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3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第1课时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633154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 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3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第1课时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化学 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3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第1课时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化学 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3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第1课时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化学 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3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第1课时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化学 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3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第1课时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 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3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第1课时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 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3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第1课时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 第1课时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学习目标定位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及原电池的构成条件。2.知道干电池、充电电池、燃料电池等发展中的化学电源的特点。3.会书写简单的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及电池总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一、原电池工作原理 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并填表: 实验步骤 现象 锌片逐渐溶解,表面有气泡;铜片表面无气泡 锌片逐渐溶解,铜片表面有气泡,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两锌片逐渐溶解且表面都有气泡,电流计指针不偏转 无现象 解释

2、或说明 锌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产生H2,而铜则不能 锌与稀硫酸反应,但氢气在铜片上产生,导线中有电流 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但导线中无电流 乙醇是非电解质,与Zn、Cu都不反应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具备这种特点的装置名称是什么? 答案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该装置称为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下图并填空: 原电池总反应式:Zn2H=Zn2H2。 能量转化过程:原电池在工作时,负极失去电子,电子通过导线流向正极,溶液中氧化性物质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这样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不断发生,闭合回路中不断有电子流产生,也就形成了电流,即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结合原

3、电池工作原理及上述实验现象,分析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什么? 答案 理论上,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构成原电池。具体条件是 具有活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能导电的非金属); 溶液:两电极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导线:两极用导线相连,形成闭合回路。 1在如图所示的8个装置中,属于原电池的是_。 答案 DFG 解析 图中A、B都只有一个电极,C中是两个活动性相同的电极,E中酒精不是电解质溶液,H不能形成闭合回路,它们不属于原电池,属于原电池的只有D、F、G。 思维启迪 原电池的判定方法:一看反应原理(能否自发地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二看构成条件(两极一液成回路:两个活动性不同的电极,插入电解质

4、溶液中,装置形成闭合回路)。 2.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a的金属活动性比氢要强,b为碳棒,关于此装置的各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碳棒上有气体放出,溶液中c(H)减小 Ba是正极,b是负极 C导线中有电子流动,电子从a极到b极 Da极上发生了氧化反应 答案 B 解析 显然,电极a、b与电解质溶液稀H2SO4组成原电池。因活动性ab(碳棒),所以a为原电池的负极,b为正极。电极反应式:a(负)极:ane=an(氧化反应);b(正)极:nHne=H2(还原反应)。由于正极放电消耗H,溶液中c(H)减小。在外电路中,电子由a极流向b极。 二、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由A、B、C、D四种金属按下表中装置进行

5、实验。 装置 现象 二价金属A不断溶解 C的质量增加 A上有气体产生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 (2)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 (3)装置丙中溶液的pH变化是_。 (4)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 答案 (1)A2e=A2 (2)Cu22e=Cu (3)增大 (4)DABC 解析 据图知活动性:AB,A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A2e=A2;据图知活动性:BC,正极反应式为Cu22e=Cu;据图知活动性:DA,正极反应式为2H2e=H2,故c(H)减小,pH增大。据、知活动性:DABC。 2.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很快被腐蚀,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6、 (1)钢铁表面形成的电解质溶液中溶有O2,通常溶液呈中性或弱碱性。 (2)钢铁表面会形成无数微小的原电池,负极是Fe,正极是C。 (3)负极反应式是2Fe4e=2Fe2,正极反应式是2H2OO24e=4OH。 (4)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Fe2H2OO2=2Fe(OH)2,4Fe(OH)2O22H2O=4Fe(OH)3,最终生成红色的铁锈(Fe2O3xH2O)。 (5)金属跟电解质溶液接触,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被氧化,这种腐蚀叫做电化学腐蚀。 3设计原电池 如:把Fe2Fe3=3Fe2设计成原电池,可用Fe作负极,铜(或石墨)作正极,FeCl3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4保护金属

7、设备 如:船体是钢铁材料,在海水中易被腐蚀,在船体外壳焊接上比铁活泼的金属(如Zn),则构成以Zn、Fe为电极的原电池,Zn被消耗掉而Fe得到保护。 1.利用原电池原理可比较金属活动性 作负极的金属活动性强,作正极的金属活动性弱。 2形成原电池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如金属表面形成原电池会加速金属被腐蚀,即金属易发生电化学腐蚀。 3在钢铁腐蚀过程中,下列五种变化可能发生的是( ) Fe2转化为Fe3 O2被还原 产生H2 Fe(OH)3失水形成Fe2O3xH2O 杂质碳被氧化 A只有 B只有 C D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钢铁的电化学腐蚀。在腐蚀过程中,负极Fe2e=Fe2,正极O2或H得电子,

