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1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第4课时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633116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1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第4课时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化学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1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第4课时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化学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1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第4课时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化学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1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第4课时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化学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1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第4课时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1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第4课时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1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第4课时教学案 苏教版必修(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第4课时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学习目标定位1.知道元素周期表的简单分区。2.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3.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有关知识,指导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一、元素周期表的分区及元素性质的比较1元素周期表的金属区和非金属区(1)分界线的划分:沿着周期表中B、Si、As、Te、At跟Al、Ge、Sb、Po之间画一条斜线,斜线的左面是金属元素,右面是非金属元素。(2)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能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又能表现出

2、一定的非金属性,故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之间没有严格的界线。(3)周期表的左下方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铯元素(放射性元素除外);右上方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氟元素;最后一个纵行是0族元素。2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3同主族(自上而下)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4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之间的关系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原子所能失去或偏移的最外层电子数,而非金属的最低负化合价则等于使原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所需得到的电子数。所以,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和它的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之和等于8。(1)最高正化合价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O、F除外)。(2)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

3、8。归纳总结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递变与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请填写出图中序号所示内容。增强减弱增强增强AlSi金属非金属提醒(1)周期表的左下方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铯,放射性元素除外),右上方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氟)。碱性最强的是CsOH,酸性最强的含氧酸是HClO4。(2)由于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之间没有严格的界线,因此,位于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能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又能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作半导体材料的元素大多数位于周期表中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交界处B农药中常含有的元素通常在元素周期表的右上方区域内C构成催化剂的元素通常在元素周期表的左下方区域内D在周期表过

4、渡元素中寻找作耐高温和耐腐蚀的合金材料的元素答案C解析构成催化剂的元素大多为过渡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中间部分。2X、Y是元素周期表第A族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A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B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CX的单质比Y的单质更容易与氢气反应D同浓度下X的氢化物水溶液比Y的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强答案C解析因X、Y是元素周期表中第A族的元素,若X原子的电子层数多,则说明X比Y的非金属性弱,A错误;B项事实说明Y比X更活泼,B错误;根据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判断,X2与H2化合更容易,说明氧化性:X2Y2,则非金属性:XY,C正确;非金

5、属元素氢化物水溶液酸性的强弱不能作为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D错误。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间的关系如图所示:(1)核外电子层数周期数。(2)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主族序数最高正价数(O、F元素除外)。(3)质子数原子序数原子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4)最低负价的绝对值8主族序数(仅限第AA族)。(5)原子半径越大,失电子越容易,还原性越强,其离子的氧化性越弱。(6)原子半径越小,得电子越容易,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2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强弱金属性非金属性同主

6、族(从上到下)依次增强依次减弱同周期(从左到右)依次减弱依次增强3.寻找新物质由于在周期表中位置靠近的元素性质相近,在周期表一定区域内寻找元素,发现物质的新用途被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方法,如在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处,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还可以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可以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其结构和性质。(2)根据元素的结构和性质,推测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3)指导新元素的发现及预测它们的性质。(4)指导其他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如在周期表中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在过渡元素中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

7、腐蚀的合金材料。3X、Y、Z是三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位于同一主族,Y、Z处于同一周期。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原子少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非金属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ZYXB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H3YO4C三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Z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D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ZYX答案A解析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说明X是氧元素,则Y必然为硫元素,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原子少1,则Z为磷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元素非金属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PSO,A项正确;S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H

8、2SO4,B项错误;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因此X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C项错误;根据元素周期律,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PSO,D项错误。4锗(Ge)是第4周期A族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区与非金属区的交界线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锗是一种金属性很强的元素B锗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的性能C锗化氢(GeH4)稳定性很强D锗酸(H4GeO4)是难溶于水的强酸答案B解析依据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可知:气态氢化物稳定性:CH4SiH4GeH4,而已知硅烷(SiH4)不稳定,故GeH4稳定性很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2CO3H4SiO4H4GeO4,H4SiO4难溶于水,故H4Ge

