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运动 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33327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的运动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水的运动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水的运动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水的运动  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水的运动  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的运动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的运动 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2 水的运动第一课时 水循环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类型、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以及水循环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能够绘制各种水循环类型的示意图,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练的表述水循环的过程;2、能够利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物质的运动性、运动的规律性等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及主要环节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过程及成因教学方法:图示分析法;问题讨论法。 教学过程:(导入)面对滔滔黄河水,李白曾叹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其实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却隐藏着

2、一个巨大的错误,你们知道错在什么地方吗?违背了地理学中的什么原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二节 水的运动的第一课时:水循环(板书)2.2 水的运动 水循环 一、水循环概念(讲授)在自然界中,水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和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在各种水体之间进行着连续不断的运动,这种运动过程称为水循环。水循环的过程如何?主要有哪些环节呢?先请大家阅读46页的第3、4段和47页的第一段。(板书)二、水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环节A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蒸腾蒸发降水地下径流 海洋水和陆地上的河流、湖泊、沼泽水和土壤表层的水分,都会因吸收太阳辐射而蒸发进入大气。

3、植物蒸腾作用也会向大气输送水汽。其中海面蒸发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海洋水蒸发进去大气形成水汽,其中一部分水汽被输送到陆地上空以雨、雪等形式降落到地面。降落到陆地上的水除蒸发外,一部分沿地表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二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这种海陆间的水分交换称为海陆间循环。(板书)1、海陆间循环: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地表、地下)海洋(讲授)海水蒸发形成的水汽,大部分在海洋上空适宜的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海洋中,形成海洋与海洋上空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这种水分交换被称为海上内循环。(板书)2、海上内循环: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到海洋(讲授)陆地水

4、中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路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仍降落到陆地上,这种陆地与陆地上空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称为陆地内循环或内陆循环。(板书)3、陆地内循环:陆地水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到陆地问: a 水循环有哪些环节? b哪种环节最重要,为什么?c水循环对于整个地球的自然环境来说,有什么意义? 解答:a 略 b 海陆间循环最为重要,因为正是它形成了陆地上淡水资源得以更新.c 请大家阅读课本47页第二段总结水循环对于整个地球的自然环境有哪些地理意义。(板书)三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水循环的内因、外因水在常温和常压条件下的三态变化是水循环的内因;太阳辐射和水

5、的重力为水循环提供了能量和动力,是水循环的外因。2、意义第一,水循环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各个圈层之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输送和转换。第二,维持全球水热的动态平衡,促进整个自然界的发展演化。调节着水分和热量地区分布的不均,使各地区之间干湿、冷热差异大大减少,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第三,使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不断得到更新、再生,并能持续利用。第四,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问:李白诗中“奔流到海不复回“违背了地理学中的什么原理?解答:违背了水循环的原理。思考:人类能对水循环施加影响吗?如果能,有哪些途径?答:略 问:既然水是可以循环并能不断更新、再生,所以说水资源是“

6、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赞成这种说法吗?我们该如何正确利用水资源?板书设计:2.2 水的运动 水循环 一、水循环概念二、水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环节1、海陆间循环: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地表、地下)海洋2、海上内循环:海水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到海洋3、陆地内循环:陆地水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到陆地 三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水循环的内因、外因2、意义第二课时 海洋水的运动世界洋流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海水运动的几种主要形式;2、理解洋流形成的原因及分类;3、认识世界洋流分布,识记重要洋流的名称;4、了解洋流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 过程与方法:1、绘制世界洋流图,提高绘图能

7、力和动手的能力;2、通过问题讨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以及认识到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洋污染的意义教学重点: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方法:对比法;图示法;问题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QQ邮箱里面有个游戏“漂流瓶”,不知道同学们又没有玩过。有个关于漂流瓶的故事:澳大利亚小孩杰克在悉尼附近海滩上拾到一只漂流瓶,打开一看,瓶内有一封来自秘鲁小朋友写的祝愿信。看完信后,小杰克马上写了一封回信,放到漂流瓶中,并且将漂流瓶扔回到悉尼附近的海中。请想一想,漂流瓶是如何漂洋过

