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夜》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42048 上传时间:2018-12-08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阁夜》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阁夜》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阁夜》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阁夜》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阁夜》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阁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阁夜》(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阁 夜 杜甫,“阁夜”,即西阁之夜。阁,作者寓居的西阁; 夜,夜里。联系背景,暗指作者是在家中彻夜未眠; 题目是指作者在战乱频仍时,孤身漂泊在外整夜不眠所做的感思。题目提示读者写作的时间和地点。,写作背景 作者相关 作品赏析,这首诗是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冬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连年不息;吐蕃也不断侵袭蜀地。而杜甫的好友李白、严武、高适等都先后死去。感时忆旧,他写了这首诗,表现出异常沉重的心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等,盛唐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曾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

2、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尊称为“诗圣”。 其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同李白被后人称为“李杜”。,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阁夜,正音景yng 日光霁:j 雪止樵qio,从诗体看, 从内容看,,属七言律诗,是一首抒情诗,本诗朗读的注意事项,(1) 押韵 (2) 节拍 (3) 对仗 (4) 平仄 (5) 感情,押韵

3、,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押ao韵 偶句押韵,节拍,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节拍 2-2-1-2 2-2-1-2,对仗,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例: 颔联“五更”与“三峡”、“鼓角”与“星河”名词相对,“声悲壮”与

4、“影动摇”主谓结构的词组相对;颈联“野哭”与“夷歌”、“千家”与“数处”名词相对,“闻”与“起”动词相对,“战伐”、“渔樵”名词相对;,对仗 诗词中要求严格的对偶,称为对仗。对仗主要包括词语的互为对仗和句式的互为对仗两个方面。 对仗多用于骈体文. 对仗:中古时诗歌格律的表现之一。对仗又称对偶、队仗、排偶。它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对仗有如公府仪仗,两两相对。对仗与汉魏时代的骈偶文句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由骈偶发展而成的,对仗本身应该也是一种骈偶。格律诗对仗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

5、同,句法结构要一致,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再次,要求词语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词语的“词汇意义“也要相同。如同是名词,它们所属的词义范围要相同,如天文、地理、宫室、服饰、器物、动物、植物、人体、行为、动作等同一意义范围内的词方可为对。对仗的运用有宽有严,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类型,有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扇面对等。在内容上则有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名目。 词语对仗的要求是:词义必须同属一类,如以山川对山川,以草木对草木等;词性必须基本相同,如名词对名词

6、,动词对动词等;平仄必须相对,即以平对仄或以仄对平;结构必须对称,即以单纯词对单纯词,以合成词对合成词;另外,要避免同字相对。 句式的对仗,主要是句子的结构相同,如以主谓短语对主谓短语,以动宾短语对动宾短语等。 对仗可使诗词在形式上和意义上显得整齐匀称,给人以美感,是汉语所特有的艺术手段。 除了对仗还有对偶,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岁暮阴阳催短景, 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阁 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

7、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朗读阁夜阁夜(杜甫)践离朗读.flv,朗读,写作背景 作者相关 作品赏析,岁暮阴阳催短景, 天涯霜雪霁寒宵。 冬天到了, 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 漫天的雪 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首联中哪些字词用得妙?试分析看看?,“催” : 逼真的写出衰年岁暮,久客不归, 使人觉得光阴荏苒,岁月相催。 “天涯”:既指夔州,又有沦落天涯之意。 “短景”:冬天日短夜长,所以“短景”,而此处深意是说光阴苦短。,(1)、“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作者的心境如何?,作者描绘了一幅寒冷孤寂

8、的图景:时令到了寒冬,白昼越来越短,我浪迹天涯,在这霜雪初歇的寒宵,诗人对此倍感凄凉寒怆。,赏析诗文,首联点明写作时间,环境,借雪夜初霁之景,烘托出诗人凄苦悲凉的心境。這一联写实景,而寓深情,为全诗奠定了一种沉痛的笔调。,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五更时听到战鼓号角, 起伏悲壮; 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 摇曳不定。,2、颔联“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为千古名句,说说其妙处。,颔联的妙处在于气象雄浑。拂晓之前,五更时分,军营里悲壮的战鼓声和号角声穿越寂静的山谷在夜空中回荡,峡江中星空的倒影随着波浪动荡摇摆。前句写听觉,后句写视觉,具有穿透力的鼓角声和峡江星河壮阔的波动使西阁的夜显

