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认识基于课程标准教学设计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61614094 上传时间:2018-12-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认识基于课程标准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圆认识基于课程标准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圆认识基于课程标准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圆认识基于课程标准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圆认识基于课程标准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圆认识基于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认识基于课程标准教学设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数学义务教育教科书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圆的认识 学校:二七区铁三官庙小学姓名:王晓彩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圆的认识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上册P57-58。【标准相关陈述】: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并会用圆规画圆。【教材分析 】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圆”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直线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有关知识的。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

2、目标】: 1.经历动手折、画、量,能说出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能说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半径的相互关系; 2.通过自己的尝试能够正确使用圆规画圆;3.根据圆的特征,知道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了解圆在生活中的价值。【评价设计】: 1通过小组反馈折、画、量的数据及分析来检测目标1.2通过小组交流、归纳后反馈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和练习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来检测目标2.3通过思考反馈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应装在哪里的习题来检测目标3.学习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 利用课件岀示各种平面图形,让学生回答它们是由什么围成,加深认识到它们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2、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教师出示课

3、件生活中的圆和学生带来的生活中的圆,通过直观的感触比较圆和前面学习的平面图形有何不同之处,进而引入新课。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1、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出示自学指导1:1、自学课本P56,借助圆形纸片,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并在圆形纸片上标出圆各部分的名称。2、使用资料袋中的圆,画一画,量一量,观察同圆内半径、直径各有多少条? 直径、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归纳总结,汇报收获: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1)圆心的认识(折一折)将准备好的圆进行折叠,展开后,会发现折痕相交于一点,让学生通过操作引出圆心的概念以及表示方法。(2)认识半径、直径 (折一折,画一画

4、)采取动手操作,阅读课本相关知识,教师引导的方法进行。(3)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量一量)分组讨论:在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通过量一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通过测量发现:半径是直径的一半(或者说:直径是半径的2倍),用字母表示得出d = 2r与r = (1/2)d的字母公式。用课件演示的方式及时巩固,并安排了课本60页第5题,在练习中通过填表强调了圆内半径与直径的对应关系,还要求学生在圆内一些线段中,找出半径和直径。 小结:采取师生互评,适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恰当的评价。2 、圆规画圆提问“用自己的物品,画一个半径2厘米的圆

5、”,学生展示画法,引入圆规。自学书中58页,“圆的画法”,自学完成画一个半径2厘米的圆。画完讨论:1、画圆时,圆规固定不动的脚尖其实就是什么?2、圆规两脚张开的大小与画的圆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得出:“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确定圆的位置。”三、巩固知识,拓展运用1(口答)指出下面各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2填空题。加强理解半径和直径的关系3、课件展示,为什么车轮是圆的?车轴应该装在什么位置?4、老师带领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需要在操场上画一个直径是10米的圆,可是没有这么大的圆规,怎么画呢?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好办法。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1、师: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还

6、有什么知识要提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吧?2、师:圆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伙伴,希望同学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圆心:用字母“O”表示。 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用字母“d”表示。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用字母“r”表示。 在同一个圆里 d = 2 r 或r = d数学(六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数学 课程类型:必修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适用年级:小学六年级课 时:60课时 设计者:王晓彩 背景: 本学期是小学的最后学年。本期教材共安排了“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分数

7、除法”、“比”、“圆”、“百分数”、“扇形统计图”、“节约用水”、“数学广角-数与形”、“总复习”九个学习单元。其中第九单元“总复习”即是对本期的数学内容复习,也是对小学阶段数学内容的全面的梳理和概括,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为顺利进入初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从学生方面看:六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同时,经过5年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生活、学习活动经验,这些都为本期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期一方面应继续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把各个知识点真正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回忆、自主整理、合作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小学

8、所学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通过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和课堂教学的有效启发,发展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目标1、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2、 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

9、图案。3、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4、 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5、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内容单元单元专题学习内容课时课程内容调整说明开学第一课分享课程纲要1增加:了解、规划本学期学习1分数乘法分数乘法5分数乘法知识放在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之后处理,在习题中体现解决问题4倒数的认识12、位置与方向用数对

10、确定位置1位置与方向知识放在五年级学习后,六年级当中又涉及了分数乘除法,综合在一起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13分数除法分数除法5调整:比和比的应用调整为第四单元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增加:倒数的认识、解决问题34比比和比的应用1调整:从原来的分数除法中调整未一个单独的单元。5圆圆的认识3删除:删除了确定起跑线。增加:增加了扇形内容。圆的周长2圆的面积26百分数(一)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2本单元的知识是在第四单元比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知识结构层层深化,课本结合日常生活进行编排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2用百分数解决问题97扇形统计图统计2调整:结合图形深化学习统计知识

11、合理存款18数学广角数与形2调整:数与形的规律学习内容9总复习数与代数6调整:结合本册书做了适当的调整图形与几何2一、课程资源1、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 2、教学相关的课件和练习题,充分利用“优教班班通”资源、新课标第一网的资源以及其他网站的资源。 3、必要的教具和学具:正方形、长方形、直尺、三角板、剪刀、学具袋。二、实施方法1、通过分享学期课程纲要,认识课程纲要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学期中尝试对照学期课程纲要进行自我评价,逐步学会规划自己的学习。2、 在练习课和复习课的学习中,积极完成课前小研究等前置性作业,学会带着问题在学习小组内发言,尝试通过合作和交流学习新知

12、。3、 除了教科书,生活中也有着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要经常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利用已有经验促进对新知的学习。4、 课堂上积极思考,充分利用数学学具进行动手操作活动,深入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从原理上理解数学概念,感悟数学思想。5、 学会思考数学知识间的前后练习,认真梳理前几年的各知识点以及相关计算,形成新的知识结构,通过知识迁移学习新知。6、 做题时进一步完善审题的方法,养成纠错的习惯。认真完成各种实践性作业和特色作业,围绕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积极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1、 过程性评价(30分) 过程性评价=课堂表现(10分)+作业表现(10分)+ 口算能力和单

13、元检测(10分)评价内容评价要素等级等级课堂评价10分习惯: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举手发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学习过程中,有质疑精神,善于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合作:能积极主动参加小组合作学习、组内讨论、交流时积极发言,听从组长安排,积极为小组争光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作业评价10分1、态度、质量:按时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认真、整洁、差错少,能及时订正课堂及家庭作业中的错题,并主动请老师再次批改。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2、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特色作业和实践操作作业:如制作两个一模一样的三角形、梯形等。A

14、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口算能力与单元检测10分1、速度和正确性:每节课前都能在2分钟内完成“快速口算”的作业,至少90%的题目正确。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2、能认真对待每次的口算比赛和单元检测,能在检测后及时总结出错误的原因,会做与错题同类型的题目,能够主动问不会的知识。A好(5分)B比较好(3分)C一般(1)说明: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和口算能力的评价者是教师和学生,其余过程性评价者都是教师。2、结果性评价 结果评价主要以学期末检测评分为准(满分100分)。结果评价=期末考试成绩的70%3、学期成绩:学期总评成绩=过程评价+结果评价4、评价结果处理以上三项内容百分制计算,所有成绩最后将转化为相应等级:优(90及90以上)、良(8089分)、合格(6079分)、不合格(60分以下)。说明:根据学生的最后得分,按结果呈现的四个等级进行等级评定,并记录在素质报告册上。“不合格”等级的学生,按学校规定,可以申请补考,补考后按补考分数重新进行等级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