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四部分写作第三节结构完整严谨巧妙讲义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633059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四部分写作第三节结构完整严谨巧妙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四部分写作第三节结构完整严谨巧妙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四部分写作第三节结构完整严谨巧妙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四部分写作第三节结构完整严谨巧妙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四部分写作第三节结构完整严谨巧妙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四部分写作第三节结构完整严谨巧妙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二轮复习第四部分写作第三节结构完整严谨巧妙讲义(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第三节结构完整、严谨、巧妙考情解读学案引语文章结构是安排写作内容的思路。高考阅卷在“结构”方面有四个等级标准:一等结构严谨,二等结构完整,三等结构基本完整,四等结构混乱。结构要板块清晰,一目了然,不能信马由缰,杂乱无章,当然也要避开三段论。阅卷老师在高速阅读的情况下,希望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看清作者的思路,看清全文的布局安排;阅读一个段落,要能迅速看出这一段写了什么,段与段之间是否界线分明。如果看不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不可能打高分。事物既有固有的条理,

2、同时它的条理也不是单一的,所以作文不能只是按一种条理去布局。作文的布局有法而无定法。同体裁的文章在布局上确实存在着共性,有一些常见的结构方式,但不能因此就形成了固定化、呆板的格局。相反,高考作文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表情达意,要求我们每一个同学应尽力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构思出巧,布局出新,使文章精巧有致,才能用更好的形式表现内容。考场套路深,心中要有根。高考备考阶段,考生应该熟练掌握几种考场作文的写作模式,以规范的行文思路组织写作内容,这样,才能在考场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议论文写作,是当今高考作文的主流,如何安排论证的结构,如何表现论述的严谨逻辑,是每一位考生都要思考的问题。这里,推荐几种常见且实

3、用的写作模板,以供考生借鉴。解构真题引领规范要点一议论文结构模板模板1:并列呈现并列式,是横向论证结构的一种。这种形式,就是在确立中心论点之后,首先从道理或逻辑上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并列的分论点,然后再考虑如何论证分论点,既可以用事例论证,也可以用因果分析、假设推理或比喻说理等方式展开论证。具体写作时,可以将分论点放在每一段的开头,也可以用小标题的形式点出分论点,还可以在每一个主体段的结尾自然引出分论点。模板结构:引论(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本论(分论点,分论点,分论点)结论(深化中心论点)模板2:对比照应对比式结构,就是指文章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提出分论点或摆出正反两方面的论据,

4、加以分析议论,最后进行总结。具体写作时,可以通过对两个论点进行对比,来突出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巧妙地运用对比,会丰富文章的内容,更会增加文章的深度。当然,具体运用时也要注意:对比必须鲜明、强烈,突出其中的一个方面;在字里行间要渗透作者的褒贬、爱憎之情,而不能模棱两可,莫衷一是。模板结构:引论(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本论正面(或反面)论证反面(或正面)论证结论(进一步升华中心论点)模板3:层层深入层进式结构,是指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按照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确立与中心论点相关的分论点,再层层深入地加以论述,证明中心论点的正确性。具体安排时,首先,同类内容要相对集中。即要体现由因到果,由小到大,由轻到重

5、,由浅到深,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有考生虽然能够安排递进式的结构,但各段之间往往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其次,不同类内容要巧妙联系,即抓住各部分之间共同体现中心论点的角度,将各段内容有机地连缀成一个具有鲜明递进层次的整体,形成一种环环相扣、前后协调的写作思路。模板结构:引论(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本论(以分论点层层深入地分析中心论点)结论(归纳出中心论点)模板4:反转升华反转式论证方式,就是在论述过程中,不断对话题进行反向思考,进而表达对社会问题的深刻认识。具体安排论证思路时,可以先引出写作中心,然后反转,突出其个别问题,接着再反转,回到原来的方向上来。这样,在几次反转的过程中,整个写作内容便具有了一种鲜

6、明的逻辑性,可以使论述过程展示出清晰的条理性。模板结构:引论(开篇提出中心论点)本论(立论反转再反转升华)结论(进一步升华中心论点)模板5:起承转合式起承转合式的论证结构,是指在论证的过程中,先由材料引出中心论点(起),然后对论点进行思维拓展(承),接着由话题内容或转折,或递进,或拓展(转),最后将话题与开头的中心论点巧妙融合,充分表现出文章的写作中心(合)。运用这种论证结构,需要理清各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起要起的有根据,不能站不住脚;承要承的有延伸,或拓展出广度,或挖掘出深度;转要转的很自然,不能出现刻意牵强的意味;合要合的最严密,让中心论点水到渠成地展示出来。模板结构:确立观点(起)引申中

7、心(承)认识提升(转)得出结论(合)要点二记叙文结构模板模板1:插叙式插叙是叙述中较为灵活的一种方式。一般是作者在叙述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发展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线索,即不依时间顺序而插入有关的另一故事片断或事件,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插叙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运用这一模板,可以使整个表达充满曲折性,使人物形象的表现更为充分。模板结构:开端(引出故事内容)发展(矛盾产生,插叙情节)高潮(情节回归,矛盾激化)结局(矛盾解决,升华主题)模板2:双线式线索是一篇文章行文的主要思路。双线索文章,是指整个文章按照两条线索展示故事情节,

