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18年12月(0405)《教育学》机考参考答案

上传人:奋斗 文档编号:61633566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大学18年12月(0405)《教育学》机考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西南大学18年12月(0405)《教育学》机考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南大学18年12月(0405)《教育学》机考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大学18年12月(0405)《教育学》机考参考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课程名称:(0405)教育学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随机出题。核对题目参考使用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道题3.0分,共30.0分)1.教育起源论有( )、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人的成长需要起源论。A.社会起源论B.植物起源论C.生物起源论D.动物起源论2.教育的发生包括( )与出现两个阶段。A.B.C.D.A.发生B.结果C.未来D.起源3.( )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指出教育具有巨大政治功能的思想家。A.荣格B.弗洛伊德C.杜威D.柏拉图4.从教育学的意义上讲,人的发展通常指( ) 、心理与社会发展三个方面。A.学生的发展B.动物的身体C

2、.植物的发展D.人的身体5.( )是根据国家性质和法律建立起来的教育机构系统和教育规范系统的总称。A.学校制度B.教育制度C.学生手册D.教育法规6.1.近现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学校教育的系统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发展目标的全面性。A.教学的限制性B.教育的普及性C.学生的差异性D.教育的社会性7.( )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是我国也是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A.五经B.学记C.礼记D.四书8.中国从汉武帝的“( ),独尊儒术”起,儒学在意识形态领域取得了统治地位,并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A.法学B.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D.董仲舒9.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 )、教师、教育内容。A.社会B.学生C

3、.教材D.学校10.衡量教育测量的质量,可以采用信度、( )、难度、区分度4个指标。A.效度B.纬度C.长度D.经度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道题2.0分,共30.0分)1.古雅典产生了文法学校、弦琴学校、体操学校以及青年军训团等教育机构。( )对错2.社会发展,从广义上讲不是指整个人类社会向前运动的过程,包括了社会的流动与变迁。( )对错3.儒家学派之前,古代社会贵族和仕通过“师”与“巫”接受传统的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社会化教育。( )对错4.20世纪初“废科举,兴学校”才拉开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序幕。( )对错5

4、.“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与个体的道德认知、情感、实践等心理、行为能力相关的观念。( )对错6.原始的社会教育具有三个特点:一是教育与社会生活、社会生产相结合,社会生活和社会劳动是教育的载体。二是全体人员都要接受教育,并且都接受类似的教育,体现出教育的公平性。三是教育与政治、宗教联系在一起。( )对错7.学生的学习是漫无目的的,学什么、怎么学,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而且学习的方向还要符合社会的要求。( )对错8.美国心理学家孟禄基于其心理学的视角,以儿童的无意识模仿为基础,提出了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他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而模仿是教育的基础。( )对错9.自然环

5、境中的构成因素很多,包括光照、空气、气候、污染、地质构造等等,这些众多的因素都影响着生命的生长发育。( )对错10.人的发展的二个方面,既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又具有不可分割的统一性,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对错11.道家不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其思想精髓是“无为”与“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对错12.荀子说:“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不是指得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对错1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是由教师需综合地完成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品质和任教育学原理务所决定的。( )对错14.教学是一种特殊

6、的师生交往,并在教学实践中以对话的形式表现出来。对话构成了新的师生关系“我你”关系。( )对错15.教育本质“上层建筑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教育属于精神生活,不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 )对错三、问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道题5.0分,共30.0分)1.简答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作为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与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主要分为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和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这两个方面:(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突出地表现为教育能促进个体社会化。(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密不可

7、分,即人的发展只有在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去促使人的社会化,个性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基础。2.简答遗传。遗传,一般是指亲代的性状又在下代表现的现象。但在遗传学上,指遗传物质从上代传给后代的现象。3.简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除了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与制约之外,教育的发展有着自身的逻辑与规律性,这些逻辑与规律决定自身所具有的相对独立性,具体包括: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定性。教育与生产力的不平衡性。教育与一定社会生产力是息息相关的,但它们之间并不是机械对应的关系。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不平衡性。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继承性。4.简答环境对人身心发展影响的特点有那些。环境因素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具有以下特点有(1)所

