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昌信《通信原理》考研考点讲解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622234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PDF 页数:54 大小:8.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樊昌信《通信原理》考研考点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樊昌信《通信原理》考研考点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樊昌信《通信原理》考研考点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樊昌信《通信原理》考研考点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樊昌信《通信原理》考研考点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樊昌信《通信原理》考研考点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樊昌信《通信原理》考研考点讲解(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章 绪论()? 第 章 确知信号()? 第 章 随机过程( )? 第 章 信道( )? 第 章 模拟通信系统( )? 第 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 第 章 数字带通传输系统( )? 第 章 新型数字通带调制技术( )? 第 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传输( )? 第 章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 樊昌信 通信原理 考研考点精讲 ? 第一章 绪 论 通信中常用的术语 ( ) 通信: 利用电或光信号将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从信源发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地。因此, 通信 的目的是传递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 ( ) 消息: 信息的物理表现形式, 即语音、 图像、 符号、 数字、 图片等具有概率论意义上的“

2、事件” 。 消息带有需要送给收信者的信息, 并以信号的形式在系统中进行传输。 ( ) 信息: 消息中包含的有意义内容, 即包含受信者原来不知而待知的有效内容。 ( ) 信号: 是消息的携带者。消息携带在电信号的某一参量上, 若该参量取值连续, 则称之为模拟 信号, 若该参量取值是离散的, 称为数字信号。如图 所示。 通常, 按照信道中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 相应地把通信系统分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 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的组成 通信系统是指传递消息所需要的一切技术设备( 包括信道) 的总和。 通信系统一般模型 点对点通信系统一般模型如图 所示。 各部分作用: 信源: 把待传输的消息转换成原

3、始电信号( 基带信号) , 即完成非电到电的转换 发送设备: 将信源和信道匹配起来, 即将信源产生的基带信号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 信道: 信号传输的通道, 同时对所传输的信号产生损耗、 时延和干扰。 噪声源: 是信道中的所有噪声以及分散在通信系统中其它各处噪声的集合。 接收设备: 从受到衰减和干扰的接收信号中正确恢复出原始电信号来。 信宿: 将复原的原始电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消息。 典型考研题( 同济大学 年) 信息、 信号、 通信的含义是什么?通信系统至少包含哪几部分? 答案: 信息消息中包含的有意义内容; 信号消息的携带者; 通信利用电或光信号将消息中 所包含的信息从信源发送到一个或

4、多个目的地; 通信系统至少包含发送设备、 信道和接收设备。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传输模拟信号的通信系统称之为模拟通信系统。如图 所示。 两种重要变换 ( ) 消息原始电信号( 基带信号) 樊昌信 通信原理 考研考点精讲 ( ) 调制信号( 基带信号)已调信号( 频带信号) 已调信号的两个基本特征 ( ) 携带有消息 ( ) 适合在信道中传输 模拟通信系统研究的主要问题 ( ) 调制解调原理 ( ) 噪声背景下的信号传输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系统称之为数字通信系统。如图 所示。 各部分作用 信源编码与译码。信源编码两个基本功能: ( ) 完成模 数转换; ( ) 将数字信号进行压缩

5、处理, 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信源译码是信源编码的逆过程。 信道编码与译码。信道编码对输入的代码加入监督位进行差错控制编码。信道译码发现或纠正 接收码元中的错误, 提高可靠性。 加密与解密。加密提高了所传信息的安全。解密恢复加密前的信息。 数字调制与解调。数字调制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带通信号。数字解调是数字调制的逆 过程。 同步。使收发两端的信号在时间上保持步调一致。 数字通信系统的优缺点 优点: ( ) 抗干扰能力强, 且噪声不积累 ( ) 传输差错可控 ( ) 便于处理、 变换、 存储, 将来自不同信源的信号综合到一起传输 ( ) 易于集成, 使通信设备小型化 ( ) 易于加密处理, 且

6、保密性好 缺点: ( ) 需要较大的传输带宽 ( ) 对同步要求高, 系统设备复杂。 典型考研题 ( 南京邮电大学 年) 试论述数字通信与模拟通信比较具备哪一些重要的优势。 答案: 抗干扰能力强, 且噪声不积累; 传输差错可控; 便于处理、 变换、 存储, 将来自不同信源的信 号综合到一起传输; 易于集成, 使通信设备小型化; 易于加密处理, 且保密性好。 典型考研题 ( 海军潜艇学院 年) 试画出模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模型图, 并指出数字通信系统有什么特点?必须要解决什么问题? 答案: 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模型为 数字通信系统的优点: 抗干扰能力强, 且噪声不积累; 传输差错可控; 便于

