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四部分写作第二节选材要恰当丰富讲义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633076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四部分写作第二节选材要恰当丰富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四部分写作第二节选材要恰当丰富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四部分写作第二节选材要恰当丰富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四部分写作第二节选材要恰当丰富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四部分写作第二节选材要恰当丰富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四部分写作第二节选材要恰当丰富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四部分写作第二节选材要恰当丰富讲义(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第二节选材要恰当丰富考情解读学案引语选材的精当与否,是决定高考作文成败的重要因素,材料丰富、典型、新颖是一篇优秀作文价值的所在,这可以考查考生视野是否广阔,思维是否流畅,文化底蕴是否丰厚。纵观近年高考作文,时常出现这些误区:材料雷同,似曾相识;“无材”可用,内容单薄;简单堆砌素材,缺乏点化。要使自己的作文高人一筹,脱颖而出,我们在写作时就要准确丰富地选择材料,选择那些贴切、典型和新鲜的材料;要独具慧眼,灵活运用,力争用文化内涵丰富、时代气息浓郁、思

2、想精深的素材打造神韵俱佳的作品。正确、鲜明、有针对性的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而要让这个灵魂使人信服,就不能只是空洞地说教,需要有充足的论据来支撑。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是文章具有说服力的基础。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理论论据,都要精挑细选,恰当运用。除了必要的理论论据,事实论据,典型恰当的素材,往往更能吸引阅卷者的眼球。解构真题引领规范要点一选择素材1素材要典型选择素材进行论证时,一定要注意素材的典型性。即能够直接表现所论述的观点的素材才能使论点有据可依,才能真正表现论证的力度。如写作“善与恶”这一话题,有考生便安排了这样一段:世界上,总会有一些邪恶的力量,会将公众的心刺痛。这种力量,如冰,

3、如雪,封冻了世界的温情。然而,我们也要坚信,只要阳光普照,只要有鲜花开放,再厚的坚冰也会消融。2015年巴黎暴恐,100多个鲜活的生命被瞬间夺走。然而,面对丧心病狂的恐怖袭击,巴黎人没有选择愤怒地声讨,没有选择报复性地发泄,而是以鲜花、琴声、马赛曲来回应罪恶者,悼念逝去的生命,这种世间最温暖的方式,不仅抚慰了罹难者及其家属的心灵,而且以最优雅的身姿回应了作恶者。上面论述对话题进行了简单解读之后,以巴黎暴恐这一素材为论据,对观点进行证明,具有很强的典型性,论述很充分。2素材要丰富事实胜于雄辩,足够的、充实的事实素材,是证明论点的首要条件。写作时可以运用素材叠加的方式,以丰富的事实材料证明论点的正

4、确,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论证方式。如写作“方法很重要”这一话题,有考生安排了这样一段:无论干什么事情,一定要懂得常识和规律,并能够积极寻求方法,才能得心应手。方法,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因为有方法,我们才能去创造,去开拓。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等故事至今广为流传,就是因为他们能够在面对生活难题时总能积极探索,以科学的方法解决现实的问题。马云、任正非、李彦宏等人之所以会成为商业巨人,就是因为他们都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思考生活,而没有在消极的心态中傻干死干。生活告诉我们,遇事多想办法,不做无用功,才能充分展示生命的意义。分析话题时,作者不仅以古代的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等为素材,还以现代马云、任正非、李彦宏

5、等创业精英为素材,共同来论述文章中心,做到了材料丰富,内容充实。3素材要新颖运用事例论证,所选取的事例一定要新颖、生动,能够给读者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事例陈旧,论证也会显得苍白无力。如写作“时尚”这一话题,有考生安排了这样一段:自从一个叫“潮”的词汇闯入人们的眼帘,生活便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很多人,每天随着“潮”起,又伴着“潮”落,而在这种起伏之中,时尚便渐渐地占据了人们的心灵。时尚,让人们再也不去分析什么物质与精神,再也不去关注什么是非与真伪。一部韩剧继承者们吹响了“享乐”的号角,爸爸去哪儿在热得不能再热的环境中打造了一个个拎着GUCCI的潮童,他们成为中国版的“新继承者”。这些“继承者”继承