9、得这样惊心动魄。上句明写鼓角之声,暗写军营和战争,透露出悲惨的战争现实;下句写壮美的三峡夜景,诗人将二者巧妙地放在一起,组成一幅开阔壮观,浑厚苍凉的图景,创造了一种悲壮雄浑的意境。,赏析诗文,请对颔联的写作手法进行赏析,视听结合:前一句写听觉,后一句写视觉。 对偶:五更三峡 鼓角星河 声悲壮影动摇 双联:三峡星河影动摇 用典:星河影动(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 天 ) 此两句形象鲜明,音律铿锵,寓情于景,借眼前雄浑伟丽之景传达出诗人此际沉郁悲慨的心情。,野哭千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 战乱的消息传来, 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 渔人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 唱起了民歌。,3、颈联“野哭千家闻战

10、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写什么?作者情感如何?,颈联真实刻画了夔州的偏远、凄凉的景象,荒野中多少人家的恸哭声中,传来战争的讯息,惟有渔人、樵夫唱起的夷歌,还透着一点生命的声息。“野哭”、“夷歌”,一个富有时代感,一个具有地方性,使忧国忧民的诗人倍感悲伤。,赏析诗文,写“野哭”而多至“千家”,这是战乱造成的,何至“千家”皆哭?反映了人民的深重灾难;“夷歌”,显示了地方风情。 上下句形成对比,有人忧有人愁。,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音书漫寂寥。 (像)诸葛亮和公孙述 这样的历史人物, (无论是贤还是忠) 都终归黄土; 我眼前的这点寂寥 (指郊游和亲人间的慰藉) 又算得了什么呢。,4、尾联“卧龙跃马终黄土

11、,人事音书漫寂寥”作者联想此地两位历史人物的用意何在?,用典:卧龙:指诸葛亮。蜀书诸葛传:“徐庶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跃马:指公孙述。王莽篡汉时,他自立为蜀王。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意。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这句是贤愚同尽之意。,赏析诗文,思考: “卧龙”、“跃马”和“人事”、“音书”分别指什么? 这两句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卧龙:诸葛亮忠臣(徐庶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跃马:公孙述 逆臣(王莽篡汉時,他自立为蜀王) 人事:交游, 指家人、朋友。 音书:书信。 人事音书漫寂寥:漂泊天涯,音书断绝。 诸葛亮和公孙述

12、在夔州都有祠庙,故诗中及之。象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不论他是贤是愚,都同归于尽了。现实生活中,征戍、诛掠更造成广大人民天天都在死亡,我眼前这点寂寥孤独,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话看似自遣之词,实际上却充分反映出诗人感情上的矛盾与苦恼。尾联借古人贤愚同归于尽聊以自慰,感慨深沉,更显示出内心的凄苦万状。,感情,第一联描绘冬景,有萧瑟之感,应读的平缓 第二联写夜中所闻悲壮之声,朗读时也应引吭高歌 第三联写夜哭、夷歌之凄惨,朗读时应转悲 第四联思及先贤功业,以自己的寂寥作结,自应以悲慨之音读之,使人“苍然有无穷之思”。,全诗激越悲凉,气象雄阔,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书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

13、从寒宵雪霁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到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将恢弘的意象同沉郁顿挫的情感结合到一起表达作者那上天下地,俯仰古今的悲怆之慨,表现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请将此诗与旅夜书怀对读,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阁夜和旅夜抒怀的意境都很雄阔,细细比较,二者又有不同。 阁夜的意境悲壮萧瑟; 旅夜抒怀的意境高朗壮阔。 阁夜中,短景、天涯、霜雪、寒宵等意象传达出来的是寒冷萧条的气氛,鼓角、星河传达出来的是征战和动荡的气息,全诗景象宏阔壮观,终究摆脱不了悲凉和萧瑟。 旅夜抒怀中,细草、微风、危樯、独夜舟描绘出风清气和的春夜,“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描绘出疏朗高远的广阔空间,两组意象形成微弱渺小和宏阔壮观的对比,表现了作者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渺小和无助,但其中的悲慨之气不如阁夜浓重。,这两首诗在章法上也不同: 阁夜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即使在写景当中也寄寓了作者丰富的人生感慨。 旅夜抒怀前两联是旅夜所见,后两联是抒怀,景和情互相对照,互相生发,非常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