7、处理、 变换、 存储, 将来 自不同信源的信号综合到一起传输; 易于集成, 使通信设备小型化; 易于加密处理, 且保密性好。 缺点: 需要较大的传输带宽; 对同步要求高, 系统设备复杂。 必须要解决问题是同步。 通信系统的分类 通信系统常考的分类如表 所示。 表 通信系统常考的分类 按信号特征分类按信号复用方式分类按传输方式分类 模拟通信 数字通信 频分复用 时分复用 码分复用 空分复用 基带传输 频带传输 典型考研题( 江西理工大学 ) 通信系统中常用的复用技术有 、 和 。 答案: 频分复用; 时分复用; 码分复用 樊昌信 通信原理 考研考点精讲 通信方式 通信系统常考的通信方式如表 、

8、所示。 表 按消息传递方向和时间分类的通信方式 按消息传递 方向和时间 定义典型例子 单工通信消息只能单方向传递广播、 无线寻呼 半双工通信通信双方都能收或发消息, 但不能同时进行收发使用同一载频的普通对讲机 全双工通信通信双方可同时收发消息电话通信 表 按数据代码排列时序分类的通信方式 按数据代码排列时序定义优缺点 并行传输 将代表消息的数字码元序列 以成组的方式在两条或两条 以上的并行信道上同时传输 优点: 节省传输时间, 速度快, 不需要字 符同步措施; 缺点: 需要多条通信线路, 成本高, 不适合远距离通信 串行传输 将代表消息的数字码元序列 以串行方式一个码元接一个 码元在一条信道上

9、传输 优点: 只需一条通信信道, 节省线路铺设 费用, 适合远距离传输; 缺点: 速度慢, 需 要外加码组或字符同步措施 信息及其度量 关于信息的几点讨论 ( ) 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量与消息发生的概率密切相关, 而与消息的种类和重要程度无关。 ( ) 不同形式的消息可以包含相同的信息。 ( ) 消息出现的概率越小, 所包含的信息量就越大, 消息出现的概率越大, 所包含的信息量就越 小, 当消息出现的概率为 时, 信息量为 。 ( ) 若干个互相独立事件构成的消息, 所含信息量等于各独立事件信息量之和。 离散消息的信息量 ( ) ( )( 比特) 离散信源的平均信息量 对于 进制的离散信源, 设

10、各符号出现的概率为 , , ( ) , ( ) , , ( ) 注意 ( ) 进制的离散信源的平均信息量 () ( ) ( ) ( ) ( ) ( ) ( ) ( ) ( )( 比特 符号) 注意, 进制的离散信源各符号独立等概出现时, 即 ( ) , , , , 平均信息量即信息熵最大 ( 比特 符号) 总信息量 () ( 比特) 其中, 是总的符号数。 典型考研题(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年) 某四进制信源, 其中一个符号出现的概率是 , 且各符号的出现是相对独立的, 则要使该符号集 的平均信息量最大, 其余三个符号出现的概率分别为 。 答案: () , 假定 () , 则平均信息量最大, 要

11、求 () () ()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通信的任务是快速、 准确地传递信息, 从研究消息传输的角度来说, 有效性和可靠性是评价通信 系统优劣的主要性能指标。 ( ) 有效性: 传输一定信息量时所占用的信道资源( 带宽或时间间隔即时隙的大小) 。 ( ) 可靠性: 接收信息的准确程度。 模拟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 ) 有效性: 传输带宽。传输同样的消息所需的带宽越小, 有效性就越好。 ( ) 可靠性: 输出信噪比。 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有效性 传输速率和频带利用率 ( ) 码元传输速率 ( 数码率、 传码率、 码率、 信号速率或波形速率) 定义: 单位时间内传输码元的数目。 樊

12、昌信 通信原理 考研考点精讲 单位: 波特( ) , 用符号“ ” 表示。 ( 波特) 时间 内传输的总码元数 ( 个) ( ) 信息传输速率 ( 信息速率、 传信率、 比特率) 定义: 单位时间内传输比特的数目。 单位: 比特 秒( ) , 简记为 或 。 传码率与传信率之间的关系 () ( 比特 秒) 等概条件下, 进制信源传信率与传码率的关系 ( 比特 秒) 讨论: 不变, 用多进制传输可以降低传码率, 从而减小信号带宽, 提高频带利用率( ( ? ) ) 。 不变( 即所需信道带宽不变) , 用多进制传输可以增加传信率, 从而在相同的带宽中传输更 多的信息量。 当 时, 传信率和传码率在数值上相等, 即 时间 内传输的总信息量 ( 比特) ( ) 频带利用率 定义: 单位带宽内的传输速率。 单位: 波特 赫兹( ) 或比特 ( 秒?赫兹) ( ( ) ) 。 ( ) ( ( ) ) 独立等概时 ( ( ? ) ) 可靠性 差错率 ( ) 误码率 单位时间内接收的错误码元数 单位时间内系统传输的总码元数 ( ) 误信率 单位时间内接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