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27611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 亲子教育可按四大主题展开,即:幼儿养性(0-3岁)、童蒙养正(4-12岁)、少年养志(13-18岁)、成人养德(18岁)。对此,中国仁人智者已有成熟的见解,曰: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体现了按发展阶段因时施教的科学态度。 专家简介 和平妈妈陈希红 深圳市第一届“中小学十大优秀家长”获得者,曾任华南理工大学教师、深圳GTP共同成长空间发展教育专家。陈老师帮助女儿在先天听觉障碍的薄弱起点上奋进,女儿获得第八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称号,现清华大学建筑系在读。陈老师擅长亲子沟通和家庭规则教育,她将瑜伽运动和心灵修炼融合到家庭教育技巧中来帮助妈妈们做

2、个平和、幸福的妈妈。 第一阶段约03岁,幼儿期,从BB到上幼儿园年龄阶段,主旨是幼儿养性 性:性情、习性也。幼儿几乎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其纯净的心灵对外界信息却能够靠高度的直觉而全面吸收。因此,若常能被父母搂抱亲吻,被爱与欣赏的愉快情感与语言所包围,并且避免电子产品等不良外界刺激信息,孩子的性灵情感就会得到充足的滋养,养成活泼又静定、亲近人又不粘人、与人合作又有主见的驯良好性情。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零到三岁是人一生中可塑性最高,施教最容易阶段。西方心理学上,认为幼儿期的心理发展任务是培养亲密依恋关系,这与“幼儿养性”的中国传统观念相辅相成。 做到5点, 算合格家长 想做合格的家长,性情

3、、态度方面的准备,远比知识水平重要。以下五点,能够做到即堪称合格的家长。 1、家长需要学习,并学会认错 教孩子不怕没有知识,只怕没有学习态度。高学历人士也不一定具备育儿知识,多数家长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不断学习才能成为合格家长。家长要承认能力的有限,愿意学习:如吸取长辈的经验、与亲朋好友多交流、读科学育儿书籍、参加家庭教育讲座。切忌以为父母人人能当就够了,只要孩子吃好睡好,把孩子完全交给保姆或老人。 家长要以开放的态度对待自己犯错,要允许尝试,允许犯错误。对自己做错的事,要说:爸妈错了!这是改错的第一步,能挽回错误对孩子的损害,也给孩子做示范。会认错的父母更受孩子喜爱,也更有威信。 2、把孩子、

4、家庭看作自己的事业 一旦生养了孩子,养育孩子就成终身职责,甚至比工作还重要。如果把孩子、家庭看作自己的事业,意味着安排事情时,会以家庭优先,具体如:预留亲子时间,参加孩子的家长会、运动会、比赛、表演之后,再安排自己出差、加班。父母应尽量在中午应酬,晚餐回家吃,周末多陪孩子。家长陪孩子时要关掉手机、电脑。有的家长会安排年度、季度、一周的家庭活动计划。 3、愿意陪伴孩子玩耍 愿意陪孩子玩是合格家长的明显指标,在父母的怀里或身边长大孩子会感到安全。虽然孩子小、不会表达,但安全感是人格发展的基础。安全感能发展自尊自信、自爱和爱他人等品质。孩子小时跟谁呆的时间最长,就受谁的影响最大。 所以,不要让孩子跟

5、保姆或老人相处的时间超过了和家长相处的时间。下班后,父母要陪孩子玩,带他睡,周末也交给孩子。 孩子越小,陪伴孩子的时效性越大。聪明的父母会花更多时间爱抚幼儿,等孩子长大后,和父母会特有感情,经得起打骂,不记仇。 4、和孩子感情融洽,能一起享受快乐时光 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即使家长文化不高,但能和孩子打成一片,也是有效的教育。 合格的家长温柔体贴,很关心孩子的感受,不作苛求。孩子高兴的时候她也高兴,孩子难过时,她也流泪;真心关爱孩子,功利心很淡,享受和孩子相处。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很舒服轻松,孩子愿意说自己的感受。 5、给孩子安定的生活秩序 孩子需要安定的生活环境,因此要准备安定的住所、规律的作息

6、、稳定的陪护人(保姆尽量少更换)。还要有单一的就餐环境,少带幼儿出外用餐,更不要追赶着喂饭。少让孩子去商场、歌厅等喧闹场所,减少不良刺激干扰,让他身心愉悦、平静地长大,性格不躁不烦。 良性刺激也最好定时定期进行,形成好习惯,如多到户外活动,睡前半小时的亲子阅读,让孩子在音乐中入睡。孩子较大后,定期去书城、美术馆等文化场所和运动场及野外。幼儿的娱乐应该有节制,看电视、玩手机、ipad等,从小训练限时进行,大人要作表率。 三岁孩子玩ipad风险有多大 如今,玩ipad(包括其他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下同)的孩子年龄越来越小。如果父母知道孩子过早接触电子产品的风险,一定会三思而行。 1、玩ipad影响