6、的到底是什么呢?是大把的钞票吗?还是一张展览门票?在物质与精神的选择中,很多人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时尚,不应该是疯狂的喧嚣,而应该是理性的展示。这样,才能让精神站在一个应有的高度。写“时尚”这一话题,作者以继承者们爸爸去哪儿等素材,突出了时尚的特色,表达了对现实的思考。要点二运用素材论据是能够证明文章观点的材料,一般是在论述的主体部分出现。而为了让文章更具说服力,在安排论据时,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1概述论据内容,因事即理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自然中的一些规律,一些经典的名著名言,往往会集中体现一定的哲理。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如果能够对这些论据进行高度概括,然后由此引申出具有鲜明观点的写作中心,便可以让

7、开头更具表现力。如对当前文化现象进行分析时,考生以“丢书大战”为论据,这样安排内容:“是谁把书丢在这里?”抬头四顾,地铁里没有人表示书是自己的。不经意看了一下封面,是阎连科的长篇小说日熄,翻开书,这不是刚刚得“红楼梦奖”的作品吗?静静地坐下来,于书中,开始体会经典的魅力。这是当前流行的“北上广丢书”活动中的一个场景。单从活动的方式看,策划方的初衷应该是好的。通过在一些公共场所“丢书”,让行色匆匆的人们邂逅一份偶遇的美好,于纸质书籍中嗅到电子屏外的一缕墨香,这时,很可能激发一些人对阅读的热情。但是,书是丢了,而看到那么多被丢弃的书无人问津、被当垃圾清理的情况,难免会有人质疑这场包裹着善意的活动,

8、是策划者精心准备的一场秀。2分析论据内容,事理交融一些人们熟知的现象,如孩子教育中的溺爱;社会上争议很大的话题,如老人跌倒扶不扶等,可以作为论据在文章的开头出现。在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的过程中,以事理交融的方式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会使开头更具说服力。如分析“尊严”这一话题时,考生便使用“小马云”事件为论据,安排这样的内容: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慈善事业也蓬勃兴起,而对慈善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因为与马云长了相似的脸,范小勤成为网红。于是,他的身边来了很多人,这些人打着慈善的名义,为他带来了很多的物品,给了他很多的机遇。可是,这种慈善在很大程度上展示出了消费贫困者的特点。是的,贫困者确实需要帮助,

9、需要关心。可是,带有功利色彩的关心,带有娱乐化的慈善,让人感受到的,不是温暖,而是冷漠。因为这种慈善缺少对受助者的尊重,伤害了受助者的尊严。3安排严谨逻辑,层次清晰整个作文的写作过程,其实就是将写作的内容与运用的形式有机结合的过程。尤其是写作议论文,必须保证作文思路在一种有序中展开,才能形成一种清晰的层次性。做到层次清晰,思路贯通,首先要重视文章各层次之间的照应。其次要讲究合理过渡,使文章每段之间巧妙地衔接。如分析“传统与新潮”这一时代矛盾时,有考生这样安排: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味道。可是,不同的人在看待同一问题时总有不同看法,于是,有人说东,有人说西

10、,便会产生很多磕磕绊绊。生活正在向前赶,年轻人和老年人代沟一层层加深,透过网上越来越多新一代对老一辈的不满和抱怨,不难发现两者之间的矛盾。相比而言,老年人更“恪守本分”,而新一代青年则喜欢新花样,因此,传统与新潮的碰撞便在所难免。于是,大街小巷,路上车上,少不了吵吵闹闹。彼此争执,似乎谁都有自己的道理和准则,又谁都不能说服谁。第一段从“充满味道”转折,由一个“可是”引出不同人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第二段写合理调整年轻人与老年人之间矛盾产生的原因及表现,表现出鲜明的条理性。整个内容逻辑清晰,层次井然。要点三创新运用技法1透过现象看本质事物或现象的发生、发展,都有其外在的表现,又有其内在的特征。现

