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的运笔方法---起笔、行笔和收笔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33018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笔的运笔方法---起笔、行笔和收笔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毛笔的运笔方法---起笔、行笔和收笔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毛笔的运笔方法---起笔、行笔和收笔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毛笔的运笔方法---起笔、行笔和收笔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毛笔的运笔方法---起笔、行笔和收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笔的运笔方法---起笔、行笔和收笔(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第二单元:用笔方法单元课时第二课时主题1、毛笔的运笔方法-起笔、行笔和收笔 总课时1第 1 课时背景分析 书法和写字的区别是在于有没有比划形状。而笔画形状的塑造在于用手指调动毛笔尖通过规定性动作来完成,即起、转、收。能否理解并掌握用笔之法,不仅直接影响到是否入书法艺术的大门,而且直接影响到今后书法水平的高低。书法作为独特的传统艺术,其艺术的物化形态就是通过用笔来书写线条,结字造型的,正如孙过庭在书谱中所说“任笔为体,聚墨成形”的。因此,历代书法家都十分强调用笔教学目标1、用笔方法的体悟了解:中锋、偏锋、藏锋、露锋、逆锋、顺锋、方笔、圆笔2、运笔方向的了解。 3、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培

2、养良好的观察事物的心理品质。评价设计生生互评来观察欧颜柳赵的差异,让学生感受书法用笔的巧妙。教师点拨各种用笔方法的技巧和特点。学与教活动设计 1、 图片欣赏,寻不同 通过对比欧颜柳赵字体的差异,说明用笔方法在书法中的重要作用。 二、具体讲解各种用笔方法 1、理论讲解 中锋、偏锋中锋又称正锋。沈尹默先生曾把笔法说为“无非是笔笔中锋而已”。虽强调得过头了点,但也更说明了中锋的重要性,此是书法入门关键的一步。中锋是在笔毫的正中,作书时将笔的正中之锋保持在笔画的中间,就能使点画圆满遒劲。这是因为笔在点画中间运行时,墨水顺笔尖均匀地自两面渗开,达于四面,点画就没有上轻下重或左轻右重等缺点,这样的线条就带

3、有丰润圆劲,富有立体感的特点,这就从根本上符合书法的艺术要求。所以,中锋之法乃是书法的最基本笔法,为历代书法家所注重。东汉书法家蔡邕就曾说过:“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其后如唐李世民则有:“大抵腕竖则锋正,锋正则四面势全”说,颜真卿有“屋漏痕”说,柳公权有“笔正”说。宋代黄山谷也指出:“王氏书法,以为如锥画沙,如印印泥,盖言锋藏笔中,意在笔前耳。”米芾在群玉堂法帖中也说:“得笔,则虽细如须发亦圆;不得笔,虽粗如椽亦扁”。可见中锋用笔是写好点画线条的根本方法,必然要求。初学者在起步时就要明确地认识这一点,并贯彻到实践中去。偏锋又称侧锋,就是用笔时将笔偏于一侧,中锋也偏到笔画的一边,所以写出的点画一

4、边光一边毛,一边浓一边枯,常呈锯齿形。这在初学书法者中是常见的,而这正是初学者之大忌。一开始学用偏锋写字,今后则很难写好字,更难入门。因为对于初学者来讲偏锋是病态形的线条点画,不能发挥运笔的艺术功能。所以,初学者一定要力戒此弊。那么,对偏锋是否全盘否定呢?在学习书法有了相当基础之后,特别要强调的是在正确掌握了中锋运笔的前提下,在书法作品中偶尔用一、二笔偏锋,可以增加笔画的生动性。我们在王羲之、张旭、苏东坡、米芾、文征明、赵之谦等书法家的作品中也时常发现。但初学者切勿盲目地乱用此笔法。藏锋、露锋藏锋,具体地讲就是藏头护尾。即把笔锋藏在点画中间而不直接外露出来。藏头,就是指起笔,要“横画直下,直画

5、横下”,“欲右先左,欲左先右”。护尾,就是指收笔要“无往不收,无垂不缩”,把笔锋最后护起来。藏锋的笔画给人以含蓄沉著,浑厚凝重之感。蔡邕曾在九势中说:“藏锋,点画出入之迹,欲左先右,至回左亦尔”,“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具体地讲,藏头是将笔尖逆落纸上,锋藏而行。护尾是将笔毫回收锋尖,只有这样,笔力才倾注字中。另外,藏锋还有二个作用,一是使笔毫铺开以利运笔。如果不是通过藏锋调正笔锋,那么笔锋就会绞作一团,无法铺展运动。二是使笔锋通过一折而取得动势,即蓄满笔力后在运毫,其原理就象踢足球时脚先要缩一缩,然后在踢出。打康乐球时枪棒先要缩一缩,再打出去一样,是符合力学原理的。露锋,又

6、称出锋,即不回收掩藏,这大多是用在一笔之末,指露出笔锋的收笔动作。写字时应以藏锋为主,露锋为辅。主要笔画用藏锋时,副笔可用露锋。藏锋中显示笔力骨气,露锋时要丰实遒劲。用露锋的字有生动活泼,挺拔潇洒之感,特别是行草中用的较多。因此,前人说“藏锋以包其气,露锋以纵其神”。但初学者切勿乱用出锋,因多用了出锋,就会显得抛筋露骨,单薄枯弱。所以,初学者还是要在认真掌握藏锋的基础上在学露锋。逆锋、顺锋逆锋,就是落笔的笔锋朝运行相反的方向入纸,藏锋就是运用逆锋写出的。如写横画,原来应是顺着笔画向右而写,但用逆锋就是先向左运笔,然后在往右行。而到结尾收笔时,也是违反右行的方向,向左边收笔。又如写竖画,原来应是

