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期中综合测试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620913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9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下册 期中综合测试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期中综合测试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期中综合测试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期中综合测试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期中综合测试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下册 期中综合测试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下册 期中综合测试课件 新人教版(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首页,末页,历史,期中综合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学者任继愈曾经感慨地写道:“经过百年的奋斗,几代人的努力,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他感慨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土地改革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单项选择题,A,首页,末页,2.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幅历史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单项选择题,A.为巩固新中国政权而斗争 B.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为实现祖国统一而努力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单项选择题,A,3.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下列对“新篇章”理解不正确的是(

2、) A.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B.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D.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单项选择题,C,4.以下解说词适用于右图的是( ) A.彻底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单项选择题,D,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 ) A.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它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C.它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订的 D.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保

3、证,单项选择题,B,6.建国初期,捍卫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保卫了国家独立,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的事件是( ) A.共同纲领的颁布 B.抗美援朝 C.西藏和平解放 D.土地改革,单项选择题,B,7.某同学利用下面李庄农户构成变化表(单位:户)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的结论应是( )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 C.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 D.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规模开展,单项选择题,A,8.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依据下列图片农业生产关系调整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单项选择题,A. B. C. D.,单项选择题,D,9.下表为四川省资中县某镇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

4、位:户)。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单项选择题,B,10. “一五”计划中,国家对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投资比例为17.9。由此可见,“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 A.优先发展轻工业 B.轻重工业均衡发展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单项选择题,C,11.下列选项与右面图表中数据变化直接有关的是( ) A.“一五”计划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单项选择题,A,12.宪法是一个国家的立法根本。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中国颁布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已有多部。

5、我国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十一届三中全会 D.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单项选择题,A,13.板书是浓缩的教案。见下图板书设计,其标题应为(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有企业改革,单项选择题,B,14.右图是我国著名的中药品牌,它由名医曲焕章在1902年创制,配方和制法从不外传。1955年曲家后人将药方无偿献给人民政府。这一做法的时代背景是( ) A.建立新中国 B.实行土地改革 C.开展人民公社化 D.进行三大改造,单项选择题,D,15. “悟空跳山没跳过,他

6、说山中有妖魔。大山一听哈哈笑,这是社员炼的铁。”这首诗歌反映的史实是( ) A.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B.发动了“大跃进”运动 C.工厂停产“闹革命” D.实行分田包产到户,单项选择题,B,16.作家莫言获诺贝尔奖的小说蛙有以下描写:“1962年秋季,高密东北三万亩地瓜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那年的地瓜,平均亩产超过了万斤。”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单项选择题,A.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在“大跃进”运动使粮食产量极大提高 D.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7、单项选择题,D,17.1958年6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2.9亩小麦试验田亩产达3 530斤。这篇浮夸报道的出现反映了“左”倾错误的泛滥,“左”倾错误出现的原因是( ) 中共八大的指引 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 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 B. C. D.,单项选择题,B,18.下图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是( ),单项选择题,C,19.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文革”中,林彪、江青一伙相互勾结,形成了两个反革命集团 B.“文革”期间,全国出现了

8、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的动乱局面 C.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中共中央果断决定发动“文化大革命”,深得民心 D.“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单项选择题,C,20.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多次大变化。其中,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 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不同程度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 C.确立了农民的土地私有制 D.推动了现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单项选择题,B,21.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 A.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

9、年的帝制;新中国诞生 B.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 D.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单项选择题,B,22.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出现的失误有( ) “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 “大跃进”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 A. B. C. D.,单项选择题,D,23. 1978年以后,我国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下列对这一政策的评述,准确的是( ) A.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我国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变革 C.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D.是对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全盘否定,单项选择题,C,2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设立了深圳等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设

10、立( ) A.成为农村改革的开端 B.标志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推进了经济体制改革 D.回应了邓小平南方谈话,单项选择题,C,25. 1978年思想理论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二者的相似之处是( ) 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确立了实事求是的路线 C.回答了姓“社”姓“资”的问题 D.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单项选择题,A,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26小题12分,27小题13分,共25分。) 26.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综合题,首页,末页,材料二 在推进对外

11、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综合题,材料三 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途中,多次发表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发展才是硬道理。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综合题,(1)材料一中,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直接得益于哪一农村经济体制的推行?(2分)农民获得的“红利”是什么?(2分),综合题,家庭

12、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获得大丰收。(任意一点即可,2分),(2)材料二中,深圳、珠海是在哪个省设立的经济特区?(2分)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将四个经济特区设立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的主要原因。(2分),综合题,广东省。(2分)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台湾,便于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任意两点即可,2分),(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2分)该事件有何影响?(2分),综合题,邓小平南方谈话。(2分)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13、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任意一点即可,2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代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起步并首先取得突破的。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推广开来。,综合题,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的全方位多层次、扇面形辐射的对外开放大格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综合题,材料二 改革在前,开放在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改革与开放交互进行的新局面。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借助开放的动力;开放越是扩大,越需

14、要改革的支撑。改革开放相互联运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合力。 摘编自葛努力善于改革与开放关系的深层探析,综合题,材料三 改革与开放,无论从哪个维度比较,2013年都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1979年,我国决定成立深圳特区,中国经济开始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2013年,中国(上海)自贸区挂牌启动,被赋予深圳特区同等的历史地位。 张小平开放与改革再出发(2013年12月26日中国经济导报),综合题,(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率先进行“包干到户”、成为我国农村改革典型的地方是哪

15、里?(2分)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2分),综合题,地方:安徽凤阳县小岗生产队(或者小岗村)。(2分) 特点:全方位多层次、扇面形辐射或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2分),(2)材料二认为,我国改革与开放相互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2分),综合题,由改革在前、开放在后到交互进行、相互联动、相互促进、形成合力。(2分),(3)根据材料三回答,2013年“与30多年前惊人地相似”的含义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现实行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指?(4分),综合题,2013年中国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和开放。(2分,意思相近即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4分),(4)综上所述,谈谈你的认识。(1分),综合题,认识: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和开放;既要搞好改革,又要搞好开放;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改革等。(1分,答出一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同等给分),首页,末页,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