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五讲 运动和力 第二节 牛顿第一定律 二力平衡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615714 上传时间:2018-12-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五讲 运动和力 第二节 牛顿第一定律 二力平衡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五讲 运动和力 第二节 牛顿第一定律 二力平衡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五讲 运动和力 第二节 牛顿第一定律 二力平衡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五讲 运动和力 第二节 牛顿第一定律 二力平衡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五讲 运动和力 第二节 牛顿第一定律 二力平衡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五讲 运动和力 第二节 牛顿第一定律 二力平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五讲 运动和力 第二节 牛顿第一定律 二力平衡(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第五讲力 运动和力第二节牛顿第一定律 二力平衡知识回顾 考点梳理考点一 牛顿第一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1)定义: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状态或_状态。(2)理解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物体。条件: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这是理想条件。结果:原来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原来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即物体运动状态保持不变。2. 惯性(1)定义:一切物体都有_不变的性质。(2)影响因素: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_有关,而与物体运动的状态和速度的大小

2、无关。物体的_越大,其运动状态越难以改变,我们就说它的惯性越大。(3)特征:a.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b.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单独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但该物体却具有惯性。c. 只能说一个物体“具有惯性”,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受到惯性作用”或“受到惯性力”。(4)利用和防范交通中生活中应用动车将要进站时,提前关闭发动机锤头松了,将锤柄撞击硬物,锤头就能紧紧套在锤柄上;跳远前助跑;用拍打法除掉衣服上的灰尘;洗衣机脱水;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继续飞行防止减速慢行;保持车距;系好安全带;汽车安全气囊;乘坐公交车时抓好扶手等运输玻璃制品、易碎器皿时

3、,在它们的四周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等考点二 二力平衡1.定义: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_或_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2. 条件:两个力作用在_物体上,大小_,方向_,作用在_。速记口诀:等大、反向、共线、同体。3. 应用:(1)推断受力情况: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可以根据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判断另一个力的_。(2)判断运动状态:如果一个物体受力平衡,则物体处于_状态或_状态。平衡力相互作用力相同点大小关系大小相等是否共线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同点受力物体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力的性质不一定是同性质的力一定为同性质的力作用时间没有时间

4、关系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作用效果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不改变示意图4. 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异同 重点难点突破命题点一 惯性类型1 利用惯性解释生活现象例1人站在汽车上,当汽车突然向前开动时,人就会向后倾斜;这是因为开车前,人和车是处于_状态的,车突然开动时,由于脚和车厢地面的摩擦,脚的底部随车一起运动,可是人的上半身由于具有_而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解析】人站在汽车上,汽车开动前,人和车都处于静止状态,当汽车突然向前开动后,由于脚和车厢地面间的摩擦力作用,脚底随车一起向前运动,可是人的上身由于惯性还要保持静止状态,所以会倾向后方。 【答案】静止 惯性考向

5、训练1 同学们下楼梯时不能拥挤、走得太快,否则前面的同学意外停下来,后面的同学由于_不会立即停下来,容易发生踩踏事故。类型2 惯性大小的影响因素 例2 汽车超载不仅容易损坏路面,而且安全隐患大,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超载时,汽车的惯性_(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刹车更难。 【解析】 惯性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答案】 变大考向训练2 如图所示,苹果从树上落下的过程中,其惯性 () A. 先变大后变小B. 先变小后变大C. 变大D. 不变 类型3 惯性的利用与防止例3 下列事例中不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A. 锤头松了,把锤柄一端在硬地上撞击几下B. 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C. 骑自

6、行车上坡前加速蹬几下踏板D. 客车的驾驶员必须使用安全带 【解析】 撞击硬地时,锤柄停止,锤头由于惯性继续运动而紧套在锤柄上,利用了惯性,A不符合题意;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使人起跳时获得较大的速度,起跳后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从而获得好成绩,利用了惯性,B不符合题意;骑自行车上坡前加速蹬几下踏板,使人和车获得较大的速度,利用人和车的惯性可使上坡更容易,利用了惯性,C不符合题意;客车的驾驶员必须使用安全带,是为了防止当紧急刹车或发生碰撞时,人由于惯性向前运动而造成伤害,不是利用惯性,D符合题意。故选D。【答案】D命题点二 二力平衡例4 如图所示,一表面粗糙的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板上的滑块通过轻

