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 第4课 走向国际舞台课后习题 北师大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621086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 第4课 走向国际舞台课后习题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 第4课 走向国际舞台课后习题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 第4课 走向国际舞台课后习题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 第4课 走向国际舞台课后习题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 第4课 走向国际舞台课后习题 北师大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第4课走向国际舞台知能演练提升ZHINENG YANLIAN TISHENG1.1950年中国外交部发布外侨管理外资处理意见,其中规定对“帝国主义及其仆从国家侨民”采取“赶、挤”政策,有步骤地令其全部撤回。这一做法体现的外交思想是()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D.“求同存异”2.1954年,中印两国总理发表的联合声明中说:“如果这些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声明中

2、提到的原则,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达国家弱小落后国家资本主义强国A.B.C.D.3.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他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使许多代表相信了他是一个心怀善意、通情达理而真挚诚恳的人,并相当成功的使人相信了中国奉行和平的政策。周恩来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A.周恩来的人格魅力B.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C.倡导“求同存异”方针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周恩来总理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作为新中国的“外交之父”“外交之魂”,他所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的重要意义是()A.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促成了双十协定的签订C.为万隆会议的圆

3、满成功奠定了基础D.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圆满成功奠定了基础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4年6月28日和29日,中印、中缅分别发表联合声明,确认这五项原则将在相互关系以及各自国家同亚洲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予以适用。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28日)材料二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事物之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地区之间,存在这样那样的不同和差别是正常的,也可以说是必然的。我们主张,世界

4、各种文明、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应相互交流和相互借鉴,在和平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江泽民在布什图书馆发表的演讲(2002年)(1)材料一中的“五项原则”指什么?根据材料,请你谈谈对五项原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的理解。(2)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在哪一次国际会议上也提出了类似“君子和而不同”的外交方针?(3)请你概括两则材料体现出的中国外交理念的共同之处。(写出两点)知能演练提升1.B“一边倒”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排除A项;“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B项符合题意;“另起炉灶”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排除C项;“求同存异

5、”方针提出于1955年万隆会议上,排除D项。2.D题干声明中提到的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已为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3.C1955年,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在会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故选C项。4.C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化解了与会各国的分歧与矛盾,促进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5.参考答案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它确立了适用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有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答出一点即可)(2)万隆会议。(3)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经过专家组及技术指导员的共同努力,科技入户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促进了小麦 产量的大幅提升,农民种粮收益明显提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赞许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