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原文注释翻译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622922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原文注释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孟子》原文注释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孟子》原文注释翻译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孟子》原文注释翻译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孟子》原文注释翻译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孟子》原文注释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原文注释翻译(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求仁自可得,恻 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注释: 恻: c 恻 隐之心:同情心 铄:shu 强加,熏染,译文:孟子说:“同情心就是仁;羞耻心就是义;恭敬心就是礼;是非心就是智。(可见)仁、义、礼、智不是由外界强加给我的,是我本来就具有的,只是不去思考这些罢了。所以说,探求就能得到它们,放弃就会失掉它们。” 链接: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y) 。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

2、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再传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 孟子有七篇十四卷传世: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告子曰:“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

3、可使过颡 ;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 注释: 信:确实 搏:拍打 颡:sng 额头,译文:告子说:“人性本来就不分善与不善,就像水流本来不分向东向西一样。” 孟子说:“水流确实是本来不分向东向西的,难道也不分向上向下吗?人性的善,就好比水朝下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的,水没有不向下流的。水,拍打一下叫它飞溅起来,也能使它高过人的额头;阻挡住它叫它倒流,可以使它流到山上。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是形势导致这样的。,第二课:良知、良能,孟子曰:“人之所不学 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

4、也。” 注释:亲:父母。 及:等到。 长:长大。 亲:爱。 长:兄长。 达:通达。,译文: 孟子说:“人不经学习就能做的,那是良能;不经思考就能知道的,那是良知。孩童没有不知道爱自己父母的;等到长大了没有不知道要敬重自己兄长的。爱父母就是仁,敬兄长就是义,这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仁和义)是通行于天下的。”,思则得之,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 ,则其小者不能夺

5、也。此为大人而已矣。“ 注释: 钧:钧通均 同样。 从:随 蔽:蒙蔽。 此:这 与 :赋予 大者:主要,译文:公都子问道:“同样是人,有的成为君子,有的成为小人,为什么?” 孟子说:“顺从大体的人成为君子,顺从小体的人成为小人。” 公都子说: “同样是人,有的顺从大体,有的顺从小体,为什么?” 孟子说: “耳朵、眼睛的官能是不会思考的,所以容易被外物蒙蔽,它们与外在事物相接触时即被诱惑。心的官能是思考,思考便有所得,不思考便无所得。这是上天赋予我们的,先确立主要的东西,次要的东西就无法与它争夺了。之所以成为君子仅此而已。”,第三课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天将降大任 于是人也,必先苦 其心志,劳

6、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注释: 降大任:使其担任大事。 于:给 是:这 苦:使受苦 空乏:使穷困缺乏 拂:拂逆不顺 曾通增,译文:所以,上天要把重大的责任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心志困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体肤饿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所行不顺, 做事时拂逆扰乱他的所作所为. 以此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所缺少的才能.,穷达不失志,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注释: 嚣嚣:悠然自得的样子。达

7、:显达。 得己:已得,自得。 泽:福泽,恩泽。 见:通现,译文:崇尚德,爱好义,就能悠然自得无所求。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掉义,得志时不背离道。穷困时不失掉义,所以士人能保持自己的操守;得志时不背离道,所以不会使百姓失望。古代的人,得志时,施给人民恩泽;不得志时,修养品德立身在世。穷困时,独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时还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第四课,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 译文: 距:通拒 反对。 诐行:b 偏颇的行为。 放淫辞:驳斥荒诞的言论。 三圣:大禹 周公 孔子。,译文:我也要端正人心,消灭邪说,反对偏颇的行为,驳斥荒诞的言论,以继承(大禹

8、、周公、孔子)三位圣人的事业,这难道是喜好辩论的吗?我是不得已才这么做的。,四过不足为,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 注释: 反:通返 返回。从:顺从。 从兽:沉迷打猎。 厌:满足。 酒:喝酒。,译文:顺流而下地玩乐而忘了返回叫做流;逆流而上地玩乐忘了返回叫做连;沉迷于打猎不知疲倦叫做荒;不知节制地喝酒叫做亡。先王既无流连之乐,也无 荒亡之行。,第五课 风过草必偃,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 注释: 好:ho 爱好。 甚:更加。 尚:通“上” 。 偃:伏倒,译文:在上位的人爱好