7、孩子理智与情感发展 有父母认为,玩ipad的孩子显得聪明。可惜真相完全相反,玩电子游戏不需要聪明,玩久了还影响理智与情感。 你知道孩子玩电子游戏时,理智和情感像老年痴呆症患者吗?根据森昭雄教授研究,每周玩游戏三四次,每次1到3小时后,大脑前额叶活动水平骤减,每天玩几小时的人则降到0,不玩时也不恢复。这和森教授研究老年痴呆症患者时发现的脑电波很像。前额叶主管思考、决策,但玩电子游戏时,基本不用前额叶,更多用的是“动物脑”,靠低级本能。这就是沉迷游戏的人容易烦躁冲动、不善交际的原因。虽然ipad上有幼教软件和电子书,但对幼儿来说,游戏的吸引力远大于学习。 2、玩ipad是消耗型爱好 玩ipad也不

8、是没好处,但付出是否比得到的东西多?其实,玩ipad是典型消耗型爱好,虽然从这些爱好中得到快乐,但是,才干没有增加,消耗了时间和健康,付出远大于回报。 而积累型爱好,指通过做事情积累了能力,愉悦身心,还为职业打下基础。比如幼儿踢皮球能锻炼身体;玩泥巴能感受物体性状;群体游戏能增进交往能力;读书能提高语言能力。 森昭雄教授说,大脑神经在10岁前快速发育,错过了不能弥补,因而要多使用前额叶,对一生都很重要。玩ipad让幼儿少用前额叶,难以投入其他活动,限制了思考、意志和情绪控制的发展。 3、玩ipad大大增加家庭管教成本 幼儿迷上ipad后往往会变得不屈不挠,和赌博上瘾很像,电子产品令人成瘾。本来

9、合格爸妈只需多陪幼儿,和善地对待他。若让幼儿接触ipad,会增加管教成本。幼儿玩了ipad后,从此不爱跟着父母走。而且,你会担心他的视力,担心他不活动,不听故事也不和小朋友玩,于是制止他玩ipad,监督、批评他,把ipad藏起来,孩子则会哭闹,青春期叛逆提前到来。 孩子这么小就难教?其实不该用ipad考验幼儿。尽量避免幼儿接触电子产品。ipad不是孩子成长必需品,连益智玩具都不是,最好等孩子大些才让他玩,并限制时间。每玩15分钟后,通过抛接球、听音乐、看星星等调整。 童蒙养正(上):发展健全人格 童蒙养正:第二阶段约412岁,儿童期,涵盖幼儿园与小学阶段,主旨是童蒙养正,指培养端正的心性及行为

10、。按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说法,则为发展健全的人格。此阶段不宜过早、过快地“起跑”,而要发展孩子的“内功”。重点促进孩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控,使这些人格特质不断发展壮大。 冒不起的教育风险: 忽视人格培养 1.子女教育犯不起的错误是什么 父母随波逐流,通常会使孩子趋向两种类型。一类是生活享乐型,孩子从小得到物质享受,理想是成就商家的梦想:追求新款手机、电子游戏、追名牌、追星,常吃餐馆,不思进取。另一类是学习压力型,孩子从小去才艺班、补习班,愿望是考试成绩好,被老师赞扬,父母喜欢。绝大多数的孩子享乐第一、超负荷学习,二者兼有。 享乐型孩子长大后不想考大学,甚至不想工作,想啃老;压力型孩子长大后

11、没主见、消极被动、不独立。孩子外表长成了大人,内心却是侏儒,这时要重塑孩子,就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2.内在人格是子女教育的根本 培养孩子的意志、勇气、品质,是子女教育要努力的根本方向。人格即人的内在属性,积极人格除了意志、勇气,还包括毅力、自控力、自信心、专注力、自主性、决断力、行动力,适应环境的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对自我和社会的认识与态度,还有价值观。人格健全指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好,心理健康,适应能力强,能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实现。 3.人格是核心竞争力 孩子要提高竞争力,虽然才能、知识也是竞争力,但都不是核心竞争力。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格,当孩子人格趋于健全时,他洁身自好,勤奋学习,