7、绳绕过定滑轮(定滑轮轴光滑),绳的另一端悬挂托盘。在托盘中放入一定质量的砝码,滑块速下滑现将滑块向左匀速拉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滑块此时受到静摩擦力作用B. 滑块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C. 滑块所受摩擦力大小等于托盘和砝码的总重力D. 滑块所受拉力大小等于托盘和砝码的总重力 【解析】 滑块此时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A错误;因为滑块水平向左匀速运动,所以滑块所受摩擦力水平向右,B错误;滑块所受摩擦力大小等于托盘和砝码的总重力,C正确;滑块所受拉力大小等于托盘和砝码的总重力两倍,D错误。故选C。 【答案】C 考向训练3 一辆汽车停在水平路面上,下列答案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A

8、. 汽车的重力和路面对汽车的阻力B. 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C. 汽车的重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D. 汽车的重力和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 实 验 剖 析实验一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命题方向1. 实验时每次使小车从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下滑的目的(使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都相同)2. 改变水平面上的材料(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阻力的大小) 3. 使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相互平衡,并保证小车在水平面上只受摩擦力作用)4. 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后能继续运动的原因(小车具有惯性)5. 转换法的应用(通过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同来判断

9、阻力的大小,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运动得越远) 6. 实验推理(若物体不受阻力时,物体的速度将不会减小,会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例1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在水平木板上先后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和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如图所示,观察和比较小车 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大小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2)实验中是通过改变_来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的;(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

10、小得越_ (选填“快”或“慢”);(4)推理:本实验中,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_。【解析】(1)每次都从斜面顶端释放,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等;(2)实验时,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目的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由毛巾表面到棉布表面再到木板,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小车受到的阻力也减小;(3)表面越光滑,阻力就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4)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即小车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小车的运动状态将不会改变,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1)相等 (2)水平面的粗糙程度 (3)慢 (4)匀速直线运动

11、实验延伸1 (1)实验中小车运动一段距离后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_。(2)本实验中,影响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距离的因素,除了阻力外,还_。(3)在水平面滑行的小车受到的重力和小车对水平面的压力_(选填“是”或“不是”)一对平衡力。实验二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命题方向1. 选择小车,而不选择木块的原因(减小摩擦力对该实验造成的影响)2. 实验时,小车放置对水平桌面的要求(光滑)3. 定滑轮的作用(改变力的方向)4. 应该选择静止状态的物体研究(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好控制)5.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1)探究平衡的两个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必须保持研究物体两端受力相同,使研究物体转过一定角度,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

12、状态)(2)探究平衡的两个力是否大小相同(必须保持两个力在同一条直线上,且两端托盘里的砝码质量不相等或两端钩码的数目不相同,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3)探究平衡的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必须保持平衡力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让两个力不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6. 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得出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实验结论:二力平衡的条件: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例2 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小明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_状态时我们认为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2)实验时,小明发现

13、当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一个相等质量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是平衡的小明再向右盘中增加一个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3)要避免这种现象产生,请你对该实验装置提出改进意见:_。【解析】(1)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2)小明再向右盘中增加一个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说明木块还受平衡力的作用,木块相对于桌面有向右运动的趋势,桌面对木块产生了向左的摩擦力的作用,向左的拉力和摩擦力与向右的拉力是平衡力;(3)避免这种现象要减小木块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将木块换成带轮的小车,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大大减小摩擦力对实验效果的影响或用光滑的水平面代替桌面等。 【答案】(1)匀速直线运动 (2)木块受到桌子向左的摩擦力 平衡 (3)将木块换成带轮子的小车实验延伸2 (1)实验时,为了避免摩擦力的影响,将木块换成小车,选择较_(选填“光滑”或“粗糙”)的水平桌面进行实验,并根据_这一现象来判断F1、F2是否平衡。(2)当小车静止时,若剪断小车左边的绳子,小车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