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1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637931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11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11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11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11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11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1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家国情怀已经积淀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内在品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精练地概括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在中国历史上,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传统知识分子素来强调“内圣外王”的治世理念和“以身许国”的

2、救世情怀,自觉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家国情怀是滋养知识分子社会价值的必然素质。知识分子的社会价值就在于通过“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回应所处时代最宏大最重要的问题,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实现自我价值。这就需要深厚的家国情怀为知识分子社会价值的实现提供精神动力。人类历史的实践也证明,那些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璀璨印记和光辉形象的知识分子,无不胸怀国家、兼济天下、心系苍生,甚至是为了家国理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我们矗立起了一座座广为传颂的精神丰碑。因此,知识分子社会价值的实现不仅需要深邃渊博的学识素养、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更加需要将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

3、家国情怀是现代知识分子职业精神的内在要求。在现代社会,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具有新的内涵。毋庸置疑,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精神追求的差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其他职业群体一样,知识分子是现代职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逐渐内化为现代知识分子的职业精神,时代课题的转换也为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注入了新的价值元素。知识分子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决定了知识分子不应单纯追求个人利益,不应置社会影响于不顾,而应该将社会利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结合。家国情怀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丰厚精神养分。“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任何社会的发展进步都离

4、不开知识分子发挥建设性作用。钱学森、邓稼先,这些优秀知识分子的先进事迹已经表明,国家建设和国家治理的现代化需要知识分子发扬甘于奉献、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时代精神。支撑起这种精神气质的强大动力在于坚定不移的家国情怀,这种家国情怀使得知识分子始终与国家需要和人民利益相向而行。家国情怀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于国家和人民的热爱,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是构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涵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精神财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参与者和建设者,知识分子子有责任拒绝精致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有义务为科技创新、理论创造、学术繁荣贡献力量,不辜负伟大时代赋予知识分子的光荣使命。(摘编自家

5、国情怀是知识分子的高贵品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国知识分子强调儒家文化的“内圣外王”的治世理念和“以身许国”的救世情怀及彰显内在品格的家国情怀。B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追求,自觉地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C深厚的家国情怀是知识分子实现社会价值的精神动力,将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便可以实现人生价值。D知识分子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要求知识分子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不应追求个人利益。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其中第二段主要论述了家国情怀与知

6、识分子实现社会价值的密切关系。B文章分四层论述了拥有家国情怀对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每层的第一句话都是全段的中心句。C文章最后一段从是什么,怎么样等方面论证了家国情怀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丰厚精神养分的观点。D文章观点鲜明,论证有力,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璀璨印记和光辉形象的知识分子,都是胸怀国家、兼济天下、心系苍生,拥有深厚家国情怀的人。B社会的发展赋予了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以新的内涵,现代知识分子的职业精神将逐渐取代传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C知识分子对于国家治理十分重要,具备坚定不

7、移的家国情怀更是知识分子始终与国家需要和人民利益相向而行的保障。D现代社会,知识分子应认识家国情怀的新内涵,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不辜负伟大时代赋予他们的光荣使命。(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金钱花聂鑫森古城湘潭雨湖边的这条巷子,叫什锦巷。巷子长而曲,住着二十几户人家,一家一个或大或小的庭院。院里的空坪谁也不会让它闲着,种树、植草、栽花,总有几个品类,让春光秋色怡目养心。可简家的小院里,就栽一种花:金钱花。先长苗于土,再移栽于盆,一盆盆的金钱花搁在高低低的木架上。金钱花属菊科,又名旋覆花、金榜及第花,多年生草本植物,开花于农历六月伊始,黄色,大小如铜

8、钱,飘袅淡雅的香气。一入秋,花则愈见金黄灿烂。简家的当家人叫简亦清,在附近的平政小学教语文,高高瘦瘦,面目清癯,走路慢慢吞吞,见人一脸是笑。但据说他讲起课来声震屋宇,学生的精神不能不为之一振。他很安于现状,教小学语文没什么不好,一呆就是几十年。同事们都知道他腹笥丰盈,尤其在中国文字的研究上颇有心得,用笔名写了不少这方面的文章公开发表。如果去教初中、高中的语文举重若轻,但他从没想过调离这码事。简亦清的妻子是街道小厂的工人,工资不高。独生子简而纯考大学时,填的志愿是商业学院的财会专业。父亲问他为什么不想读中文系?他说:“我将来想搞经贸,让家里的日子过得富足。”简而纯毕业后,果然去了一家私营企业当会

9、计师。简亦清的业余生活很简单,一是侍弄金钱花,二是备课、看作业、读书。他对简化字的推广觉得很滑稽,这把“六书”所称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都搞乱了,是得不偿失。他嘴上当然不说,但在课堂上讲到某个简化字时,必写出相应的繁体字加以阐释,学生受益还感到有趣。简家的日子,正如简亦清的名字:简单、清吉,但是,不露怯。巷里谁家有红白喜事,别人怎么送礼,简家也怎么送礼;电器、家具、衣服、饮食可以不讲究,但简家购买必需的书籍,却从不吝啬。简亦清身体不怎么好,眼睛发涩(看书太多)、喉咙上火发痛(讲课太用力)、气阻痰多(元气不足)。他懒得上医院,只是用深秋采摘后晒干的金钱花泡水喝,据说很有疗效。有人问