8、海到达悉尼的?你认为秘鲁小孩有没有可能收到小杰克的回信?为什么?要想知道答案,请同学们仔细听本节课的内容。(板书)海洋水的运动世界洋流请同学们对照书上的图2-2-5全球洋流与气压带风带相关模式,阅读课本47页1、2、3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1)海洋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有哪些?(2)什么叫洋流?风带中的风向与洋流的流动方向有什么样的关系?这说明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因是什么?(3)洋流有哪几类?海洋水的主要形式有海浪、潮汐和洋流。其中,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最为显著。(板书)一、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二、洋流的概念及分类 1 洋流的概念洋流也称海流,海洋表层海水大规模的沿着一定方向有规律地运动就形成了洋流。

9、洋流的流动方向基本上与风向一致,这说明盛行风的作用是形成洋流的主要动力。俗话说:“无风不起浪”,在盛行风的作用下,表层海水随风飘动,并带动其下层的海水流动,在广阔的海洋中形成大规模的洋流,这种洋流叫做风海流。除了风力作用形成的风海流外,形成洋流的原因还有因海水的补偿作用而形成的补偿流以及因海水的密度差异而形成的密度流。(板书)2 洋流的分类 按成因:风海流 补偿流 密度流按照水温,可将洋流分为暖流和寒流。若洋流水温比到达海区的水温高,则称为暖流;相反则为寒流。一般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为暖流,在洋流图中常用红色箭头表示。相反,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洋流为寒流,在洋流图中常用蓝色箭头表示。(板书

10、) 按温度:暖流 寒流 (承转)从世界洋流的分布图上看,洋流的分布虽然很复杂,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那它到底有着什么样的规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去寻找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板书)三 世界洋流的分布读图2-2-6 世界洋流的分布(北半球冬季),思考:1、南北半球的中低纬海区(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洋流流向有何规律?要点:海水在风力、地转偏向力及海陆分布的影响下,北半球海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则呈逆时针方向流动。2、北半球中、高纬海区洋流流向有何规律?要点: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是气旋型大洋环流。3、400S附近海域洋流流向有何规律?要点: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西风漂流。4、北印度洋洋流冬、夏流向会相反,

11、为什么?要点:北印度洋海区面积小,受季风影响形成季风洋流。夏季在西南季风的作用下,海水向东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在东北季风的作用下,海水向西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边讲边和学生一起分析,并在课本上勾画要点)问:除了这些规律以外,你们还能找到什么问题,发现什么规律?(可能:为什么北半球的西风漂流(北大西洋暖流、北太平洋暖流)是暖流而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却是寒流?为什么北半球的高纬海区洋流为环流形式而南半球这种环流形式不存在?等等。在副热带海区的南北半球,大洋东岸洋流的性质都为暖流而大洋的西岸则为寒流;大洋东西两侧的洋流从成因来看为补偿流南北两侧则为风海流)回到导入:秘鲁小孩有没有可能收到小杰克的

12、回信?答:略(承转)洋流对地理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具体影响如何,且听以下分解。(板书)四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巨大的洋流系统可以促进高、低温度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分析暖流、寒流对气候的影响并举例。 (板书)2、对海洋生物资源分布的影响世界上著名渔场的名称、分布特点,为什么这样分布?(板书)3、对航海的影响明朝郑和曾七次下西洋,他总是选择冬季从我国出发,夏季返回,为什么?板书设计:海洋水的运动世界洋流 一、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二、洋流的概念及分类 1 洋流的概念2 洋流的分类 按成因:风海流 补偿流 密度流按温度:暖流 寒流三 世界洋流的分布 1、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2、在北半球中高纬海区:逆时针;400S附近海域西风漂流。3、北印度洋海区:夏季向东流,顺时针;冬季向西流,逆时针。四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2、对海洋生物资源分布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及上升流3、对航海的影响:顺着洋流航行比逆着洋流航行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