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试井讲解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34656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层气试井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煤层气试井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煤层气试井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煤层气试井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煤层气试井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层气试井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层气试井讲解(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煤层气试井考点一、名词解释(30分/6题)1.试井:是以渗流力学理论为基础,以各种测试仪表为手段,通过对油井、气井或水井生产动态的测试,来研究油、气、水层和测试井的各种物理参数、生产能力,以及油、气、水层之间的连通关系的方法。2.产能试井:是改变若干次油井、气井或水井的工作制度,测量在各个不同工作制度下的稳定产量及与之相对应的井底压力,从而确定测试井的产能方程和无阻流量、井底流动曲线。3.稳定试井:产量基本上不随时间变化的试井称为稳定试井。4.不稳定试井:产量或压力随时间变化的试井称不稳定试井。5.井筒储存效应:在测试过程中,由于井筒中的流体的可压缩性,关井后地层流体继续向井内聚集,开井后地层

2、流体不能立刻流入井筒的现象。6.井筒储存系数:描述井筒储存效应大小的物理量为井筒储存系数,定义为与地层相通的井筒内流体体积的改变量与井底压力改变量的比值。 7.质量守恒定律:单位时间内通过控制面净流入的流体质量等于单位时间控制体内流体质量的增量。 8.表皮系数: 9.表皮效应:钻井、完井、储层强化过程中,泥浆渗入、泥饼及水泥、储层自身细粒物质在井筒附近积聚,以及地层部分打开、射孔不足或井眼堵塞等,导致储层被污染渗透率降低污染带内产生附加压降ps,产生表皮效应。10.折算半径:其含义就是将表皮效应用等效的井筒半径来代替,计算公式为:11.叠加原理:油藏中任一点的总压降,等于油藏中每一口井的生产在

3、该点所产生的压降的代数和。12.导压系数:单位时间内压力波波及的面积,公式为:13储层综合压缩系数:单位岩石体积在改变单位压力时,由于孔隙收缩和液体膨胀总共排挤出来的液体体积。13.续流:当地面井口关闭后,地层流体继续流入井筒的现象。14.达西定律:是指流体在多孔介质中遵循渗透速度与水力梯度呈线性关系的运动规律,即渗流量与圆筒断面积及水头损失成正比,与断面间距成反比。15.等温压缩系数:等温条件下,单位体积的气体随压力变化的体积变化率。 16.地层压力系数:储层流体压力与该处静水柱压力的比值。17.淌度:单位电场强度下,带电粒子的移动速率。在油气藏中,该值的引入反映流体在储层中的流动能力。18

4、.压降试井:即压力降落试井,是将长期关闭的井,或井所处油气藏的压力达到平衡后,开井生产,并且连续测量产量和井底流动压力随时间的变化,然后将井底压力与生产时间作出曲线,以确定储层地质参数的试井方法。19.变产量压降试井:测试过程中改变若干次产量的压降试井。 20.两产量试井:在均质无限大地层中,以恒定产量q1生产了t1时间后,减小产量为q2,并开始测试,由于产量下降,压力将上升,但若持续下去,压力又将下降。21.拟稳定流动:如果油气藏中的每一点的压力随时间的变化率都相同,即各点的压力以相同速度下降,这种流动就称为拟稳定流动。22.多孔介质:以固相介质为骨架,含有大量并且至少有一部分是相互连通的微

5、毛细管孔隙空间,流体可以在其中储集也可以在其中流动,这样的介质称为多孔介质。 23.绝对孔隙度:单位体积岩石中所有空隙的总体积。 24.有效孔隙度:岩石的有效孔隙体积和岩石体积之比。 25.绝对渗透率:岩石的孔隙中流体为单相时,岩石允许流体通过的能力叫做绝对渗透率。它只与岩石的本身性质有关。26.有效渗透率:当岩石中的流体存在有几相时,岩石对每种流体通过的能力叫做该相的有效渗透率。27.相对渗透率:岩石的有效渗透率和绝对渗透率的比值叫做相对渗透率。28.静水压力梯度:单位液柱高度的压力值。29.物理吸附:不具选择性,在吸附过程中没有电子的转移,没有化学键的生成和破坏,没有原子的重排等反应,产生