11、象,给我们表面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因此,只看表面,不深入本质,就会出现判断上的失误。透过现象看本质,由本质阐释现象,才能得出客观的认识。如以“理性看待大学生慢就业现象”为例,可以从与之相关的各种现象中,提炼出最能揭示本质特征的对象,并进行深入解读。现象: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缺少生活的热情,不想工作。现象:一些大学生因为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在家等待时机。现象: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大学生,不需要急着找工作。结论:3个现象中,第二个是主流现象,第一个和第三个是支流现象。“慢就业”是当前就业中一种“非主流”的现象。而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很明显与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密不可分。因此,分析时,可

12、以将第二个现象作为最终落脚点,而以另外两种现象为陪衬性内容。2个性到共性在使用论据时,如果能够将个性的问题上升到共性的认识,就会使论据内容具有普遍性,具有说服力。如围绕人物的精神品质进行写作时,就可以将思维进行合理拓展,在分析过程中,融入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思考,通过人物精神来折射社会现实,或在具体社会背景下表现人物精神。如以“瑞典两名诺贝尔医学奖评委因学术丑闻遭解职捍卫了诚信体制”为例,可以通过对这一问题在各层面上的表现,引出个性与共性的思考:人的变化:科学家为走科研“捷径”不惜铤而走险,是对个人信仰的背叛。上述变化对社会的影响:个人信仰背叛会影响学术界评价体制,降低社会公信力。人应该怎样去实

13、现这种变化:个人应该牢记自己的信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结论:人与社会是互相作用的,考生在思考人的成长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时,可以正向思维拓展,由个人的品质引申出社会的意义;也可逆向思考,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时需要人如何适应这种发展趋势。3层层追问出深度运用这一方法时,可以抓住素材的一个方面,从不同角度表达自己的认识,表达鲜明的立场。尤其对一些具有争议的素材进行分析时,可以在层层深入的排比之中,表达自己的认识,让深刻的观点在分析中得到展示,从而增强文章的气势。如分析下面一则素材,就可以安排层层追问的方式:“全国人民一起点击同一条新闻”,比如,取消高考英语考试、“僵尸肉”风波、中国老人日本碰瓷、中国女

14、游客在美掌掴店员新媒体的发展,让信息传播进入了读秒时代。置身这样一个舆论场,有人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众声喧哗的网络时代,快意味着先机、优势;也有人担心,“萝卜快了不洗泥”,不辨方向的快,很可能欲速则不达。阐释概念:解释“新媒体”的概念,引出其具有的时代特色。追问1:为什么要关注新媒体?给出答案:新媒体,让社会进入读秒时代。这种不辨方向的快,让大众在接受海量信息的同时,也会产生很多误读。追问2:新媒体为什么会产生误读?给出答案:媒体要找“亮点”,专家要找观点,网友要找情绪点。而这些点,大多只是一家之言,并不一定是经过沉淀的。追问3:为什么各个群体都要找“点”?给出答案:每一个群体都有自

15、身利益的需要,都希望借助新媒体获得自己的利益。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媒体的出现,肯定会获得大众的追捧。追问4:这些利益需要产生的根源是什么?给出答案: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不够成熟,思想不够稳定,缺少理性的自我认知。于是,众声喧哗之中,新媒体自然成了时代的宠儿。归纳中心:对以上追问中得到的结论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与之相应的对策。升格切入强化技巧文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1.部分材料与观点不一致,偏离题意,致使论据不能很好地支撑论点。6分。2.结构不严谨,第三个分论点没有明确提出。4分。3.开头、结尾不精当,缺少文采。4分。,4.文中出现三处错别字。3分。升格后的文章材料丰富,例证恰当。在选材方面,以“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