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第三章社会发展规律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623018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PPT 页数:144 大小:6.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第三章社会发展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144页
《马原》第三章社会发展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144页
《马原》第三章社会发展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144页
《马原》第三章社会发展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144页
《马原》第三章社会发展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1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原》第三章社会发展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第三章社会发展规律(1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广东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2008年10月,教学目的和要求,1、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2、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辩证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 3、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教学要点: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 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 阶级斗争、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人民群众与个

2、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需要掌握的重要概念,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 社会形态 社会基本矛盾 人民群众,“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同其他任何观点比起来,我的观点是更不能要个人对这些关系负责的。” 马克思,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它的变化发展有着自身的客观规律。,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

3、其 运动规律,主要内容: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二、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 三、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划分标准: 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的看法,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社会历史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分水岭,又是人们社会实践中的根本问题,所以它构成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决定,决定,唯物史观,唯心史观,(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心史观主要缺陷,第一

4、,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进一步探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和经济根源。 从而,把社会历史看成精神发展史,根本否定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二,只看到少数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没有看到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1、概念 (1)社会存在就是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思考:这些要素中,谁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1、案例呈现: 孟德斯鸠是十八世纪法国

5、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他认为 , 地理环境对于一个民族的性格、风俗、道德和精神面貌及其法律性质和政治制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孟德斯鸠特别强调气候的影响作用。他认为,居住在寒带地区的北方人体格健壮魁伟,但不大活泼,较为迟笨, 对快乐的感受性很低; 居住在热带地区的南方人体格纤细脆弱,但对快乐的感受性较为敏感。北方人精力充沛,自信心强,象青年人一样勇敢,刻苦耐劳,热爱自由;而南方人则心神萎靡,缺乏自信心, 老头子一样懦弱,懒惰,不动脑筋,可以忍受奴役。“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土壤同居民的性格之间,尤其是同民族的政治制度之间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土

6、地贫瘠 ,使人勤奋、俭朴、耐劳、勇敢和适宜于战争;土地膏腴使人因生活宽豁而柔弱、怠情、贪生怕死。”土地肥沃的国家常常是单人统治的政体, 而土地不太肥沃的国家则常常是数人统治的政体。同时 , 民族居住的地域大小也同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关。小国宜于共和政体, 大小适中的国家宜于由君主治理,而大帝国则宜于由专制君主统治。 1、案例讨论: (1)历史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环境的理论是怎样的? (2)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有哪些错误?,3、案例点评: (1)自然环境是指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外部自然物质条件。它包括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 自然环境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物质生产和再生产 , 影响着社

7、会经济的状况,因而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加速和延缓的作用。但是 ,自然环境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这是因为: 自然环境的变化一般是缓慢的、不显著的 , 而社会制度的变化发展相对来说则是较快的、明显的,而缓慢变化的事物一般不能成为快速变化的事物的原因;而且自然环境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按照内外因关系的原理,也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相反,自然环境的作用之好坏、大小,要受社会内部的各种主要因素,如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制度的性质,指导思想的正确与否等的制约。在一切社会活动中,都必须十分注意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十分注意有效保护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保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8、(2)孟德斯鸠从社会历史领域排除了神意的干扰,把人的自然本性看作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他试图从自然因素中寻找决定社会制度的因素。这在当时虽然有进步意义,但是这种理论毕竟是错误的。其理论缺陷在于: 其一,方法上的局限。地理环境作为外部条件, 虽然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生活不可缺少的和经常的条件,但是它既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也不能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只有进入社会生产才能实际地发生影响,也就是说地理环境起作用需要社会生产方式的中介。其二,材料上的局限。由于选择了部分国家与地区,而没有也不可能看到更多无法用地理环境解释的社会面貌的差异。例如在德国合并之前的东西两德条件相当,但社会生产力大不相同

9、。其三,不能辩证地看问题,把地理环境看成静态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没有看到环境也是人类实践的结果,尤其是当代人类人类对环境的影响逐步加深,科技进步帮助人超出原有地域的局限,环境的变迁越来越受到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的左右。,地理环境决定论,气候的权力强于一切权力。热带民族的懦弱往往使他们陷于奴隶地位,而寒带民族的强悍则使他们保持自由的地位,所有这些都是自然原因造成的。,气候、食物、土壤和地形是决定人类生活和命运的四个主要因素。,孟德斯鸠,巴克尔,点评:地理环境因素对于社会发展作用,地理环境的作用 (1)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来源。 (2)地理环境给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特色。

10、(3)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和保持生态平衡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环境作用的性质 (1)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 (2)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受社会因素,主要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 (3)地理环境只有通过生产过程或生产方式才能对人类历史发生作用。,人口决定论 人口是决定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更替的根本原因。,马尔萨斯,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生活资料是按算术级数增长。,点评:人口因素对于社会发展作用,人口因素的作用 (1)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 (2)人口数量和质量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人口因素作用的性质 (1)人口因素只是社会存在发展的自然前提

11、。 (2)人口状况不能决定社会性质和变革。 (3)人口生产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制约。,决定因素: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就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思考: 生产方式由那些要素构成呢?,生产方式结构图,生 产 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1)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2)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3)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

12、更替和发展。,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是一切其他社会活动的首要前提,农业,工业,商业,军事,科技,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结构和面貌,生产方式,基本制度,阶级结构,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点,发展水平,决定,社会存在和发展,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原始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封建社会,奴隶社会,(2)社会意识及类型,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人们对一切社会生活过程和条件的观念反映,例如,政治、法律、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意识形式和各种社会心理。 社会意识形态指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思想上层建筑的

13、部分,表现在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形式中。,社 会 意 识,社会意识结构图,非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1.社会意识发展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2.社会意识在自身的发展中具有历史继承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任何一种社会条件下都有三种水平的基本意识,超 前 意 识,同 步 意 识,落 后 意 识,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原始社会意识,奴隶社会意识,封建社会意识,资本主义意识,社会主义意识,原始社会意识,奴隶社会意识,封建社会意识,资本主义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 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 的反作用,

14、先进的 社会意识,促进作用,阻碍作用,落后的 社会意识,艺术: 是通过塑造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并表现作者审美评价的一种意识形态。,构成观念形态的成分,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宗教:是统治人们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颠倒的虚幻的反映。,构成观念形态的成分,政治思想:是人们关于政治制度、政治生活、国家、阶级或社会集团之间关系等问题的理论观点的总和。,法律思想:是关于法的制度、规范和设施的观点、理论的总和。,观念形态的社会功能,1.对社会存在的认识功能 2.对社会现实的评价功能 3.对社会活动的调控功能 4.对社会生活的创新功能,总结:社会存在

15、和社会意识关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2)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最深层次的动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基本关系,关于生产力的要素的全面理解,生产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 动 者,科学技术,科学管理,实体性要素,渗透性要素,1.生产资料

16、所有制形式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2.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3.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生产资料,氏族成员平均所有,奴隶主所有,地主所有,资本家所有,全社会共同所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私有制社会,公有制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的分配关系,所有制形式,相互关系,分配关系,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平等关系,全人身依附关系,半人身依附关系,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平等互助关系,平均分配,全部占有,贡赋、地租,利润,按劳分配,按需分配,(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1.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1)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 (2)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