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裘沛然治案(二)——裘沛然治疗眩晕案四则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22143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6.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医大师裘沛然治案(二)——裘沛然治疗眩晕案四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国医大师裘沛然治案(二)——裘沛然治疗眩晕案四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国医大师裘沛然治案(二)——裘沛然治疗眩晕案四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医大师裘沛然治案(二)——裘沛然治疗眩晕案四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医大师裘沛然治案(二)——裘沛然治疗眩晕案四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药通报名医精华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ournal29 基金项目上海市中医药新三年行动计划课题 “丁氏内科学术流派裘沛然学术思 想传承规律和模式研究” 项目( No ZY3 CCCX 1 1001) ; 上海中医药大学裘沛然 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 * 作者简介王庆其, 男, 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博士生导师、 博士后合作导师、 上海市名中医、 全国第 5 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师承导师、 国医大师裘沛然学术 传承人。 作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203) 国医大师裘沛然治案( 二) 裘沛然治疗眩晕案四则 王庆其*李孝刚邹纯朴梁尚华王少墨裘世轲

2、 编者按国医大师裘沛然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 临床以善治疑难杂病著称, 活人无数, 医泽广被。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是一位通晓文史哲的学者和诗人, 人称一代鸿儒大医。为更好地传承裘老的学 术精华, 上海中医药大学王庆其教授领衔整理的 “国医大师裘沛然医案” 将在我刊连载发表。本期试从 眩晕病医案探析裘老的学术思想, 以飧中医同道。 关键词眩晕医案裘沛然 1颈椎病眩晕案 王某, 女, 44 岁。1992 年 9 月 23 日初诊。主诉: 头晕 2 月。 病史: 近 2 个月头晕不舒, 伴心 悸, 夜眠欠安, 纳少, 月经周期缩 短。有时胃部不适。既往有胃病 史, 曾在外院作 GI 示: “胃粘膜

3、增 粗” 。无高血压史, 3 年前发现有 颈椎病。刻下: 头晕, 心悸, 神疲, 手指麻木, 眨眼痛, 夜眠欠安, 纳 少。略肥胖, BP124 /78mmHg, 心 肺听诊无异常, 舌苔薄脉细弦。 辨证分析: 本案 X 颈椎片证实颈 椎增生, 颈椎病是全身性疾患的 一种局部表现。外伤, 劳损, 风寒 湿邪是致病的外因, 肝肾亏损, 筋 骨衰退是其内因。肾主骨生髓, 肝藏血主筋。人到中年以后, 肝 肾由盛转衰, 筋骨得不到精血的 充分濡养, 逐渐退化变性。在外 伤, 劳损, 风寒湿侵袭等外因影响 下, 导致局部气血运行不畅, 经络 阻滞而发痛。而局部的病变又可 进一步影响脏腑功能, 产生眩晕、

4、 麻木等症状。中医诊断: 眩晕; 胃 脘痛。西医诊断: 颈椎病; 慢性胃 炎。治则: 温阳通络合辛开苦降 法。药用: 熟附子 12g, 桂枝 15g, 制半夏 15g, 川连 12g, 黄芩 20g, 生姜 2 片, 大枣 7 枚, 党参 24g, 甘 草 20g, 牡蛎 30g。7 剂。嘱咐注 意饮食。 1992 年 9 月 30 日二诊: 头晕 减, 心悸时作, 夜寐欠酣, 腰酸足 跟痛, 大便溏。舌苔薄脉细。再 守上方为治。上方加杜仲 15g, 怀 牛膝 15g。7 剂。 1992 年 10 月 21 日三诊: 药 后头晕腰酸均减, 心悸时有, 夜寐 多梦, 胃纳欠馨, 舌苔根部微腻,

5、脉细。仍宗前意化裁。药用: 熟 附块 12g, 桂枝 20g, 生甘草 20g, 龙骨齿( 各) 24g, 牡蛎 30g, 川连 12g, 党 参 20g, 黄 芩 24g, 干 姜 15g, 生 姜 4 5g, 大 枣 5 枚。14 剂。 1993 年 1 月 6 日四诊: 头晕 好转, 月经来潮净后, 头晕又加 重, 耳鸣, 视物模糊, 舌苔薄稍腻 脉弦细。再投前法损益。处方: 桂枝 18g, 炙 甘 草 20g, 龙 骨 齿 ( 各)24g, 左 牡 蛎 30g, 熟 附 块 12g, 生白术 20g, 党参 20g, 川连 12g, 干姜 18g, 生姜 3 片, 大枣 5 枚。7 剂