6、的吸附只是分子间的引力,吸附过程中吸附速率和解吸速率都很快,且不受温度的影响。 30.压力系数:即实测储层压力与同深度静水压力之比。31.动力粘度:面积各为1并相距1m的两平板,以1m/s的速度作相对运动时,因之间存在的流体互相作用所产生的内摩擦力。32.运动粘度:是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其值为相同温度下液体的动力粘度与其密度之比。32.储层压力:指作用在岩石孔隙内流体上的压力,储层压力全部由流体本身承担。33.吸附等温线:在固定温度下,达到吸附平衡时,吸附量与气体压力之间的关系曲线。34.补心:钻杆都是从钻井平台上开始下放的,而测井都是从地面为基准面开始测试的,这中间就会有个

7、钻井平台本身高度的差异,是为补心。35.补心高度:指钻井平台方补心至地面的距离,即补心的地面高度。36.补心海拔:补心海拔=地面海拔钻机补心高度。37.DST试井:钻杆测试也称中途测试或地层测试,是指在钻进过程中对已钻开的油气层进行裸眼测试,或在完井之后对油气层进行测试的总称。38.滤失:在压力差的作用下,钻井液中的自由水向井壁岩石的孔隙或缝隙中渗透的现象,称为钻井液的滤失作用。39.测试半径:在一口井中,若瞬间注入或采出某一体积流体引起压力反应,压力反应外边界距离井的距离,称为测试半径。40.拟压力:是真实压力与气体偏差因子的比值,拟压力不是真实压力,不能实测,是为了工程计算方便而构造的一个

8、虚拟压力,但它具有压力的单位,即MPa。41.干扰试井:通过改变激动井的工作制度,使地层中压力发生变化,利用高精度和高灵敏度压力计记录观察井中的压力变化,根据记录的压力变化资料确定地层的连通情况,并求出井间地层的流动系数、导压系数和储能系数等地层参数。这种试井方法称为井间干扰试井。 42.存干扰压力:它是在背景压力下,单存由于激动压力影响而产生的压力变化。43.脉冲试井:实质上也是一种干扰试井,与一般试井不同的是,作为激动井,在测试期间多次改变工作制度:从开井生产到关井,再从关井到开井生产,且各个工作制度延续时间相同。当改变三次以上工作制度时,就可以在观测井观测到一次压力脉冲。44.脉冲周期形

9、:激动井的一个关井和一次开井,其时间总长度,称为脉冲周期。45.脉冲幅度:从切点下作垂线,交交于公切线的高度。46.脉冲滞后时间:形成脉冲压力的关井激动结束后,到压力脉冲的峰点之间的时间差。47.关井周期:脉冲周期中形成压力脉冲的关井部分,也叫关井激动周期。48.段塞试井:指通过钻孔向储层段注入或抽取一定量的流体,根据实测压力曲线进行储层参数计算。49.流体压缩系数:表征流体压缩程度的系数,公式为 。50.孔隙体积压缩系数:表征孔隙体积压缩程度的系数,公式为 。51.注入-压降试井:注入压降试井是一种单井压力瞬变测试,它以恒定排量向储层注水一段时间,然后关井进行压力恢复,分别记录注入和关井期间

10、的井底压力数据,据此进行储层参数计算。钻杆测试(DST):也称中途测试或地层测试,是指在钻进过程中对已钻开的油气层进行裸眼测试,或在完井之后对油气层进行测试的总称。52.变井储效应:当井筒内流体性质发生变化的时候,流体压缩系数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引起的压力变化是不均匀的,此时井储系数就发生了变化,即出现变井储现象。53.全层煤岩样:不包括顶板、底板和具有一定厚度的夹矸的煤层刻槽煤样。54.煤样缩分:在煤样制备过程中,按照规定的方法,将混合均匀的煤样分割成为性质相同的几份,留下一份作为进一步制备所用的煤样或作为实验室煤样,舍弃其余部分的过程 。(存在状态)55.游离水:以物理状态赋存煤颗粒内部毛细

