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18年12月[0839]《音乐与文化》大作业答案

上传人:奋斗 文档编号:61640516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大学18年12月[0839]《音乐与文化》大作业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南大学18年12月[0839]《音乐与文化》大作业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大学18年12月[0839]《音乐与文化》大作业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1、民歌与人民生活的关系 。 答:无论在有文字或无文字的民族中,作为一种即兴的口头艺术,民歌直接表达人民的心声,反映人民的生活。 民歌伴随着人的一生:婴儿处在襁褓之中,母亲为他唱“催眠曲”“摇篮曲”;当孩子牙牙学语时,就学唱各种童谣,之后是各种幼儿游戏歌、动物歌,如“数蛤蟆”“数乖乖”“猜调”儿童从中获得最初的知识;少年时期,开始参与劳动,唱起“放牛歌”“割草歌”“盘歌”;青年时期,复杂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开拓了更为广阔的歌唱领域:劳动、爱情、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在各族人民传统的习俗活动中更离不开民歌,婚嫁活动中有各种婚嫁歌,如四川的“坐歌堂”、湖南的“伴嫁歌”、广西的“婚礼歌”等;亲

2、人逝世后,亲朋后辈唱起了“丧歌”“孝歌”。各民族节庆时,更形成歌舞的高潮,壮族的“歌墟”、苗族的“游方”、侗族的“坐妹”、回族的“花儿会”、彝族的“火把节”、的“敖包会”等,都是各族人民的歌唱节日。 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劳动人民就处于社会最低层,他们终日劳累,创造了社会财富和灿烂的文化,却过着牛马般的生活,政治上没有发言权,只有通过民歌唱出心中的不平,表达对剥削者、统治者的反抗、愤懑。各地流传的“长工苦”“揽工调”“脚夫调”等都是对封建地主的血泪控诉,有的民歌则采取讽刺谩骂或作委婉曲折的影射。统治者由怕生恨,视民歌为洪水猛兽加以严禁,然而人民的口是封不住的,正如广西壮族民歌的“好笑多好笑多,好

3、笑老爷禁山歌;锣鼓越敲声越响,山歌越禁歌越多。”宁夏民歌唱道:“任凭你有遮天手,难封世上唱歌口。唱得海枯石头烂,唱得黄河水倒流。” 在艰难的生活中,民歌唱出生活种种不幸遭遇:繁重的劳动、穷困的生活、不幸的婚姻、家庭的离散也唱出人民对爱情、幸福的向往与追求。人民以歌声抒发感情,减轻心中的忧愁。正如四川巫山县一首山歌所唱:“想唱歌来想唱歌,人人说我是穷快乐。早上唱歌当不到饭,夜晚唱歌当不到油,唱个山歌解忧愁。” 当今在中国被称为“半边天”的妇女,在旧社会,却处于封建的政权、神权、族权和夫权的四重压迫之下。宁夏的媳妇受折磨、四川的妇女苦情多苦麻苦菜苦茵茵等,都是妇女在重压下的痛苦呻吟。 可以说,哪里

4、有人民、有生活,哪里就有民歌。民歌是人民生活的镜子,是人民的喉舌,是人民的忠实伴侣。 2、明代四大声腔的名称及基本特点。 答:中国明代南曲系统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弋阳腔的合称。徐渭在嘉靖三十八年(1559)刊本明代四大声腔南词叙录对四大声腔的流布地区作了这样的记载:今唱家称弋阳腔,则出于江西,两京、湖南、闽、广用之;称余姚腔者,出于会稽,常、润、池、太 、扬、徐用之 ;称海盐腔者 ,嘉、湖、温、台用之;惟昆山腔止行于吴中 ,流丽悠远 , 出乎三腔之上,听之最足荡人。可见,四大声腔在嘉靖之前已经形成,并在江南地区广泛传唱 。 昆山腔是海盐腔衰微之后而振兴的,故有旧凡唱南调,皆曰海盐,今海盐不

5、振而曰昆山之说,昆山腔之振兴,实有赖于水磨调之功,行腔委婉细腻,流丽悠长,至明万历时,已是四方歌曲,必宗吴门。弋阳腔在诸腔竞奏的有明一代,一直在民间流布,有着较强的生命力 。特别到了明末,更获得观众的喜爱,由依附昆曲剧目改调歌之,到独立创作剧目,逐步与昆山腔分庭抗礼。1)海盐腔-元代产生的南戏声腔,在明正德年间流行至浙江海盐,与当地戏曲、民间音乐相结合,辗转改益,演变成南戏新声腔,即海盐腔。音乐风格文静优雅,伴奏用锣、鼓、拍板等打击乐,不用管弦。后因昆山腔兴起而日渐衰落。2)余姚腔-元末明初产生于浙江余姚县,流传至长江南北,用杭州湾地区的土语演唱,不用丝竹弦管伴奏。3)弋阳腔-元末明初源于江西