9、什么,下面的人 就更加爱好什么。君子的德行好比是风,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风吹过草的上面,草一定会顺风倒伏。,仁者能正君,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注释: 大人:极有品德的人。 格: 纠正。 非:错误。 一:一旦。,译文:只有极有德行的人才能纠正君主思想上的错误,君主仁德,没有人不仁德;君主行义,没有人不义;君主端正,没有人不端正。一旦君主自身端正了,国家也就安定了。,第六课 祸福源于己,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 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注释

10、: 般(pn):大也。 敖:通遨 出游。 永:长。 违:躲避。 活:逃走。,译文:如今国家太平安乐,在这样的时候,如果只顾享乐,游玩不止,这等于为自己寻求祸害。灾难和祸害都是自己招来的。诗经说:“永远配合天命而行,自然求得多福。”太甲说:“天降祸灾还可以躲避,自己作孽就没了活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爱心人人有,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 注释: 不忍人之心:仁心 行:施行。 运之掌上:极其容易。,译文:每个人都有仁爱之心。先王有仁爱之心,这才有仁爱百姓的政治。用仁爱之心,施行仁爱的政治,那么治理天下就会像在手掌中转动

11、它那么容易。,第七课 智者避危墙,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注释: 是故:因此。 岩墙:马上要倾毁的墙。 桎(zh)梏(g):拘禁犯人 的刑具。,译文:因此懂得命运的人不会站在马上就要倾毁的墙下,尽力行道而死的,是正常的命运;犯罪受刑而死的,不是正常而死的。,自毁人毁之,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注释: 自侮:自取侮辱。 自伐:自找讨伐。,译文:一个人一定是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然后别人才会侮辱他;一个家一定是先有自取毁灭的因素,之后别人才毁灭它;一个国家一

12、定是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之后别人才会讨伐它。太甲说:上天降灾,还可以躲避,自己作孽,逃也逃不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第八课 秽人人恶之,孟子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齐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注释: 西子:西施。 恶人:貌丑之人。 齐:通 斋 祀:祭祀。,译文:孟子说:“西施如果弄得满身污秽,那么,人们经过她身边的时候都会捂着鼻子。即使有的人面目丑陋,只要真心斋戒沐浴,那么他也可以祭祀上天。”,爱人人爱之,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注释:恒:常。,译文: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是因为

13、他的居心不同。君子把仁保存在心里,把礼保存在心里。仁爱的人爱别人,有礼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人们总是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就一直尊敬他。,第九课 君子能改过,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 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 又从为之辞。 注释: 君子:指在高位者。 过:错误。 更:改正。,译文:古代的君子,有了过错就改正过来;现在的君子,犯了过错就将错就错。古代的君子,他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一样,人民都能看到;等他改正过来,百姓都仰望着他。现在的君子,不只是得过且过,而且还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借口。,知错近于勇,他日,见于王曰:“王之

14、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 注释: 为都:治理都邑。 诵:复述。,译文 另一天,孟子去朝见齐王,说:“大王您治理都邑的长官我认识五位,能够认识自己罪责的,只有孔距心一人。”他为齐王复述了一篇和孔距心谈话的内容。齐王说:“这也是我的罪过啊。”,第十课 非义宜速已,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 ,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注释什一:古代十分去一的税法。去:废除。 已:停止。 日:每天。攘(rng)

15、偷。 或:有人。 是:这。 损:减少。,译文:戴盈之说:“恢复十分之一的税法,废除关市的征税,今年还实行不了,请让我减轻一些,等到明年的时候再废止(当前的征税方式),怎么样啊?”孟子说:“如果有个人每天都偷邻居家的鸡,有人对他说:这不是君子的行为。他则说:请让我先减少偷的数量,每月只偷一只,等到明年,再停止吧。-假如知道这种做法是不合乎道义的,就应该赶快停止,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回答道:“大王喜欢打仗,请让我拿打仗作比喻。咚咚地擂起战鼓,刀刃剑锋相碰,(就有士兵)丢盔弃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逃了一百步停下来,有的逃了五十步住了脚。(如果)凭着自己只逃了五十步就嘲笑那些逃了一百步的人,那怎么样?” 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后面的逃不到一百步罢了,这同样是逃跑呀?”,第十一课 此谓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注释: 淫:使迷乱。 移:使改变。 屈:使 屈服。 谓:称做。,译文:富贵不能使他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