11、管中和附着在煤颗粒表面的水分。(存在状态)56.化合水:也叫结晶水,是以化合的方式同煤中矿物质结合的水,是矿物晶格的一部分。(赋存状态)57.外在水分:指附着在煤颗粒表面或非毛细孔中的水分,在实际测定中是煤样达到空气干燥状态所失去的那部分水。(赋存状态)58.内在水分:是指吸附或凝聚在煤颗粒内部毛细孔中的水。59.最高内在水分:当煤颗粒内部毛细孔内吸附的水分达到饱和状态时,内在水分达到最高值,称为最高内在水分。60.灰分:煤中所有可燃物质完全燃烧以及煤中矿物质在一定温度下产生一系列分解、化合等复杂反应后剩下的残渣。(缓慢灰化法、快速灰化法)61.挥发分:煤的挥发分不是煤中固有的物质,而是在特定

12、条件下煤受热分解的产物。(缓慢灰化法、快速灰化法)62.煤岩学:把煤作为一种岩石,以物理方法为主研究煤的物质成分、结构、性质、成因及合理利用的学科。63.镜质体反射率:油浸物镜条件下,镜质体的反射光强度对垂直入射光强度的百分比。是反映煤变质程度的最佳指标。64.基质孔隙度:基质孔隙体积与试样总体积的百分比。65.割理孔隙度:割理孔隙体积与试样总体之百分比。66.体积孔隙度:煤样薄片裂缝体积与媒体总体积之比。67.开度孔隙度:煤样薄片裂缝开度与裂缝间距之比。68.割理面孔率:割理在煤样薄片上的面积百分含量。69.排驱压力:某一岩样中的湿润相流体被非湿润相流体开始排替所需的最低压力。70.含气饱和

13、度:指煤储层在原位温度、压力、水分含量等储层条件下,煤层含气总量与总容气能力的比值。71.理论含气饱和度:实际含气量与兰氏体积的比值。72.实际含气饱和度:实测含气量与实测储层压力投影到吸附等温线上所对应的理论含气量的比值。73.临界解吸压力:煤储层降压过程中,气体开始解吸点所对应的压力值。其值为指在等温曲线上煤样实测含气量所对应的压力。74.采收率:指在一定的经济极限内,在现代工艺技术条件下,从煤层中中能采出的煤层气占煤层气储量的百分比。75.平衡水:在进行吸附性测试中,常需对煤样进行预湿,使得煤样中的水分含量达到储层温度条件下的水分含量近于饱和,这部分水分称之为平衡水。76.亲和系数:对于

14、同一吸附剂,A,B两种吸附分子在距表面x处吸附势之比,称之为亲和系数,一般为常数。77.吸附势:吸附是由势能引起的,在固体表面附近存在一个势能场,即吸附势,表示1mol气体从无限远处吸附到某点所需的功。78.孔隙率:煤体孔隙占煤体总体积的百分率。79.无因次量:是指没有单位的物理量,这种物理量与单位制度无关。80:上覆岩层压力:上覆岩石骨架和孔隙空间流体的总重量所引起的压力。81.静水压力:液柱重量所产生的压力。82.地层压力(储层压力):指作用在岩石孔隙内流体上的压力。83.压力系数:实测储层压力与同深度静水压力之比。84.单相渗透率:单相渗透率系指单相流体通过煤岩体孔、裂隙时的渗透率。二、

15、填空题(20分/20空)1.压降试井包括等产量压降试井、变产量压降试井、两产量试井和探边测试2.发生滤失的两个基本条件:存在压差,存在孔隙或缝隙3.油气试井经历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常规试井分析方法1980-1990的现代试井分析方法1990年以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数值试井4.试井作业的主要内容:试井测试和试井解释5.储层压力压力系数:超压、正常压力、欠压6.油气试井分析中,完整的数学模型组成部分:基本模型(均质油气藏、非均质油气藏)、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内边界、外边界)7.油气试井模型建立的理论依据:渗流理论8.渗流理论将储层内流体的流动分为:稳态、准稳态和非稳态9.常规试井分析方法的基础:分析各向同性的均质油藏10.等产量压降曲线形态的影响因素:线性不渗透边界的影响、封闭边界的影响、恒压边界的影响11.压降试井适用条件:(1)新井特别是探井最为适用(2)已经长期停产又重新恢复生产的井(3)从经济角度考虑,认为不利于关井测井的生产井12.吸附的类型(1)根据吸附力的本质: 吸附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2)根据吸附的界面不同:溶液表面吸附、固液界面吸附、固气界面吸附13.煤层气开采过程中的三个阶段:(1)单相流的裂缝流动阶段(2)局部地区甲烷气解吸的过渡阶段(3)全层甲烷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