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631959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宿迁市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熟稔(rn) 翘首(qio) 玉墀(x) 力能扛鼎(gng)B. 迷惘(wng) 城垣(hun) 氤氲(yn) 高屋建瓴(ln)C. 窥视(ku) 聆听(lng) 淬火(cu) 方兴未艾(i)D. 跌宕(tu) 攫住(ju)吝啬(s) 惟妙惟肖(xio)【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这是

2、考查汉字的读音,考生应结合字形和字义来辨析。A项,“翘首”的“翘”应读qio,“翘”是多音字,读qio意思是“一头向上仰起”,读qio意思是“举起,抬起,向上”“特出”。“玉墀”的“墀”应读ch,意思是“宫殿前的石阶”。B项,“城垣”的“垣”应读yun,意思是“墙”。“高屋建瓴”的“瓴”应读lng,“高屋建瓴”意思是“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瓴”,盛水的瓶子。D项,“跌宕”的“宕”应读dng,“跌宕”意思是“事物多变,不稳定;富于变化,有顿挫波折”。2.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肖邦,这个欧洲文化伟人中的一个,他的艺术是世界文化的

3、的组成部分。 这恶魔似的铁马,那 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 诗歌是抒情性最强的一种文学样式,激活情感在诗歌创作中有着 的作用。A. 不容置疑 震耳欲聋 举足轻重 B. 不容置疑 振聋发聩 举重若轻C. 不容置喙 震耳欲聋 举重若轻 D. 不容置喙 振聋发聩 举足轻重【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不容置疑”,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不容置喙”,不容许插嘴。第一句中是说肖邦艺术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无可怀疑,应使用“不容置疑”。“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

4、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第二句中是说机器喧嚣声很大,应使用“震耳欲聋”。“举足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举重若轻”,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第三句中是说激活情感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之大,应使用“举足轻重”。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5、;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如“震耳欲聋”与“振聋发聩”,前者是指具体的声音,形容声音之大,后者是指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如“举足轻重”与“举重若轻”,前者是说地位之重,后者形容能力之强。3.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B.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C. 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D.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这是考查修辞手法,题干明确考查的方向比喻。

6、比喻包括明喻、暗喻、借喻。明喻,本体、喻体、比喻词俱全,比喻词一般为“像”“好像”“宛如”“如”“仿佛”等;暗喻,本体、喻体、比喻词俱全,比喻词一般为“是”“成了”“成为”“变成”等;借喻,只有喻体,本体和比喻词皆无。B项,“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句中虽有比喻词“仿佛”,但没有喻体,故不是比喻。A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句中把浪花比喻成“雪”,使用了借喻的修辞。C项,“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句中把柳妈的脸比喻成“核桃”,是比喻中的明喻。D项,“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句中把娴静时的林黛玉比喻成照水的姣花,把行动时的林黛玉比喻成扶

7、风的弱柳。4. 下列诗词中,描写的季节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B.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C.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D.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答案】D.5.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骊山北构而西折A.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C.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D.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考生应先明确加点字的词性

8、,然后根据其在句中的位置或担任的成分来辨析活用类型。“骊山北构而西折”,“北”和“西”都是方位名词,在句中放在动词前,又不是句子的主语,应活用为状语,“向北”“向西”;D项,“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下”是方位名词,“而”是连词,连接的应为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故“下”应活用为动词,自取下策;ABC三项都是方位名词活用为状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东”,向东,“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上”,向上,“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南”,向南。6.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A.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 管弦呕哑,

9、多于市人之言语C.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特殊句式。首先应了解特殊句式的种类,一般包括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以及被动句,倒装句又包括主谓倒装、介宾短语后置、定语后置以及宾语前置,然后要把握每种句式的特点。“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此非”是否定判断句,“于”,被,是被动句,也是介宾短语后置句。A项,“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所”表被动,被动句。B项,“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于”,比,是介宾短语后置句。C项,“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是定语后置句,应为

