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与《文心雕龙》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624475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勰与《文心雕龙》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刘勰与《文心雕龙》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刘勰与《文心雕龙》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刘勰与《文心雕龙》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刘勰与《文心雕龙》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刘勰与《文心雕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勰与《文心雕龙》(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刘勰与文心雕龙,刘勰(约公元465520),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理论家。汉族,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山东莒县 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刘勰虽任多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梁书 刘勰传 “祖灵真,宋司空秀之弟也。” 刘邦刘肥刘秀之 定其为世族。 王元化认为不可靠,南史 刘勰传 世族还是庶族? 道教世家?,生于泰始三年,7岁梦五彩祥梦,8岁丧父。“勰早孤,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于定林寺从师僧佑。(齐永明8年)。做白衣弟子,博通经纶,由此有

2、机会接触上层。 齐建武5年刘勰32岁梦随仲尼南行,著文心雕龙,梁天监元年,36岁完成。沈约评之曰:“大中之,深得文理”。官临川王祭事,后官太漠县令,又至东宫通事舍人。约52岁官至步兵校尉。 一年后奉梁武帝命入定林寺编订佛经。愤而出家,改名“惠地”。一年后卒。,文心雕龙距今1500年。三万七千字。 文心雕龙结构严密,体系宏大。全书分篇,前篇为上篇,后篇为下篇。其中序志为总序;“文之枢纽”(总论)五篇;“论文序笔”(文体论)篇;“剖情析采”(创作论)篇;文学评论(文学史、作家论、鉴赏论)篇。,著作 “为文之用心” 文心雕龙的写作年代?(齐?梁?) 隐秀篇之真伪。隐秀的意义,对陶渊明的评价。 灭惑论

3、的写作年代。 刘子的作者问题。,思想 刘勰的思想属于哪一家? 刘勰的“道”为什么“道”? 刘勰与儒释道之关系。,主导倾向:儒家。 人生理想:军国大政。 思想多元,融通。“唯物折中”。,儒学基本文学价值观念 玄学审美理想的方法论 佛教文学人格价值论,交辨于有无之域;并独步当时,流声后代。然滞有者,全系于形用;贵无者,专守于寂寥。徒锐偏解,莫诣正理;动极神源,其般若之绝境乎?文心雕龙 论说 世界本体的有无。佛学的影响。,玄学主张将本质与现象杂糅一起。 周易、老子、庄子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王弼:“有”与“无”;“用”与“不用”的统一。 刘勰:文心雕龙五十篇。 序志,盖文心之作也,本乎

4、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若乃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上篇以上,纲领明矣。至于割情析表,笼圈条贯,摛神性,图风势,苞会通,阅声字,崇赞于时序,褒贬于才略,怊怅于知音,耿介于程器,长怀序志,以驭群篇;下篇以下,毛目显矣。位理定名,彰乎大易之数,其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汉魏以来文学的问题: 详观近代之论文者多矣。至如魏文述典,陈思序书,应蒨文论,陆机文赋,仲洽流别,弘范翰林,各照隅隙,鲜观衢路。并未能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 原道、征圣、宗经的儒家思想的影响。,龙学概说,历史命运 背景:齐梁文坛的文体之争 三萧(绎、纲、

5、统)新变近体派 萧子野古体派,文心雕龙在当时并未得到重视。 沈约:“深得文理”。 潜在的影响。,唐:初唐卢照邻、刘知己:“圆通” 中唐古文运动对骈文的批判 晚唐陆龟蒙 “刘生吐英辩,上下穷高卑。下臻宋与齐,上指轩从羲。岂但标八索,殆将包两仪。人谣洞野老,骚怨明湘累。立本以致诘,驱宏来抵隵。清如朔雪严,缓若春烟羸。或欲开户牖,或将饰缨緌。虽非倚天剑,亦是囊中锥。”,宋:古文运动 “道其所道”。 曹学佺:“文之一字最为送人所忌,加以雕龙之号,目不阅此书矣。” 黄庭坚:“所论虽未极高,及谈古人大中其病,不可不知。”,明清:收到高度重视。 明:张知象:“作者之章程,艺林之准的。” 清:臧琳:“可谓千古

6、绝作。” 孙枚:“五十篇之内,百代之精华备。” 章学诚:“文心体大而虑周”、“盖文心 笼罩群言”。 至清代占据中国文论史上不可动摇之地位。,龙学的形成与发展 黄书琳文心雕龙集注 李祥文心雕龙黄注补正 纪昀黄注纪评 黄注纪评李补,19141919黄侃在北大讲文心雕龙 中国大陆 初创期(19141919)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发展期(19501964) 王利器文心雕龙新疏 杨明照文心雕龙校释 陆侃如、牟世金文心雕龙选译 研究型文章多为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停滞期(19651976) 兴盛期(19771989) 专著40余部,论文1000余篇。,校注: 王利器文心雕龙校正 杨明照

7、文心雕龙校注拾遗 (增订文心雕龙校注) 译释: 陆侃如、牟世金文心雕龙译注,理论研究: 王元化文心雕龙创作论 (文心雕龙讲疏) 美学研究: 、刘纲纪中国美学史,文章: 对前两个时期文章的重新研究。 还原文心雕龙的本来面貌。 从美学角度研究文心雕龙。 运用新方法研究。 运用比较方法认识其在世界文论史中的地位。,总结期(1989) 詹锳文心雕龙义正 牟世金文心雕龙研究 杨明照文心雕龙学综览 周振甫文心雕龙词典 张文勋文心雕龙研究史 张少康文心雕龙研究史,台湾以王更生、李日刚为代表,出版物有60余种。 日本:铃木虎雄1925年于京都大学讲文心雕龙。并产生了最大的文心雕龙索引。 韩国:车柱环文心雕龙疏