6、弋阳,明末盛行于江南等地。其特点是:曲调高亢,节奏强烈,以打击乐器为伴奏,音乐采用曲牌结构,易与各地戏曲声腔、民间音乐相结合,能糅进地方方言。常在唱腔中加进滚唱和滚白,有着一唱众合的演唱形式,行腔用字不受格律限制。4)昆山腔-元末明初兴起于江苏省昆山地区的一种声腔,又称昆曲昆剧。明代中叶魏良辅对其进行改革,改革后音乐风格细腻婉转,称之为水磨腔,成为戏曲艺术的第二高峰,是明代最具代表性的声腔。其价值:一创造了完整的戏曲音乐体系(曲牌体音乐),并发展到最高程度;二创造了完整的戏曲表演体系;三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剧作,梁辰鱼浣纱记、汤显祖临川四梦(四梦指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轲记、邯郸记)等。二、1

7、、民族音乐的分类。 答:中国民族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首先,从音乐的构成上来说,中国音乐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音乐。所谓五声调式,是由指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组成的调式,类似于现在简谱中的“1、2、3、5、6”。民族音乐中的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次,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中国音乐注重音乐的横向进行,即旋律的表现性。与中国的书法、绘画等艺术一样,在艺术风格上,中国音乐讲究旋律的韵味处理,强调形散神不散。传统的中国音乐作品在旋律进行上常常以单旋律的方式进行,对和声的运用较少。再次,中国传统音乐与舞蹈、诗歌等姊妹艺术也有

8、着密切的关系。在古代,音乐一般都离不开舞蹈,如远古时期的六代乐舞、唐朝的歌舞大曲以及唐宋以后兴起的戏曲音乐都体现了音乐与舞蹈结合古代的诗歌一般分为诗、词、曲三类,开始都是用来演唱的,只是后来诗歌的功能有了分化。从现代音乐角度来看,歌曲的歌词大都是押韵的,一首好的歌词本身也是一首好的诗歌。 2、江南丝竹的乐队编制特点及风格特点。 答:伴随着丝弦与竹管乐器演奏出的轻柔、舒缓的旋律,也许会在你的想象中,展现出这样一幅美妙的情景:在冬日的阳光下,数株斜插的寒梅,散发着阵阵沁人心脾的幽香 这就是江南丝竹三六或称梅花三弄所表现的乐曲意境。江南丝竹是源于江、浙一带的民间乐种,它以竹笛、箫、二胡、琵琶、扬琴、

9、小三弦、笙、板等为常用乐器,进行和谐的演奏,所谓“采苏杭之丝,载洞庭秀竹,变吴越佳音,集弦索精萃,江南有丝竹者”。由于它曲调流畅,情绪乐观,深得江南广大民众喜闻乐见。在那细致优美、清新活泼的演奏中,不仅表现了江南人民清丽含蓄、朴素勤劳的性格,而且反映出江南地区山清水秀、丰产鱼米的地方特色。江南丝竹的演奏形式,最早属于民间风俗音乐,从清末以后逐渐形成独立的丝竹演奏形式,在长期的演习过程中,又逐渐形成了八大名曲,它们的名目是: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慢六板、欢乐歌、云庆、四合如意及行街。除此而外,经常演奏的还有老六板、快六板、快花六、霓裳曲、鹧鸪飞、柳青娘、倒扳桨及叠层楼等。这些乐曲,一经江南丝竹的演奏,顿觉迥然异趣,别有韵味。所以前辈艺人曾以“小”、“雅”、“细”、“轻”四个字概括江南丝竹的风格特点。“小”,是指乐队的小,少则三四人,多则也只是十来人,随带的乐器也只有七八件,便可演奏一支支动听的乐曲。“轻”,是指音乐情趣的轻快,及轻型乐队的配合自如,得心应手。“细”,是指演奏风格上的细腻。“雅”,是指音乐气质上的优美秀雅、柔和清丽。细心聆听江南丝竹的人,会发觉城乡的丝竹会有明显的区别,一般说来,农村的丝竹,粗朴遒劲,乐观爽直;城镇的丝竹,细腻婉转,清丽典雅。如今,来到江南,尤其是农村,还时常能听到江南丝竹的曼妙音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