10、“有异态之山水”。D项,“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应为“不知句读,不解惑”,“之”提宾。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人也,为中书侍郎。秦王坚行至尚书,以文案不治,免左丞程卓官,以王猛代之。猛日亲幸用事,宗亲勋旧多疾之,姑臧侯樊世,本氐豪,谓猛曰:“吾辈耕之,君食之邪?”猛曰:“非徒使君耕之,又将使君炊之!”世大怒曰:“要当悬汝头于长安城门;不然,吾不处世!”猛以白坚,坚曰:“必杀此老氐,然后百寮可肃。”会世入言事,与猛争论于坚前,世欲起击猛,坚怒,斩之。于是群臣见猛皆屏息。 八月,以猛为中书令,领京兆尹。光禄大夫强德,太后之弟也,酗酒豪横,掠人

11、财货,为百姓患。猛下车收德,奏未及报,已陈尸于市。坚驰使赦之,不及。与邓羌同志,疾恶纠案,无所顾忌,数旬之间,权豪贵戚杀戮刑免者二十余人,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坚叹曰:“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秦丞相猛至长安,复加都督中外诸军事。猛辞曰:“元相之重,复总督戎机,以伊、吕、萧、邓之贤,尚不能兼,况臣猛之无似!”章三上,秦王坚不许。猛为相,刚明清肃,善恶著白,劝课农桑,练习军旅。由是国富兵强,战无不克,秦国大治。建元十一年六月,猛寝疾,秦王坚亲为之祈宗庙。猛疾少瘳,上疏曰:“臣闻报德莫如尽言,谨以垂没之命,窃献遗款。伏惟陛下,威烈振乎八荒,声教光乎六合。夫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

12、是以古先哲王,知功业之不易,战战兢兢,如临深谷。伏惟陛下,追踪前圣,天下幸甚。”坚览之悲恸。七月,坚亲至猛第视疾,访以后事。猛曰:“晋虽僻处江南,然正朔相承,上下安和,臣没之后,愿勿以晋为图。鲜卑、西羌,我之仇敌,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言终而卒。坚比敛,三临哭,谓太子宏曰:“天不欲使吾平一六合邪,何夺吾景略之速也?”葬之如汉霍光故事。 (选自三国志、资治通鉴,有删改)7.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宗亲勋旧多疾之 疾:憎恶B. 善恶著白,劝课农桑 课:征税C. 猛日亲幸用事 用事:当权D. 葬之如汉霍光故事 故事:旧例8. 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

13、一项是( )A. 猛以白坚 作师说以贻之B. 与猛争论于坚前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C. 权豪贵戚杀戮刑免者二十余人 客有吹洞箫者D. 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9.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尚书:文中指尚书省,官僚机构。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发展而来。B. 领:文中指兼职,与官员任职相关。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还有“拜”“除”“辟” “致仕”“乞骸骨”等。C. 社稷:本是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的总称,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后用“社稷”来借指国家。D. 下车:是古代作殉葬用的粗陋的木制车。初即位或到任也称为“下车”

14、,源于礼10.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七月,坚亲至猛第视疾,访以后事。(2)天不欲使吾平一六合邪,何夺吾景略之速也?(3)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11. 王猛病中给秦王苻坚进献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答案】7. B 8. C 9. B 10. (1)七月,苻坚亲自到王猛的宅第探望他的病情,并拿身后国事询问他。(2)上天不想让我平定统一天下吗,为什么这么快就夺走了我的王猛呢?(3)陈涉、吴广号召起义,函谷关被攻破(被攻占),项羽(楚人)放了一把火,可惜阿房宫变成(化为)了一片焦土。 11. 建功立业要善始善终;我死后暂不要攻打晋;逐步消灭鲜卑、西羌,以保江山安

15、定。【解析】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B项,“善恶著白,劝课农桑”,“课”如解释为“征税”,则与语境不合,从文中来看,第五段说“猛为相,刚明清肃,善恶著白,劝课农桑,练习军旅。由是国富兵强,战无不克”,意思是“王猛担任宰相,刚正贤明,清廉严肃,褒贬鲜明,劝勉督促农耕桑蚕,训练军队。因此国富兵强,战无不胜”,由此可知,“课”应解释为“督促”。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