8、有环境的影响都具有自发性,即环境由自然、社会、前人、他人所创设的,是客观存在的,所以环境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先在的、给定的。(2)环境影响具有偶然性,即客观存在的环境影响因素不一定能影响个体的发展,如果个体接受环境的影响,那么这种特殊的环境就会对个体的发展起到影响作用;但如果个体对环境的影响有抵抗意识,特别是能抵抗不良环境的影响,那么这种特殊的环境因素也就不会对个体的身心发展起到影响作用。(3)个体对环境的影响存在适应与对抗即使环境对个体产生影响,但个体的态度却决定着这种影响的效果。5.简述教育属性的内容。(一)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对教育的本质属性可以从以

9、下三方面来理解。第一,教育是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这表明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动物哺育下一代,但动物一直以生物实体的形式存在。第二,教育培养人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进行的。这表明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本质区别,其他社会现象也对人的发展有影响,如社会生产对人的发展也影响很大,但不是自觉地、有目的地影响人的发展。第三,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内容(反映和体现着社会要求)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运动。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的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 教育具有永恒性的原因源于教育具有两大社会功

10、能:一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力,作为生产斗争的工具;二是使新生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 社会的存在和延续离不开教育。教育在任何社会都要承担传授生产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任务,使年轻一代适应现存生产力的需要;同时,也要承担传授社会的思想意识、风俗习惯和行为规范的任务,使年轻一代适应现存生产关系的需要。正是因为教育具有这两大社会职能,所以教育具有永恒性。 2教育的历史性 教育又是一种历史现象,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教育具有历史性。如我国目前的教育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模式等很多方面与解放初期的教育就有很大的

11、不同,这就是教育具有历史性的反映。 在阶级社会,教育必须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愿望和要求,表现出鲜明的阶级性。阶级性是教育的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的必然反映。在阶级社会中,学校教育的控制权属于一定的统治阶级,统治阶级为了使教育为自己的统治服务,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愿望、要求反映到教育上。当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变化或者新的统治阶级代替了旧的统治阶级,教育也要进行相应的变化。如当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时,就要求教育也进行改革,以社会主义的教育代替资本主义的教育。 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要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制约,但是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

12、面: (1)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物质条件而凭空产生。任何一种教育,从其思想、制度、内容、方法等方面来看,尽管受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但同时又是从以往教育发展而来的,都与以往教育有着渊源关系,即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自身的继承关系,也称教育的继承性。正因为教育具有这种继承性,在同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国家,会有不同特色的教育;不同民族的教育会表现出不同的传统和特点。 (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虽然受政治经济制度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但同时又和上层建筑中其他意识形态发生密切的联系,受这些意识形态的影响。意识形态主要表现为政

13、治思想、道德观念、哲学思想、宗教、文学、艺术、法律等。一般说来,意识形态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表现在教育观点上;二是反映在教育内容上。正是由于教育受意识形态的影响,所以在同一时代,当存在不同的意识形态特别是不同的哲学思想时,也会出现不同的教育观点。如孟子和苟子处于同一时代,孟子是性善论者,苟子是性恶论者,因此,他育观点也有很大的不同,孟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保持人所固有的善性,苟子认为教育的作用于用人为的力量去纠正人的恶性。 由于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传递社会意识,使年轻一代掌握社会所倡导的社会意识形态,所以在教育内容设置上会选择社会所倡导的社会意识形态。当社会意识形态发生变化时,也

14、会引起教育内容的变化。再者,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化,往往首先影响到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然后才引起教育观点和内容的变化。可见,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影响,常常要以其他意识形态为中间环节来实现,这也是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体现。 (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虽然受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制约,但是与政治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种情况是教育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即当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改变,某些教育思想、内容、方法还能存在相当长的时间,这时教育对新的政治经济起着阻碍作用。如目前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内容等,可是一些地方还存在着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些教育思想、内容等,它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起着阻碍作用,必须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