6、。 1993 年 3 月 10 日五诊: 头晕 已除, 近头痛 2 次, 口干, 视物模 糊。月经正常。舌苔薄。药用: 当归 20g, 熟地 30g, 黄芪 30g, 杞 子 15g, 女贞子 12g, 白芷 12g, 细 辛 10g, 川芎 12g, 谷精草 15g, 褚 实子 12g, 龙胆草 9g, 菊花 12g。 14 剂。 中医药通报2015 年 8 月第 14 卷第 4 期 30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ournal 1993 年 3 月 24 日六诊: 诸症 均安, 原方续服于 14 剂。 按本案主症有二: 头晕及 胃脘痛。前者属颈性眩晕, 治

7、疗 颇不容易; 后者乃胃炎, 病易反复 发作。 裘老治疗头晕头痛惯用熟附 块、 生白术二味, 云取意于仲景真 武汤法, 温阳化饮; 对伴有心悸惯 用桂枝、 甘草二味, 取辛甘化阳; 胃脘不舒习用半夏泻心汤法。三 法皆取法于仲师。其中加减运 筹, 圆通应变, 每能取效。本案即 是一份。皇甫谧曾云“仲景垂妙 于定方” , 裘老对此句最为心折, 而仲景法往往取其配伍之妙用, 谓最可师法者。 2神经官能症眩晕案 案 1朱某, 男, 36 岁。1992 年 6 月 25 日初诊。主诉: 头晕 2 月。病史: 患者从今天 4 月 5 日 突然 感 觉 胸 闷 头 晕, 医 务 室 测 BP180 /115

8、mmHg, 经治疗后恢复 正常。平时经常头晕, 伴胸闷不 舒, 夜眠易醒, 白昼则神疲欲眠, 头重如裹, 记忆力下降, 夜间怕 冷, 二便尚调。过去史尚健, 无明 显器质性病变。刻下: 头晕仍在, 主诉甚多, 但对答切题, 情绪较紧 张, 面色稍黯然不泽, 心肺( ) , BP115 /90mmHg,舌 苔 粘 腻,脉 细弦。 辨证分析: 患者素体健康, 因突然发现高血压后情绪十分紧 张, 夜寐不安, 昼则头昏目眩, 思 虑过度, 心脾两虚, 胸闷苔腻, 系 痰浊积于胸中, 景岳全书 有云: “神不安则不寐, 其所以不安者, 一由邪气之扰, 一由营气之不足 耳。 ” 本案一由痰浊之扰, 一由心

9、 脾不足, 神不安舍故不寐, 不寐则 眩晕。中医诊断: 眩晕; 不寐( 心 脾两虚, 痰浊中阻) 。西医诊断: 神经官能症。治法: 补养心脾, 安 神定志, 清化痰浊。药用: 炙甘草 18g, 淮小麦 30g, 大枣 7 枚, 枣仁 15g, 合欢皮 15g, 荷叶 3g, 石菖蒲 19g, 牡蛎 30g, 煅龙骨 30g, 苍白 术( 各)15g, 熟 附 块 10g, 黄 芪 30g。7 剂。嘱咐注意情志调摄。 1992 年 7 月 1 日二诊: 药后 症情稳定, 胸闷苔腻略减, 头晕头 胀沉重, 神疲乏力, 睡眠仍欠安 顿, BP124 /80mmHg, 舌苔白腻脉 小弦, 患者情绪仍较

10、紧张。改拟 温胆汤法。药用: 制半夏 15g, 陈 皮 12g, 茯苓 15g, 生姜 4 5g, 大枣 5 枚, 枳壳 15g, 竹茹 4 5g, 龙胆草 9g, 白芷 12g, 熟附块 12g, 生黄芪 35g。7 剂。 1992 年 7 月 8 日三诊: 症无 进退, 情志之痛总宜调神为上策。 近诉头胀麻木感, 头部沉重如裹, 后枕部作胀, 夜眠稍安, 但仍不能 酣 睡,舌 苔 薄 腻 脉 弦,BP128 / 90mmHg。改拟当归六黄汤滋阴 泻火, 佐以平肝化痰。药用: 当归 18g, 生 黄 芪 30g, 生 熟 地 ( 各) 24g, 川 连 12g, 黄 芩 24g, 川 柏 1

11、5g, 焦山栀 12g, 茯苓 15g, 天竺 黄 12g, 龙胆草 10g, 陈胆星 10g, 羚羊角粉 0 3g( 分吞) 。14 剂。 1992 年 8 月 12 日四诊: 眩晕 好转, 眠又欠安, 精神疲乏, 记忆 力不佳, 头胀头痛, 二便调。舌苔 白厚腻, 脉弦。治仍平肝化痰辟 浊。药用: 羚羊角粉 0 6g, 龙胆草 12g, 熟附块 12g, 石菖蒲 12g, 广 郁金 15g, 生黄芪 40g, 白芷 12g, 川连 12g, 制半夏 15g, 茯苓 12g, 川芎 12g, 生姜 4 5g, 大枣 5 枚。 7 剂。 1992 年 8 月 12 日五诊: 症情 略好转, 近

