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 第7课时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机械运动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615713 上传时间:2018-12-06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10.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 第7课时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机械运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中考物理 第7课时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机械运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中考物理 第7课时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机械运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中考物理 第7课时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机械运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中考物理 第7课时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机械运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 第7课时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机械运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 第7课时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机械运动课件(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板块 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第7课时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机械运动,过 基 础,过 易 错,过 中 考,过 考 点,过 实 验,过 基 础,一、长度的测量(5年3考,2017、2016、2014年考) 1长度的单位 (1)基本单位:_,符号:_。,米,m,(2)常用单位:如图1。,注意 天文测量中常用的 长度 单位是“光年(l.y.)”,即光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一年的距离。1 ly.9.4611015m。,(3)单位换算: 1 km_m;1 dm_m;1 cm_m; 1 mm_m;1 m_m;1 nm_m。 2测量工具:_。,103,101,102,103,106,109,刻度尺,3刻度尺的使

2、用与读数“六会”(如图2所示) (1)会认:正确认识刻度尺的_、_和_。,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2)会选:所测物体的长度不能超过刻度尺的_,且要选择合适分度值的刻度尺。 (3)会放: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整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边缘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4)会看: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_,不得斜视。,量程,垂直,(5)会读: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 (6)会记:长度测量正确读数必须包括准确值、_及_。测量结果要由_和_组成。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拓展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化曲为直法、滚轮法、累积法、辅助工具法(替代法)。,下一位,估读值,单位,数

3、字,单位,二、时间的测量(5年4考,2017、2016、2015、2013年考) 1时间的单位: (1)基本单位:_,符号:_。 (2)常用单位:如图3。,秒,s,(3)单位换算: 1 h_min;1 min_s;1 h_s。 2测量工具:钟、表、_等。 三、误差(5年1考,2016年考) 1概念:测量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特点:误差_(选填“能”或“不能”)避免,只能_。,60,60,3 600,停表,不能,减小,3减小误差的方法: (1)多次测量求_; (2)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 (3)改进_。 4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_(选填

4、“能够”或“不能够”)避免的。,注意 测量工具的选择不是越精确越好,应根据实际测量的需要适当地进行选择。,平均值,测量方法,能够,四、运动的描述(5年2考,2017、2015年考) 1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_随时间的变化。 2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作为_的物体。 3选择参照物的原则 (1)任意性原则:可以选择除研究对象之外的任何物体。,位置,标准,(2)方便性原则:所选的参照物应该使我们对运动的描述更简单、更清楚。不加特殊说明时,一般选取_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_。如果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其运动和静止的结论一般_。

5、,地面,所选的参照物,不同,注意 (1)我们对机械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2)机械运动的判断: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关键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所选参照物是否发生了位置的变化。(3)不能将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运动的物体也可以选作参照物,但是不管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一旦被选作参照物就被认为是静止的。,注意 速度是比值定义的物理量,与路程和时间无关,只是大小等于两者比值。,五、运动的快慢(5年5考) 1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1)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_; (2)_相同时,比较时间。 2速度 (1)定义:把_与_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比值定义法),路程,路程,路程,时间,(2

6、)计算公式:_。 变形公式:求路程s_;求时间t_。 (3)单位:基本单位:米每秒,符号为_;交通运输中常用的速度单位:_;换算关系:1 m/s_ km/h。,vt,m/s,km/h,3.6,3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vt,st图像如图4所示。,六、测量平均速度 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_。用_测量路程,用_测量时间。,平均速度,刻度尺,停表,过 易 错,易混易错点 长度的测量 练习过考点1题,例1 (2017无锡模拟改编)如图5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mm,正确的读数方法应是图中_(选填“甲”“乙”或“丙”),该铅笔的长度应是_。,1,

7、乙,5.10 cm,易错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点: (1)判断分度值和单位; (2)看清测量起点,被测长度等于终点与起点位置刻度之差; (3)注意估读且带单位,估读值为零也不可省略。,技巧规律 物体长度的读取步骤:,例2 (2017汕头模拟改编)如图6所示,停表显示的时间是_。,易混易错点 时间的测量 练习过考点7题,4 min 8 s,技巧规律 停表读数方法: (1)先观察表盘,弄清楚分针和秒针各转一圈的时间和每一小格所表示的分钟数和秒数; (2)再看分针所对准的分钟数,只读出整数的分钟数,其余的秒数从秒针所对准的刻度读出; (3)若分针所对准的刻度没有超出半分钟,则秒针的起始时刻为0;若分针