10、他:“简老师,你栽金钱花,是自备良药治病吧?”“此其一。也可以为别人预防病和治病,此其二。”问话的人笑了,是另一种意味的笑。现在医疗条件多好,谁得病会去吃这金钱花,主人是企望日进斗金吧?简亦清执教杏坛育人多矣。学生中,当官的、从商的、搞科研、文教的,大有人在。他们现在成气候了,总会记起简亦清当年说过的一句话“一辈子的道路取决语文”,于是格外专注语文的学习,因而大有收益。师恩不可忘啊,便常会登门来看望简亦清,聆听教诲。学生告别时,简亦清总会送上一盆金钱花,和一张用毛笔写了字的花签纸。正在走仕途的,花笺上写的是唐代陈翥的金钱花诗:“袅露牵风夹瘦莎,一星星火遍窠窠。闲门永巷新秋里,幸不伤廉莫嫌多。”

11、“简老师,这诗是你的夫子自道,也是对我的警诫。谢谢。”有经商当了大老板的,花笺上写的是唐代皮日休的金钱花诗:“阴阳为炭地为炉,铸出金钱不用模。莫向人间逞颜色,不知还解济贫无。”“简老师、我懂得你的意思,赚了钱勿忘做公益慈善事业,我会牢记在心的。”简家的金钱花,年年是满院子的清香,满院子的金黄。儿子简而纯成家了,有孩子了。简亦清额上的皱纹,一年年的深,一年年的密。就在他办好退休手续的时候,突然病倒了。医院一检查,是肺癌晚期,六个月后安祥辞世。秋风飒飒,枫叶萧萧。有一天,简而纯兴冲冲跑回家来,对妈妈说:“我们公司董事长的父亲做七十大寿,为了彰显富贵气象,寿堂内外都要摆上金钱花。他说要买下我家的金钱

12、花,每盆两千元,全都要了!妈,一笔大钱哩!”老人突然板下一块脸,大声说:“你爹生前没卖过一盆花,他走了也不能卖。老板要摆阔,可以去堆金累银,别糟践这花了!”简而纯垂下头,喃喃地说:“老板会怎么看我?妈”“我只记得你爹说过的话:要常想世人怎么看我!”“”(选自小说月刊2017年第7期)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开头较为细致地交代了简家小院所处的环境,为后文人物活动提供场所和背景,营造出了民风浮朴、恬然悠静的氛围。B以“金钱花”为题,不仅是因为简亦清喜欢种金钱花,还因为花的飘袅淡雅、清香满园也象征着简亦清高尚的品格。C小说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如简家

13、小院与其他人家的对比、简亦清与儿子的对比等等,鲜明地凸显了主人公形象。D小说写简亦清送给已毕业的学生写有碳带陈翥、皮日休金钱花诗的花签纸,用意是反映简亦清腹笥丰盈,博学多识。5小说中简亦清有哪些性格特点?请作简要分析。(5分)6小说以人物对话中的省略号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1994年,原人事部正式建立了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并组织了首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录用招考。进入新世纪之后,国家公务员的招录规模不断扩大,从近10年的数据来看,国考招录人数就已经翻了一番。2017年度国考,

14、共有12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计划招录27万余人,计划招录人数与2016年持平。2017年度国考,最热岗位的竞争再度攀高,竞争最激烈的岗位为民盟中央办公厅“接待处主任科员及以下”一职,该职位竞争比就达9837:1创下历史新高。(来自中国新闻网2017年,有删改)材料二“国考热”的出现,应当说对社会有一种正向激励效应。上世纪90年代以前,政府人事部门补充干部的方式,大多是推荐、递条子、介绍、转入等形式。这些方法既不能达到任人唯贤的目的,程序上也不公开透明,可谓弊病多多。统一考试择优录取,堪称是整个公务员录用体系的一次改革。选人用人不再是一张批条就能操纵的,平民百姓也可

15、以打破“身份壁垒”通过考试进入仕途。然而,在承认这种正向激励作用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国考”的热度实在太高了!据报道,世界各国大学生愿意报考公务员的比例,美国为3%,法国是53%,新加坡只有2%,日本公务员排在就业榜单第53位,英国公务员进入20大厌恶职业榜。然而在中国,愿意做公务员的大学生高达765%。百余万人竞争公务员这座“独木桥”,需要一年乃至多年的精心准备,大好时光留给应试备考,最终却仅有少数人如愿,这显然是对教育体系、人才资源和生命价值的浪费。而且,“国考热”的出现,意味着知识精英们争相涌向官场,不去生产和创造,而是寄望于分配和分享,无疑折射出当今社会创富能力的衰退。“如果一个社会的制度和文化不是鼓励大家去创业而是相反,那将很难产生自己的乔布斯、比尔盖茨。”只有国考不再热,创业潮涌动,更多的人才转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创新型社会才能指日可待。(选自国考热背后的冷思考,有删改)材料三“公考热”席卷全国,而与此同时,智联招聘发布的2016春季人才流动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春节期间,跳槽人群最活跃的竟然是公务员,数量比去年增加超三成。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大力反腐,出台各项规定与禁令,公务员便逐渐地褪去了“光环”,逐步走下了“神坛”。随着养老金“双轨制”的废除,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务员越来越市场化,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从社会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