12、赴外院心理检查, 结 论: 智商及记忆商正常。脑血流 图检查正常。BP135 /70mmHg, 舌 苔同前。仍宗原方出入。药用: 制半 夏 15g, 茯 苓 12g, 石 菖 蒲 12g, 广 郁 金 15g, 远 志 6g, 川 连 12g, 牡蛎 30g, 龙骨齿( 各) 20g, 白芷 12g, 龙胆草 12g, 川芎 12g, 熟附块 12g, 桂枝 15g, 生姜 4 5g, 大枣 5 枚。7 剂。 按心之官则思, 过度思虑, 心血暗耗, 心失所养, 虚火内扰, 神动不安。性情抑郁之人, 肝郁 犯脾, 痰浊内生。本案患者思虑 不解, 情志抑郁, 以致痰浊生, 心 阴亏, 神不安。情志

13、之病, “先治 其心, 必正其心, 乃资于道” , 情欲 之感, 非药能愈, 七情之病, 当以 情治” 。古人之言, 询非虚语。否 则, 药 虽 逍 遥, 人 不 逍 遥, 仍 然 罔效。 案 2叶某, 男, 38 岁。1992 年 8 月 12 日初诊。主诉: 发作性 眩晕、 肢体麻木 5 月。病史: 患者 近五个月来遍身麻木, 头晕头胀, 肩背酸痛, 胸闷不畅, 烦躁不安, 夜寐梦多, 手足欠温, 有时有不自 主抖动, 二便调。患者情绪较紧 张, 曾经各医院作 EKG、 EEG、 头 颅 CT、 扇超, 均无异常发现, 经某 医院神经科查血钾 3 6mg% , 服 中西药数月未愈。既往史:

14、 尚健, 无高血压、 神经衰弱等病史。刻 下: 身体麻木, 头晕头胀较剧, 伴 肩背酸痛, 胸闷不畅, 烦躁不安, 夜寐梦多, 手足欠温, 时颤动, 面 色稍黑, 情绪颇焦虑, 对答切题, 心肺( ) , BP110 /70mmHg, 四肢 活动好, NS( ) , 舌苔薄脉小弦。 辨证分析: 引起眩晕原因甚多, 概 括起来不凡风、 火、 痰、 虚四端, 更 常见的为数者夹杂为患。本案烦 躁不安为虚火内扰之征, 四肢抖 动、 眩晕时作为风象, 浑身麻木乃 气血不和之征。中医诊断: 眩晕 ( 气血阴阳失调, 风火上扰) ; 西医 中医药通报名医精华 Traditional Chinese Med

15、icine Journal31 诊断: 神经官能症。治法: 补气活 血, 燮理阴阳, 平肝祛风。处方: 黄芪 40g, 丹参 20g, 生熟地( 各) 20g, 川连 10g, 熟附块 12g, 黄芩 24g, 川 柏 15g, 羌 活 18g, 当 归 18g, 大蜈蚣 2 条, 炙僵蚕 15g, 生 石决明 30g。7 剂。 1992 年 8 月 19 日二诊: 全身 麻木药后有减, 项背及二肩仍有酸 胀感, 胸闷耳鸣胸痛, 心中怅然恐 慌, 四肢乏力酸软, 二便调, 舌苔薄 脉弦细。取前意佐以甘麦大枣汤 法。药用: 黄芪 40g, 羌活 18g, 熟 附块 12g, 桂枝 15g, 川连

16、 10g, 丹参 20g, 延胡索 20g, 煅磁石 24g, 党参 18g, 甘草 15g, 淮小麦 30g, 大枣 7 枚。7 剂。 1992 年 8 月 26 日三诊: 全身 麻木基本消除, 胸闷耳鸣, 心慌头 胀仍有, 眩晕好转, 四肢酸软, 夜寐 欠佳。舌苔根部微腻, 脉弦细。再 以前法化裁。处方: 黄芪 40g, 防风 己( 各) 15g, 生白术 20g, 桂枝 18g, 生甘草 18g, 制半夏 15g, 丹参 24g, 川连 10g, 枣仁 15g, 石菖蒲 9g, 远 志 6g, 党参 18g。14 剂。 1992 年 11 月 11 日五诊: 头晕 头胀, 耳鸣胸闷均减轻, 近 2 天来 胃脘部有闷痛感, 按之舒, 咽痒咯 痰较浓, 纳尚可, 二便调, 浑身麻木 已除, 舌苔薄脉弦细。症已缓解, 改调和胃气。药用: 生白术 20g, 川 连 12g, 党参 20g, 高良姜 12g, 制香 附 12g, 生姜 3g, 大枣 5 枚, 干姜 15g, 黄芩 12g, 生甘草 18g, 延胡索 18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