8、证 译本:英、法、德、意等。,版本介绍: 写本:唐人草书残卷本唐写本最早的本子。现存伦敦博物馆东方图书室。仅存13篇,字体为行草。唐玄宗后的手抄本。对其最早整理的是铃木虎雄。,【元】至正十五年,最早的刻本,“元至正本”,存于上海图书馆,两卷本。 【明】弘治十七年,“冯允中刻本”,存于北京图书馆,四卷本。 嘉靖本收入四部丛刊为流行的版本。 张元济:四部丛刊最好之版本;四部备要最好之注释。,校本:【明】“徐(火勃)”校本,现存北京大学图书馆。三册。 【清】顾千里、黄丕烈文心雕龙合校本 注本:【宋】辛处信文心雕龙注十卷,已失传。知于宋史。 【明】杨慎 【清】黄书琳文心雕龙集注纪昀评,收入四库备要。

9、李祥文心雕龙补注,由此,形成黄注、纪评、李补,成为后世研究的底本。 王利器文心雕龙校正最好之底本。,书目提要 校注、译释类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 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 周振甫文心雕龙注释 陆侃如、牟世金文心雕龙译注 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詹锳文心雕龙译证 祖保泉文心雕龙解说 郭晋稀白话文心雕龙 杨明照增订文心雕龙校注 张光年骈体语译文心雕龙 吴林伯文心雕龙义疏,理论研究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 王更生文心雕龙研究 詹锳文心雕龙风格学 马宏山文心雕龙三论 牟世金雕龙集 张文勋刘勰的文学史论,王运熙文心雕龙探索 涂光社文心十论 张少康文心雕龙新探 易中天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 穆克宏文心雕龙研究 王元化文心雕龙讲

10、疏 石家宜文心雕龙系统观,研究著作四百多部。最长的有400万字。 研究论文已超过五千篇。 形成了一门显学。 二十世纪三大显学: 甲骨学、敦煌学、红学。,文心雕龙的总体思想倾向,儒家原道思想。 老庄与玄学的自然概念。 “原道篇”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 “文学热”的现状。文学的本源何在?,周易“三才”说:天地人。“三文”说:天地人。 刘勰:杂文学观念。,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唯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鲁迅:其言

11、汗漫不可识也。,宇宙是美的,天地是美的,人在宇宙天地间的位置。作为人文的文学来源于天文和地文。大自然是文学创作生生不息的动力。 圣人经典的伟大,正是在于其经典是天地自然的一个呈现。,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匮。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纪昀:“齐梁文藻日竞雕华,标自然以为宗,是彦和吃紧为人处。” 刘勰对当时文风的批判: 讹 滥 淫,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文心雕龙所要解决的问题。 与艺术创作有关。 情感的力量:来自于“真”,即自然。 无病呻吟与有感而发的区别。,文心雕龙 情采:“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何以明其然

12、?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 “夫以草木之微,依情待实;况乎文章,述志为本,言与志反,文岂足征!” 为文造情与为情造文的区别。,形式的意义: “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华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鞹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若乃综述性灵,敷写器象,镂心鸟迹之中,织辞鱼网之上,其为彪炳,缛彩明矣。” 儒家的教化和道家的自然之道的结合。文质彬彬。基本的价值尺度和批评标准。,一、神思说 以神思为主脉贯通其他篇章。 神思:“神用象通”,精神与艺术形象的关系。 佛学

13、:用心灵去感悟外部事物。 将之前的“比兴”、“物色”纳入其中。 可以说是探讨艺术想象的理论。,陆机文赋,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内心的感悟能否表现外物,文字能否传达出内心的感悟。 刘勰用神思来改造陆机。 想象不受时空限制的艺术活动。,神思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空间的突破。 时间的突破。 中国的神思与希腊柏拉图迷狂说的区别在于其物感说。,物色篇 “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14、,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二、风骨说与体性说 创作个性的问题:体性说 昂扬向上的审美理想:风骨,对体性篇的补充和提升。 作家的个性与审美规范的协调。,布封“风格即是人本身”。 曹丕典论论文:“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至。” 陆机文赋:“故夫夸目者尚奢,惬心者贵当,言穷者无隘,论达者唯旷。” 葛洪抱朴子“才有清浊,思有修短,虽并属文,参差万品。”,中国:是否有风格是作家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 文心雕龙 体性:“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四种因素的影响:才 、气、 学、习。 “然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烁,陶染所凝,是以

15、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故辞理庸俊,莫能翻其才;风趣刚柔,宁或改其气;事义浅深,未闻乖其学;体式雅郑,鲜有反其习;各师成心,其异如面。”,刘勰最为推崇先天的要素: “功以学成,才力居中,肇自血气;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 康德:艺术家的才华主要来自于先天的禀赋。 “夫才有天资,学慎始习,斫梓染丝,功在初化,器成彩定,难可翻移。”,八种体性: 若总其归涂,则数穷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曰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 四种相对: “故雅与奇反,奥与显殊,繁与约舛,壮与轻乖,文辞根叶,苑囿其中矣。”,遍照金刚文镜秘府:博雅、清典、绮艳、宏壮、要约、切至 ,六科 皎然诗式:十七格。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二十四种。,风骨说:借用相面说。 风虚,骨实。 风即文意,骨即文辞。黄侃。,“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互文卒意 整个文章写作的关照下,达成一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