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变化1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614188 上传时间:2018-12-06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变化1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美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变化1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美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变化1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美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变化1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美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变化1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变化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变化1(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参考与启示 90年代以来, 美国货币政策调控思想 与工具的变化 主讲人: 胡海鸥博士,2,金银盾:你的所见与我不同,就是你的立场有问题,立场不对,全盘皆错,双方为捍卫自己的正确,难免斗得你死我活。,3,美女耶?丑妇耶?不必改变立场,只需注视图形的不同部分,即能看出截然不同的含义,所以不能轻易批判别人,因为你对,别人可能也没错。,4,一、美国货币政策的调控思想及工具的运用 调控的思想是逆经济风险行事,衰退时降低准备率和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买入;繁荣时则反过来操作。 准备金制度原本为了保障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后来演变成控制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工具。,5,公开市场操作原本为了稳定政府债券的市值,后来演

2、变成调节基础货币供给量、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的工具。 再贴现用于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水平,并长期发挥这样的作用。 中介指标是利率和货币供给量。,6,二、美国货币政策调控的效果 货币政策的运用存在着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和生效时滞,然后使得正确的政策在错误的时间发生作用,不是“熨平”,而是扩大经济的波幅。30年代的大危机据说就是货币政策的失误造成,90年代初格利斯潘的调控实践也不很成功。,7,三、美国货币政策调控思想与工具的变化 90年代以来调控思想主要是,稳定经济与“逆经济风向行事”交替,更侧重于稳定经济,也就是尽可能抵消影响经济波动的因素。 具体表现为:,8,1、将同步准备金制度改为时差准备金制度

3、 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时,实行时差准备金制度具有扩大货币供给的功效,但是,其目的却是为商业银行提供筹集资金的时间,抵消市场因素的影响,避免造成市场利率非预期的波动。,9,10,11,2、利率调控由再贴现率向联邦基金率转移 美联储规定,只有没有其他资金来源的银行才有资格向美联储要求贴现;再贴现是优惠,而不是权力;贴现资金只能用于解决困难,而不能牟利。美国商业银行不到最后关头,不会轻易向联储告贷。这就使得90年代再贴现资金占联储资金运,12,用不到0.1%,再贴现因此失去了调控货币量和利率的作用,而异化成保障银行体系的阀门。 取代再贴现率调控作用的联邦基金率。他们对付通胀比较成功,有文章证明其方式

4、在于 通胀率每上升1%,典型的联邦基金率就上升1.39%。,13,3、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演变 原来的中介目标既是瞄准的对象,又是调控的对象,这就必然导致时滞问题。98年后,瞄准的是房地产、商品存货、劳动力、世界石油市场等的形势,以及金融资产价格,调节的是联邦基金率,这就大大地缓解了货币政策的时滞问题,同时也改变了中介指标的理论特征。,14,4、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更加突出 美联储利率调控的方法不仅是格林斯潘的讲话,更是公开市场的实质性操作,而同业拆借利率的调控主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这与我国的利率调控有本质的不同。,15,5、货币供给量指标的作用下降 2000年7月,美联储在25年以来第一次没有向

5、国会报告货币增长率目标。1999年末瑞士银行放弃执行了二十年之久的控制中央银行货币或货币基数的政策。货币增长率被认为不是预告通胀的适当指标。,16,各国金融当局对货币供给量态度的变化表明主宰货币理论与时间达300年之久的货币数量理论面临严峻的挑战,建立在货币数量说基础上的货币理论和银行制度等都将发生重大的变革。,17,我国理论一直认为货币供给量过多要导致通胀,实际情况并不完全如此,如 1979年至1997年,我国实际GDP增长了393.8%,同期物价指数上涨了295.48%,但流通中的现金M0增长了36.908倍,M1增长了41.89倍。 王燕 姚余栋通缩微件根本改善,货币政策尚需积极经济学消

6、息报2001,6,15,18,20年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以上,物价增长6%,货币供给增长24%,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998年,广义货币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M2/GDP),印度为0.5,美国为0.67,韩国为0.6,日本为1.2,而我国为1.31,1999年上升到1.46。 戴相龙加强金融理论研究 促进中国金融发展2000,10,19,四、对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参考与启示 1、货币供给量调控要尽快向利率调控转移 利率调控货币需求,货币需求决定货币供给,调控利率比调控货币供给更为有效。,20,2、 大力发展我国的公开市场业务 利率市场化调控的前提是利率市场化,以及调控手段的市场化,以抵消可能

7、发生的利率无序波动,这就需要理顺货币供求的因素,培育发达的国债公开市场操作。,21,我国公开市场业务自从1998年5月恢复以来,发展甚快但是公开市场业务总规模还不大,央行持有的国债余额金2622亿元,相当于再贷款余额的20%,即便剔除对政策性银行的再贷款,也相当于40%。1999年末,全国再贴现余额为500亿元,仅占央行对商业银行贷款余额的7.2%。龚方乐关于货币政策若干问题的思考2000,11,22,3、目前还应强调“逆经济风向行事” 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高,不确定因素还很多,所以需要采取随机应变的货币政策。,23,4、再贴现也应朝银行体系安全阀们的方向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还能挤占银行的资金,赚取利差,中央银行往往不是最后的,而是最先的贷款人。,24,5、点准备金制度要向时期准备金制度转移 时点准备金制度只能控制商业银行在时点上的存款创造,从而不利于整个时期上的货币供给的稳定。,25,26,关于学习态度的有关忠告,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