8、表现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现实。具体而言,可以是明暗两条线索,也可以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式的并列线索。运用这一写作模板,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思考:一要注意两条线索之间的关联性。尤其是两条并列的线索,两者之间虽然情节沿着各自的方向推进,但各情节之间有着很强的联系。二要使两条线索巧妙融合。如果安排明暗两条线索,需要在交代明线的过程中,对暗线有一种提示性。模板结构:开端(引出故事内容)发展(明暗交织或花开两朵)高潮(双线合一,矛盾集中)结局(矛盾解决,深化主题)模板3:回想式回想式,是倒叙的一种。这种手法,指的是由眼前的情形引出一个故事,在回想的过程中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考场中运用这一模板,可

9、以使整个情节产生一种独特的情感氛围,会让阅卷者感到眼前一亮。具体运用这一写法,可以将一些情节提到前面来,然后由此引出回想。具体安排时,可从以下角度思考:一是把结局提前;二是把中间扣人心弦的部分提前;三是由某种特定的事物引起对往事的回忆。模板结构:开篇(创设特定情境)回想(引出回想内容)延伸(推动情节发展)结局(回归现实)升格切入强化技巧文题展示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禅画中,常见一和尚以木杖担荷一破布袋,这个和尚叫“布袋和尚”,据说就是现在寺庙前殿的弥勒佛。他背着个布袋,到集市里去,看到东西就乞讨,讨到了就放进布袋里。奇怪的是,不管他讨到多少东西,布袋却永远没有满的时候。假如有人向他请教

10、佛法,他什么也不说,只把布袋放下,布袋上题字曰:“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1.文章思路混乱,段落不清、内容杂乱,让人看了之后摸不着头脑。8分。2.一些事例不能证明观点,文章没有说服力。7分。3.文章缺少总结性的结尾,结构不完整。5分。4.文中出现两处错别字。2分。升格后的作文思路清晰,其特色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层次清晰,结构分明。文中拟定三个分论点,自成段落,使得文章层次清晰,让人一眼就能抓住文章的重点。二是事例与观点融合,有说服力。文中精选三组典型人物的故

11、事作为论据:李白放下“安天下,济苍生”的包袱,成为一代诗豪;威尔玛鲁道夫放下生理和心理包袱,最终登上了最高领奖台;李桂林、陆建芬夫妇放下压力的包袱,提升了人生价值。三个论据较好地论证了“放下包袱,轻松前行”的论点。强化训练提能增分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校园霸凌,又称“校园欺凌”“校园暴力”,是指学生间发生欺负弱小、言语羞辱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等行为。近日,网曝一段视频显示,一名身穿红色校服的女生被4名女生殴打辱骂,两名女生手持棍棒,要求穿校服女生下跪在碎玻璃上,4人不断对其扇耳光、脚踹、棍打。被打女生连连说“对不起”,但打人者不接受道歉也未停手还嬉笑称“不惹事,不怕事”

12、。对于材料中所反映的内容,你有怎样的看法?要求:必须符合文体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抄袭,不得套作。(1)这一材料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思考?答:_(2)请列一个并列式结构的写作提纲。开头:_分论点1:_分论点2:_分论点3:_结论:_答案(1)可以从以下角度构思:家庭引导,不能缺位。校园霸凌现象的出现,表现出家庭教育的缺位。和谐校园,共同维护。学生之间有了矛盾,便以欺凌的方式来解决,这让那些受欺凌者承受了巨大的身心伤害。社会影响,强化监督。近年来校园霸凌事件屡屡见诸报端和网络,让整个社会开始对权利有了更多的思考。(2)开头:防止校园霸凌,家庭、学

13、校、社会都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分论点1:家庭,应该为孩子的成长营造好的环境,让孩子健康成长。分论点2:学校,应该成为孩子成长的摇篮,保证每一个孩子的安全。分论点3:社会,也要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让每一个孩子都免受欺凌。结论:和谐的校园,需要各方面共同营造。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校训是一面镜子,照出教育的理念,照出时代的要求。“明德”“厚德”“好德”“修德”“崇德”在所梳理的校训中,“德”字出现频率居于首位。有人认为,无论到什么时候,校训中都会对道德修养有明确的追求。但也有人认为,时代变化了,教育不需要再将“德”放在首位了。对于“德”,你有怎样的理解?请联系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14、作文。(1)这一题目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思考?答:_(2)请列一个对比式结构的写作提纲。开头:_反面论证:_正面论证:_结论:_答案(1)可以从以下角度安排写作任务:道德力量,陪伴成长。成长,是一个丰富而曲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道德应该作为一种最好的陪伴,为我们保驾护航。有了道德的陪伴,我们的成长便不会偏离方向。时代发展,德不可偏。虽然,时代不断发展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也相应产生了变化。然而,作为立身处事之本的德,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能离开我们,都应该成为约束人们行为规范的底线。(2)开头:每一颗丰盈的心,都需要道德之水的浇灌;每一种坚强的意志,都会因道德而精彩。反面论证:列举当前社会道德常常被人们忽略的现象,从反面证明观点。正面论证:列举现实中充满爱心、奉献、公平、正义等方面的事例,从正面证明观点。结论:道德素质逐渐提升,社会便会充满和谐的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