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化教学案中图版必修2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634516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化教学案中图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化教学案中图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化教学案中图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化教学案中图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化教学案中图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化教学案中图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化教学案中图版必修2(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第二节 城市化一、城市化的概念1定义: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2城市化的内涵与主要标志:内涵人口的集中过程城市人口总量及其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镇数量增加,城镇密度加大;每个城镇规模扩大地域的转换过程城市用地扩展,农业用地发展为城区;城市用地进一步分化;土地景观发生较大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伴随经济结构变化,城市文明向农村地区扩散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

2、比重3.城市化的本质:第二、第三产业的建立和集聚。温馨提示城市化的标志中,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高低,而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则反映城市的发展是否合理。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1城市化进程加快发达国家已进入后期阶段,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已构成现代城市化的主体。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工业化关系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而行城市化先于工业化,且工业化水平低城市人口变化城市人口比重很高,其增长已逐渐减慢或趋于稳定,甚至出现了城市人口向郊区和农村倒流的现象大量农民流入城市,使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温馨提示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败,而是城市化

3、扩展的一种新的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乎消失、接近形成一体化的基础上的。乡村、小城镇的交通、水电、信息等设施不断完善,再加上优越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久居城市中心面对混浊空气、噪声的大城市居民到乡村和城镇居住或定居,从而导致逆城市化现象。3特大城市迅速发展:超大城市发展速度惊人。4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1)世界上最著名的六大城市带:(2)共同特征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问题表现措施城市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等控制城市规模、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城市管理等途径城市交通问题交通阻塞、交通事故、停车问题等城市住宅问题发展中国家住房紧张,存在贫民窟和棚户区发达国家市中心空房过多,形成贫

4、民窟,市中心区逐渐衰落城市社会问题就业、贫困、种族歧视和社会争端等 情景导入先思考 欧美模式是个“正常的孩子”,而拉美模式是个“早产的孩子”。中国的城市化恰如一个“早熟的儿童”。尽管中国的城市化已人口过半,城镇化战略清晰而坚定,但由于资源有限、人口众多、时间紧迫和世界局势复杂,中国是不可能很舒服地走完这一历史必经阶段。中国目前城市化进程有何特点?提示: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世界城市化的三个阶段城市化发展阶段特征出现的问题发展新趋向初级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发展缓慢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加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加快出

5、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差异国家类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所处阶段后期,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初期、中期起步时间早晚目前速度慢快发展水平高(70%以上)低(30%40%)城市人口比重大小发展趋势逆城市化推进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不相适应发展结果出现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出现城市群;注重营造高水平的人居环境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入,加大城市就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的压力;生态破坏,人居环境质量下降 方法技巧很重要 城市化、郊区城

6、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表现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城市中心区人口继续外迁,郊区人口迁往农村和小城镇人口迁回市区成因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图解 应用体验不可少 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读图回答12题。1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 )A城市人口数量增大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变大D城市交通网日益完善2从阶段到阶段,该城市生产企业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原因有( )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郊

7、区交通拥堵城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郊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ABC D解析:1.B2.B第1题,由图可以明显看出城市的占地面积明显扩大。第2题,从阶段到阶段生产企业大部分迁往郊区,原因可能有城区地价上涨、城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郊区基础设施完善、城市交通拥堵等。(浙江高考)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下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B阶段与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C阶

8、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D到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4影响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状况 B产业结构C人口政策 D自然环境解析:3.A4.B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都出现负增长,表明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现象,A正确;阶段与阶段相比,波士顿市中心城区人口呈减少趋势,B错误;阶段后,费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由正转负,说明其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减少,C错误;从到阶段,巴尔的摩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大致由0.8%变为0.3%,只能说明巴尔的摩市中心城区人口迁出的数量变小,而不是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第4题,波

9、士华城市带作为世界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交通已比较完善,A错误;波士华城市带前期由于污染严重,人口向外迁移,之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人口逐渐回流,B正确;美国人口政策在19702008年没有发生大的变化,C错误;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主要是人文因素,而不会是自然环境,D错误。 情景导入先思考 近年来,一到雨季,“到某某城市看海”就成了许多城市居民的口头禅。暴雨以它独有的方式,给一座座现代化城市留下了深刻烙印。街道成河、汽车没顶、交通堵塞、人员伤亡内涝似乎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遭遇强降雨后的普遍状态。(1)城市内涝频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城市建设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

10、同时城市建设导致地面被硬化,下渗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2)城市内涝可能带来哪些危害?提示:城市内涝可能会对交通安全、城市卫生、排水、周边生态系统等带来危害。 图表信息想周到 理想城市模型信息获取本图展示了理想城市模型的组成,它是以人为中心,把人的相互作用作为城市存在的根据,城市功能分区以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为目标。(1)工业区、居住区分布在城市中心周围,市中心为商业区和公共设施,各功能区组成相对独立、工作和生活居住相互平衡、各类设施完善的城市地域结构。(2)在理想城市模型中,城市绿地有什么作用?提示:在理想城市模型中,城市绿地显得尤其重要,楔形绿地可将清凉的风、新鲜的空气引

11、入城市,有利于城市环境的保护。 核心要点掌握好 一、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伴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城市功能日益增强,但也带来一些问题。由于各国的城市化道路不同,因此,除了控制城市规模、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城市管理等途径外,各国解决城市问题还要有自己的特色。问题表现原因整治措施城市环境问题大气污染生活燃煤排放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中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水污染城市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城市地表径流建立污水处理厂,实现污水达标排放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垃圾污染工业生产发展、建设

12、规模扩大,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及时清除,实行分类回收、利用城市交通问题交通阻塞、交通事故、停车问题汽车数量不断增加,城市道路不合理公交优先,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城市住宅问题发展中国家:住房紧张,有贫民窟和棚户区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加快住房建设发达国家:中心区空房过多,逐渐衰落,有贫民窟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通过再城市化,实现城市复兴城市社会问题就业、贫困、种族歧视、社会争端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乡村人口无序迁入,不同种族及社会地位的差别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提倡种族平等,反对歧视二、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

13、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方法技巧很重要 图解“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应用体验不可少 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1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逆温现象B水土流失C热岛效应 D臭氧层空洞2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 )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B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解析:1.C2.A第1题,城市是人类

14、对自然环境改造最明显的地区,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人口、工业密集,释放大量的人为热,且城市建筑物密集,不易散热导致城市气温比郊区高,易出现“热岛效应”。第2题,城市热岛的出现,使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城市,易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污染,为避免该问题出现,应将卫星城或工业区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城市渠化是指将城市内河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据此回答34题。3我国各地在城市化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渠化现象,其主要作用是( )A改善城市供水条件 B增加休憩娱乐场所C提升内河航运能力 D增强排污排涝能力4城市渠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是( )A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加重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