast The plums Forgive me that were in they were delicious the icebox so sweet And which and so cold you were probably W.C.Williams,卡勒关于诗的程式,一、诗的非个人性;诗不是实际的言语行动,不指向现实环境,只是虚构的; 二、诗的整体性,日常生活言语行动不一定是完整的,但诗却是自足的,各个部分连贯成

6、一体; 三、诗必有意义,找出诗的言外之意。 关于上首诗的深层意义的解读。,第四节 结构主义叙事学,美国诗人Robert Frost:“在翻译中失掉的东西”就是诗。但叙事作品不仅可翻译,而且可以改编。 一、童话的概括 俄罗斯学者普洛普的童话形态学,对“龙劫走了国王的女儿”童话进行了归纳,结果发现,所有的童话都是在讲述一个永远不变的故事,这里龙可以换成巫婆、巨人等,国王可以换成父亲等;由此总结出31种功能,7个行动范围,例如正反主人公、帮助者、公主等。,二、神话的破译,列维-斯特劳斯把神话看成交响乐的总谱例如:1 2 4 7 8 2 3 4 6 8 1 4 5 7 8 1 2 5 7 3 4 5

7、6 8进行抽取重组: 1 2 4 7 8 2 3 4 6 8 1 4 5 7 8 1 2 5 7 3 4 5 6 8,俄狄浦斯神话分析,一 二 三 四 卡德莫斯 武士们自相 卡德莫斯 卡的名:腿病 找妹;俄 残杀;俄狄 杀龙 俄的名:脚肿 狄浦斯娶 浦斯杀父 母 同性相斥 异性相吸 人能够战胜 人无法战胜 自然 自然 古希腊人的思维模式:人既是从地上长出来的,又不是;二元对立的模式,三、叙述的语法,格莱麦(A.J.Greimais)结构语义学(巴黎,1966):把人定义为“说话的动物”,语言结构必然决定一切叙述结构,最终构成所谓“情节的语法”,这种语法就是思维和语言中存在的二项对立关系。他提出

8、三类“叙述组合”:“契约性组合”(叙述命令和接受命令、禁令和违背禁令等),“完成性组合”(叙述历险、争斗、完成某项任务等),“分离性组合”(叙述来去、离别等)。,托多洛夫的叙述语法,茨维坦托多洛夫十日谈的语法:叙述的三个层次:语义、句法和词语。格莱麦主要侧重语义,他则注重语法。句法结构的两个基本单位:命题(proposition)和序列(sequence)即句和段。命题是最基本的叙述单位。十日谈关于佩罗涅娜的故事:X犯了过错,按社会习俗的要求,Y应当惩罚X;但X想逃避惩罚,于是采取行动改变情景,结果Y相信X无罪而未惩罚X , X继续原来的行为。,总结与批评,结构主义叙事学一直在简化叙事作品,归

9、纳和概括出最基本的叙述结构,发现隐藏在一切故事下面的故事。列维-斯特劳斯:人类思维的“无意识基础”;托多洛夫:决定世界结构本身的“普遍语法”。结构主义者在复杂而范围广阔的文化现象中寻找隐含的共性和普遍联系,同时为理解个别现象提供一个可以参照的思考框架。,第五节 巴赫金的叙事学理论,以往我国理论界在介绍叙事学研究时,常常把注意力放在西方,尤其是法国。其实,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家们对叙事学也有着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巴赫金的叙事学理论不仅在苏联,而且在西方各国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巴赫金的叙事学主要是在对传统的社会学批评和形式主义文论批判基础之上,而建立起来的。,一、整体性巴赫金叙事理论的特征,形成于20世

10、纪20-30年代,以后不断完善。早期的主要观点见于文艺学的形式主义方法(1928)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1929)。他既要立足于对文艺作品的本文结构、语言符号等艺术形式这些内部因素的分析,又要对这类内部现象作出社会学这种外部研究的规定,把内容和形式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水:氧、氢),二、系统性巴赫金的叙事学研究方法,巴赫金怎样把社会学批评与形式主义结合起来的?他采取了系统化批评的方法: 文学作品文学环境一般意识形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社会学批评忽略了中间两个环节,而形式主义批评则缺少了后两个环节。作品(复调结构) 文学环境(庄谐体,古希腊)一般意识形态环境(狂欢)社会经济环境(时代价值观念的