7、自上而下,即落笔后笔锋就应直下,而采用逆锋后就先由下朝上,然后在回锋到上继而向下。此种方法把笔锋痕迹裹藏在里面,使笔画有含蓄、饱满感,同时也为落笔后的行笔铺毫作好准备。而露锋起笔,顺笔锋前进,不再折回,或一笔画的最后末端不作回锋,而是顺逆直出,就是顺锋,顺锋有种飘逸流畅感。但顺锋不可露得太长,这样就会产生轻飘油滑感,要注意分寸。从某种意义上讲,顺锋、逆锋是露锋、藏锋的具体表现。方笔、圆笔方笔与圆笔是笔画的二种不同形态,一般来讲以有棱角者为方笔,无棱角者为圆笔。方笔是在点画线条的起止转折上,运用“顿笔方折”的方法形成棱角,即“折以成方”,给人以刚健挺拔、方正严谨之感,魏碑大多用此方法形成棱角分明

8、,锋颖犀利的点画线条。此外如欧阳询、柳公权的楷书中,特别是在笔画的转折处也常用此方法。圆笔是在点画线条的起止转折上,运用“提笔圆转”的方法形成圆润之势,使之不露筋骨,内含浑厚遒劲,即“转以成圆”。初学者注意学方笔时,切勿将点画写得象刀切似的方整,这样就会变得僵硬。而学圆笔时,切勿将点画写得象鹅卵石似的光滑,这样就会变得油滑。要了解方笔与圆笔是不同的用笔方法所产生的形式。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缀法第二十一中有段对方笔、圆笔的论述较生动,他说:“该举其要,尽于方圆。操纵极熟,自有巧妙,方用顿笔,圆用提笔。提笔中含,顿笔外拓。中含者浑劲,外拓者雄强,中含者篆之法也,外拓者隶之法也。提笔婉而通,顿笔精而

9、密,圆笔者萧散超逸,方笔者凝整沉著。提则筋劲,顿则血融,圆则用抽,方则用挈。圆笔使转用提,而以顿挫出之。方笔使转用顿,而以提挈出之。”康有为这段话不仅讲了方笔、圆笔的用笔方法,而且讲了各自的不同形态,初学者可作参考。另外,初学者也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方笔、圆笔在一种字体中没有绝对的区分,既不可能绝对的方笔,也不可能绝对的圆笔,而是以谁为主。如颜真卿的楷书勤礼碑以圆笔为主,但偶尔也用方笔。欧阳询的楷书九成宫以方笔为主,但有时也用圆笔。2、书写示范。3、生生讨论,教师小结。凡是学写字,必先学执笔。 执笔要“紧”,还是要“松”,从来就有不同的说法。 关于“执笔要紧”,有一则小故事,说王献之五、六岁时

10、学书,王羲之潜于 后,掣其笔不脱,乃叹日:“此儿当有大名。”这则小故事流传很久很广,不少书法家从此作为“执笔紧”的依据,而我们在教学生写字时,也常常强调:执笔要紧。 关于执笔要松,历代也有许多书法家主张。苏轼认为执笔要轻巧自然,笔才能挥洒自如;张长史认为执笔要轻松,不然会影响手腕运动;米芾则认为:“把笔轻,自然天真,出乎意外。”就是说,“把笔轻”,才能产生更美妙的线条。” “用笔之意在于动作。”这动作是笔的运动。“把笔轻”,运笔方能不拘挛而挥洒自如,线条才能有天真自然、出乎意外的变化。 古人说:“一笔之内,棱侧起伏,书法俱备。”这也就是说,每一点画中要有轻、重、快、慢、提、按的不同运动,从而产

11、生粗、细、长、短、方、圆、枯、润的不同线条,表现出遒劲、柔美、苍老、秀丽等不同的效果,才能达到高度的,具有音乐节奏感的艺术水平。如果握笔紧,不论毛笔还是钢笔,都不能达到至美的艺术效果。提笔就要松,才能达到这种效果。 4、学生讨论交流,谈收获。3、 学生练习 1、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2、媒体出示要点图片。生生互相点评,寻找不足和差距,互促共进。 3、教师再次示范。小结。4、 运笔点拨 运笔的方向与五指执笔法密切相关,执笔中的压、钩、格、抵等就控制着左右纵横和最后进退的运动。笔的纵向运锋,就是指笔锋与纸面成垂直的关系,所有提笔、蹲笔、顿笔都是垂直方向的上下运动。笔的横向运动,是各种横向的延

12、伸运笔,表现在用笔上就有抢笔、行笔、挫笔、衄笔、翻笔、绞笔等。概括地讲笔的纵向运动是指提按,而提按要注意轻重相宜,笔的横向运动是指伸展,而伸展要注意粗细变化。清?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凡书要笔笔按,笔笔提,辨按尤当于起笔处,辨提尤当于止笔处”。又说:“书家于提、按二字,有相合而无相离。故用笔重处正须飞提,用笔轻处正须实按,始能免堕、飘二病”。 五、谈收获 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六、教后反思 书法,它能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学习书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经过长时期的艰苦练习方才可能有所收获。古人云:“书者玄妙之技也。”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书法课说起来回味无穷,上起来趣味盎然,坚持下来也许你会觉得索然无味,但是倘若你且琢且磨,你会在书法的世界里,你能收获的东西有很多,不仅仅是技法,更多是可以修身养性。 二、正其身,醒其神 书法是门浩瀚驳杂的艺术,要求学习书法的人,要有坦然的心性,善于观察,巧于总结。在学生学习书法之处,提纲挈领的对学生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指导还是十分必要的。而对于学生而言,掌握正确的用笔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毛笔讲究的就在于笔画形状的塑造。该部分的设计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和热情。充分的了解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备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