8、Fe2与OH结合生成Fe(OH)2,Fe(OH)2被氧化生成Fe(OH)3,Fe(OH)3失水形成铁锈。 4铁及铁的化合物应用广泛,如FeCl3可用作催化剂、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和外伤止血剂等。 (1)写出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铜板的离子方程式: _。 (2)若将(1)中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可用_作负极,_作正极,_作电解质溶液。写出电极反应式:负极反应:_; 正极反应:_。 答案 (1)2Fe3Cu=2Fe2Cu2 (2)铜 石墨 FeCl3溶液 Cu2e=Cu2 2Fe32e=2Fe2 解析 该氧化还原反应可拆分为如下两个半反应: 氧化反应(负极反应):Cu2e=Cu2。 还原反应(正极

9、反应):2Fe32e=2Fe2。 故Cu作负极,活动性比Cu差的材料作正极,如Ag、C等,FeCl3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是 1下列装置不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 答案 C 解析 C选项中两种金属都不能和稀H2SO4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故C选项中装置不能构成原电池。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 原电池的正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原电池的装置均可实现 碳棒不能用来作原电池的正极 反应Cu2Ag=2AgCu2,能以原电池的形式来实现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原电池是把化

10、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装置,正确;在发生反应时,原电池的正极要得到电子而发生还原反应,负极要失去电子而发生氧化反应,错误;铜与稀硫酸不能发生反应,若用铜作负极,碳棒作正极,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组成原电池,此反应仍然不能发生,错误;碳棒可以用来作原电池的正极,错误;可以用铜作负极,碳棒作正极,AgNO3溶液作电解质溶液,组成原电池,此时即可发生反应Cu2Ag=2AgCu2,正确。故A正确。 3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下图所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装置都构成了原电池 B甲装置构成了原电池,乙装置没有构成原电池 C两烧杯中的锌片上都有大量气泡产生 D产生气泡的速率甲

11、比乙慢 答案 B 解析 甲中构成了铜锌原电池,锌作负极,失电子;铜作正极,氢离子在铜极上得电子,生成氢气;总反应式为ZnH2SO4=ZnSO4H2。乙装置没有构成原电池,因为没有形成闭合电路。构成原电池后生成氢气的速率加快。 4X、Y、Z都是金属,把X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X的表面有Z析出,X和Y组成原电池时,Y为电池的负极。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XYZ BXZY CYXZ DYZX 答案 C 解析 根据原电池原理,负极的金属比正极活泼,可知活泼性YX,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原理,可知活泼性XZ,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YXZ。 5在铜锌原电池中(如下图),以硫酸铜为

12、电解质溶液,锌为_极,电极上发生的是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_。 锌片上观察到的现象为_; 铜为_极,电极上发生的是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是_; 铜片上观察到的现象是_, 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答案 负 氧化 Zn2e=Zn2 锌片溶解 正 还原 Cu22e=Cu 铜极变粗 ZnCu2=Zn2Cu 解析 CuSO4为电解质溶液时,铜锌原电池的负极为锌,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所以锌片不断溶解,正极为铜,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所以铜极不断变粗,电池总反应式为ZnCu2=Zn2Cu。 基础过关 题组一 原电池的形成与判断 1下列有关原

13、电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把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 B活泼金属作正极,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作负极 C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D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 C 2如下图,下列装置属于原电池的是( ) 答案 C 解析 A中铁不能和KOH溶液反应,故不能形成原电池;B中酒精不是电解质溶液;C可以构成原电池;D中无两个电极和闭合回路。 3一个原电池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ZnCu2=Zn2Cu,该原电池的合理组成是( ) 选项 正极 负极 电解质溶液 A Zn Cu CuCl2 B Cu Zn H2SO4 C Cu Zn CuSO4 D Zn Fe CuCl2 答案 C 解析 由总反应式知,Zn被氧化作原电池的负极,符合条件的有B、C两项,电解质溶液中Cu22e=Cu,B选项中是2H2e=H2,故应选C。 题组二 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判断 4如图所示装置,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同时A极逐渐变粗,B极逐渐变细,C为电解质溶液,则A、B、C应是下列各组中的( ) AA是Zn,B是Cu,C为稀硫酸 BA是Cu,B是Zn,C为稀硫酸 CA是Fe,B是Ag,C为稀AgNO3溶液 DA是Ag,B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