9、O4为难溶于水的弱酸;因为锗处于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区与非金属区的交界线上,所以锗单质应具有半导体的性能。思维启迪推断陌生元素性质时要从以下三个角度分析:(1)与同周期前、后元素相比较,依据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推测元素的性质。(2)与同主族上、下元素相比较,依据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推测元素的性质。(3)比较不同周期、不同主族元素的性质时,可借助“三角”规律进行推断。若A、B、C三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如图所示位置,有关元素的各种性质均可排出顺序(但D不能参与排序)。原子半径:CAB;金属性:CAB;非金属性:BAC。1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表述正确的是()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的最高

10、化合价为3第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第2周期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3周期A族A B C D答案C解析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是P,最高化合价为5价,错误;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随原子序数递增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正确;C的质子数为6,但中子数不一定为6,因为C存在13C、14C等同位素,错误;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为Mg,正确。2镁、锂在元素周期表中具有特殊“对角线”关系,它们的性质相似。例如,它们的单质在过量氧气中燃烧时均只生成正常的氧化物等,下列关于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Li2SO4能溶于水BLiOH是易溶于水、受热不分解的强碱C

11、Li遇浓硫酸不产生“钝化”现象DLi2CO3受热分解,生成Li2O和CO2答案B解析根据题中信息,将镁的有关性质进行迁移应用,可推测锂的有关性质。由Mg、Mg(OH)2、MgCO3、MgSO4的性质推测相应的Li及其化合物的性质。MgSO4易溶于水,Mg(OH)2是难溶、易分解的中强碱,Mg与浓硫酸能发生反应,MgCO3受热易分解生成MgO和CO2,故B项不正确。3下列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事实是()HCl比H2S稳定HClO氧化性比H2SO4强HClO4酸性比H2SO4强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硫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A B C D答案A解析判断元素的非

12、金属性强弱是根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即最高价含氧酸),而不是氧化性强弱,故错,对;最外层电子数多的非金属性不一定强,如最外层电子数IO,但非金属性IO,A正确。4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请将下表中A、B两栏描述的内容对应起来。ABAB制半导体的元素(a)B至B的过渡元素制催化剂的元素(b)F、Cl、Br、N、S “三角地带”制耐高温材料的元素(c)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制制冷剂的元素(d)相对原子质量较小的元素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e)过渡元素答案(c);(e);(a);(b);(d)5(1)在下面元素周期表中全部是金属元素的区域为_

13、。AA BB CC DD(2)有人认为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不是第A族的碳元素,而是另一种短周期元素。请你根据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这一元素是_(写元素符号)。(3)现有甲、乙两种短周期元素,室温下,甲元素单质在冷的浓硫酸或空气中,表面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乙元素原子核外M电子层与K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相等。用元素符号将甲、乙两元素填写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对应的位置;甲、乙两元素相比较,金属性较强的是_(填名称),可以验证该结论的实验是_(填字母)。a将在空气中放置已久的这两种元素的块状单质分别放入热水中b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c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d

14、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答案(1)B(2)H(3)见下表中镁bc解析(1)A区域包括A、A族元素,还含有氢元素;B区域包括过渡元素,全都是金属元素;C区域包括A、A、A、A、A族元素;D区域属于稀有气体元素。所以选B。(2)认为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元素,是因为它能形成种类繁多的有机物,而有机物中除了碳元素外,大多含氢元素,而氢元素除了形成有机物外,在无机物中的酸、碱、部分盐类、氢化物等类型的物质中都含有。(3)室温下,短周期元素甲的单质在冷的浓硫酸或空气中,表面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可以判断出甲元素是铝。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乙元素原子核外M电子层与K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相等,核外电子排布为2、8、2,因此乙元素为镁。金属性镁强于铝。a选项中,在空气中放置已久的镁和铝,表面均可形成氧化膜,所以错误;b、c选项均是判断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所以正确;d选项中,镁、铝属于活泼金属,不能形成气态氢化物,所以错误。基础过关题组一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关系1X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XO3,它的气态氢化物为()AHX BH2X CXH3 DXH4答案C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