8、所对准的刻度已超出了半分钟,则秒针的起始时刻为30 s; (4)停表的读数分钟数秒数。,例3 (2017攀枝花改编)如图7所示,小华和妈妈骑双人自行车游玩,小华认为自己是静止的,她是以_为参照物;但站在地面上的爸爸认为小华是运动的,这是以_为参照物;这表明运动和静止是_的。,易混易错点 运动的描述 练习过考点8、9、10题,妈妈或自行车,地面,相对,技巧规律 (1)物体运动与静止的判断方法:,(2)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的方法:,例4 如图8所示,一同学沿一直线行走,现用频闪照相记录了他行走中9个位置的图片。观察图片,能比较正确反映该同学运动的速度大小与时间关系的图像是( ),易混易错

9、点 运动类型的判断 练习过考点13、16题,答案:C,技巧规律 对于直线运动: (1)由图片判断运动类型:看相等时间内,路程是否相等(相等为匀速,不等为变速)。 (2)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s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倾斜越大,说明速度越大),vt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st图像是一条曲线,vt图像是一条斜线(速度均匀变化时是斜直线,速度不均匀变化时是曲线)。,例5 (2017嘉兴改编)道路限速监控管理的一种方式是采用“区间测速”,就是测算出汽车在某一区间行驶的平均速度,如果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判为超速。,易混易错点 速度及其有关计算 练习过考点17题,(1)若一辆轿车通过两个

10、监测点的时间如图9所示,监测点A、B相距25 km,全程限速120 km/h,采用“区间测速”时,这辆汽车在该路段会不会被判超速?(请通过计算进行说明),(2)若一辆货车以100 km/h的速度匀速通过AB这段路程,则需要多长时间?,易错点拨 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而不是各段速度的平均值。 技巧规律 1利用速度公式解题的一般方法:,过 实 验,测量平均速度,注意事项 (1)调整斜面呈较小的坡度,使小车从静止释放,能加速下滑即可;(2)小车运动的距离为车头到车头的距离;(3)小车从斜面顶端要由静止释放;(4)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5)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不等于各段路程

11、速度的平均值。,例1 小芳利用图10进行“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实验原理】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进行测量的。 【实验器材】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有_和停表。,刻度尺,【实验数据】 她记录的实验表格如下表。请根据图10和表格中已有的数据把表格填完整。,15,2,6,【实验分析】 (1)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在斜面上的全程运动是匀速的吗?为什么?答:_ _。,不是,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5 c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7.5 cm/s,两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不同,不符合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的条件,(2)斜面应保持很小的坡度,这对实验有什么好处?答:_。实验时斜面的坡度又不能太小,这是因

12、为_。 (3)金属片的作用是_ _。,速度较小,运动时间较长,便于测量,变化过小,实验结果对比不明显,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_。如果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撞击金属片过了一会儿才按下停表结束计时,会使最终测得的速度_。(均选填“偏大”或“偏小”),偏大,偏小,(5)为了测量小车在AC段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答:_,理由是:_ _。,不正确,小车在AC段运动

13、过程中,,经过B点的速度不为零,但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时,B点的速度为零,(6)在实验中,如果要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变大,可采取的方法有:_ _。(写出一点即可),增大斜面的坡,度(或在更光滑的斜面上实验等),(7)如果有手表和停表两种计时器供你选择,你将选择_测量时间,理由是_。 (8)小芳测量出斜面顶端到底端的距离作为总路程,可能会使测得的平均速度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停表,停表可以较精确的测量时间,偏大,特色能力实验 探究气泡上升的速度,例2 小明看到医生在给病人输液时,手指轻弹输液管,有气泡向上运动,但他发现气泡在不同位置上升的快慢是不同的。 【提出问题】气泡上升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为了探究气泡运动速度与倾斜角的关系,小明使用如图11装置进行实验,测出玻璃管在不同倾斜角下气泡运动的速度,实验记录如下表:,液体:自来水 液柱长度:30cm 气泡长度:4.1mm,【分析与论证】根据上述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角为0时,气泡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cm/s。,液体:自来水 液柱长度:30cm 气泡长度:4.1mm,1.2,(2)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