12、考试、登台会有理想的发挥。他爱惜自己,也爱护朋友,因此人缘不错,选干部大家都投他的票。人格健全的人更容易获得世俗的成功。正所谓,一个人正确了,他的世界也会正确。 4.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父母要以最大的力气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子女教育要为此服务。父母可从以下4个方面来把握人格:一是思想,关注孩子的观点和评价体系;二是感情,关注孩子的情绪、情感、情操;三是意向,关注孩子的期望和理想;四是行为,关注孩子的个体、群体和社会行为。 实效的办法是,为孩子设健全人格记录本,列出健全人格的主要指标,随着年龄进行记录和总结。重视人格的父母不会随大流,如:不逼孩子上兴趣班;孩子犯错时,能顾及他的自尊;孩子学习欠

13、佳时,不会慌张地找家教;不迷信名校,不盲目崇拜老师,也不会送礼巴结老师;父母是孩子的贴心人,孩子愿意把秘密告诉你;孩子不开心时,家长能第一个发现并关心;在商场里顶住孩子的撒泼,不随意给买玩具。 重视感受就是培养情商 1.和儿童谈感受 心理学大师萨提亚发现,功能不良的沟通常常植根于童年早期。和儿童谈感受有助于孩子成为善于表达感受、善于沟通、能控制情绪的高情商的人。 谈感受就是细心观察孩子,琢磨其心理,把孩子的内心感受说出来,感受的名词说准确些,以便孩子识别。例如:孩子哭着要妈妈时,应安慰:“妈妈上班不能陪宝宝,宝宝舍不得妈妈哦,好难受。”接着转移注意力:“走,我们去看花啰!看看就不难受了。”孩子

14、不要打针时,妈妈抱着孩子说:“打针疼,妈妈知道宝宝害怕。是不?但是针还是要打的哦!”接着抚摸:“来,妈妈抱抱再打吧。” 2.和孩子玩感受扑克牌 当儿童长大些后,父母可以把各种感受的表情画出来,做成纸牌(不会画的,可找图画卡片)和孩子玩。牌上写感受的名称,如:想念、伤心、愤怒等。玩的时候,把牌打出来念给孩子听,并表演那些感受,孩子不懂的就举例解释。当孩子不开心时,就和他打相应的牌。和孩子当时的感受对上号了,他会点头或者哭声变小,称“命名情绪法”,帮助孩子识别感受。 3.处理儿童的感受 不要排斥孩子的感受,多拥抱抚慰儿童,给他读故事、唱歌,带他出门找小朋友,如果他想静静待着也行。最后问他:“你现在

15、好些了吗?平静了吗?”通过安慰,大部分的感受会自然地退潮。 不要排斥、批评或忽视他的感受。如:“不要生气!别难过。男孩子有什么好怕!你怎么那么小气!给小朋友玩嘛!”这些话会让孩子觉得生气、难过、害怕、舍不得都是不好的,有羞耻感,或自己的感受不重要、不被信任。 4.感受都可以,有的行为不可以 孩子的感受是自发的、无法控制,只能要求孩子行为符合社会规范。把感受与行为分开,接纳感受,规范行为。能接纳自己任何感受的孩子才能约束行为,发展自己。否认、压抑、忽视自认不好的负面感受,心理容易不健康,行为也更容易有偏差。当孩子知道产生任何感受都没有错,还能告知父母时,父母才能引导孩子。 让孩子爱上阅读 在电子

16、时代,培养孩子的阅读(以纸质为主)爱好要分秒必争。若孩子小学毕业后尚无一本小说让他废寝忘食,那他大概终生与阅读无缘。56号教室的奇迹作者雷夫说:热爱阅读的孩子将拥有更美好的人生。 若没有读书播种精神食粮,心田会荒芜。不爱阅读的孩子精神空虚,易被电视、游戏、网瘾俘虏,注重物质,语言水平较低,想象力欠缺,理解力不高,语数英成绩不会太好。他们同理心(即换位思考的能力)差,人缘受影响,难以接受道理。 爱阅读的孩子坐享思维、想象力、注意力提升的“红利”,语文课有明显优势,作文轻松,而数学题的理解也不错。他们能预见后果,并规范行为;善于思考,能接受意见。阅读开阔眼界,他们会对艺术、历史、社会和科学等有兴趣,并对电子媒体有免疫力。由于心灵充实,物质对他们不那么重要。 阅读让孩子体验不同的时代、地区、身份、境遇的人。不爱阅读的孩子在困境时,只能靠自己仅有的经验;而爱读书的孩子还能依靠小说角色的经验。在书中,他们看到事情的前因后果,并发现坚强和仁慈助于实现梦想。阅读带来人生经验,帮助孩子,甚至影响一生。 童蒙养正(下):犯错是教育良机 童蒙养正:第二阶段约412岁,儿童期,涵盖幼儿园与小学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