11、变化,农奴制度的废除),三“社会评价”巴赫金叙事学理论的核心概念,究竟怎样把词的物质性(语言学)与意义(社会学)结合起来呢?巴赫金找到了“社会评价”这个因素。任何具体言谈都是社会行为,它虽然也是单个的物质的(发音的、视觉的)综合体,但同时是社会现实的一部分。诗人选择的不是语言形式,而是其中包含的评价。语言是社会评价的体系。社会评价能够把潜在的语法变为言语活动的具体事实。,四、巴赫金批评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表现在把整体性与局部性结合起来,走了一条中西方批评相结合的道路,既有中国古典文学批评的整体性,又有西方文学批评的科学性、清晰性(中西医的结合)。他坚持意义产生于对话语境,这里每一个话语是清晰的

12、,而不同话语的碰撞形成的语境又是整体性的。(对话在教学等方面的应用),第八章 后结构主义(post-structuralism),后结构主义也就是解构主义。其实这里存在着的是一个视角问题,结构主义主要是把文学作品放在同一个空间中进行比较和归纳,来分析的;解构主义则主要是从读者的角度来看待作品的;因此前者得出同一类作品的共同结构,而后者则把作品的结构解构了。,第一节逻各斯中心主义(logocentrism)批判,雅克德里达:结构主义以语言学为模式,而后结构主义就是从这里进行批判。 “逻各斯”(logos)在古希腊哲学中既表示“思想”,又表现“说话”。逻各斯中心主义就是说话是可以表达意义的(说道)

13、,尤其是口语,口语最接近意义,书面语则隔了一层。意义好像灵魂,语言像粗俗的肉体,或者意义像存在的肉体,语言只是它的服饰。,语言的存在,亚里斯多德:口语的话是内心经验的表征,书写的话则是口说的话的表征。结构主义还囿于逻各斯中心主义,重声音轻文字。索绪尔:能指命名所指,是约定俗成的。其实,符号的意义并非本身自足的,是在与别的符号形成对立和差异时才显出来。差异是语言文字的基础。 语言在形成之后,是先于后来人的存在的,文字也由此先于口语存在(德里达)。从后者接受的角度来看,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第二节 符号的游戏,法国哲学家德里达:符号是一个印迹(trace)。没有任何文本的意义是独立的,所有文本

14、(text)都必然是“互文”(intertext)的。“互文性”最终要说明的是:文学作品的意义总是超出本文的范围,不断变动游移的。后结构主义否定任何内在结构或中心,文本是一个“无中心的系统”,没有终极意义。,第三节 从作者到读者,尼采:上帝死了。罗兰巴尔特:作者死了。作者不再是语言文本的主人,意义的游移是他自己也无法控制的,因此,作者只是一个客人。文本象无数互相对立又互相关联的符号交织成的网,每个符号意义都在网上闪烁着,游移着。文本的意义并不存在它自身,而存在于读者与文本接触时的体会之中(语言的表征危机)。,两类文学作品,一、以巴尔扎克为代表的传统的写实主义小说,是所谓“可读的”作品,它们把一

15、切描绘得清清楚楚,给人以真实的假象,却给读者留下“接受的可怜的自由”。 二、以法国“新小说”为代表的晦涩难读的作品,读者不是被动接受,而是积极思考,不是“消费者,而是作品的生产者”。 前者是“可读”的,后者是“可写”的。读者在参与文本的创造中,体验异乎寻常的快感。,第四节 结论,后结构主义,即解构主义本质上是否定性的。它的产生与1968年5月法国反政府的学生运动有关。它的价值在于它否定中心,否定价值,否定文本的确定意义,让我们耳目一新;它的问题也就在于这一点,因为一切都是无意义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一切都是要重新构造的,那么人类的文明就成为了一片废墟。,第九章 文艺符号学,文艺符号学与俄国形式主义、新批评、结构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有很大的区别,联系在于都重视语言学在文艺学研究中的作用,注重作品本身的研究,而区别在于文艺符号学与分析哲学关系密切,具有浓厚的哲学意味。因此,文艺符号学也属于形式主义文论,也就是以作品研究为中心的批评流派。,第一节 发展与特征,从西方哲学史来看,谈符号的言论在古希腊就有了,后来在康德、黑格尔的著作中,都曾经涉及到艺术符号问题。但是,文艺符号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确立还是20世纪的事情。代表人物有卡西尔、苏珊朗格,他们都是哲学家,前者是后者的老师,更多地从哲学角度来消化和吸收索绪尔和皮尔士的符号学理论(三分法:符号指称、符号媒介、符号意义),恩斯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