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与新农村建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613488 上传时间:2018-12-06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3.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化与新农村建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现代化与新农村建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现代化与新农村建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现代化与新农村建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现代化与新农村建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化与新农村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化与新农村建(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化与新农村建设,“空心村”现象分析,成员分工,第一部分 “空心村”是什么,当前现状,根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在我国2.4亿亩村庄建设用地中,“空心村”内老宅基地闲置面积占1015,全国大约有1200万份宅基地和地上房产处于可转让但不能转让的闲置状态。而根据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资料分析,今后20年全国每年将有1200多万农村人口要转移到城镇地区,而以目前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用地153平方米计算,每年将平均有18.36万平方米的农村住宅可能闲置不用。,人力资本空心化 土地抛荒化 村庄空心化 家庭空巢化 集体空壳化 科技空心化 公共服务空心化,“空心村”的特点,“386199”部队,编筐 制作淀粉,磨豆

2、腐,母子劳动,耕地,捶萝卜种籽,雕刻,青山绿水新居一片白,第二部分 具体原因,原因,经济因素,一、农民自身因素,农村青年普遍“厌农” ; 农民传统的宅基地私有观念浓厚; 盲目攀比思想; 珍惜土地的意识和市场意识淡薄; 比较利益的驱动。,二、制度、管理因素,管理乏力 调控手段的乏力 农村土地的保障功能低 土地流转中介匮乏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不完备,三、 经济因素,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迅速发展,四、自然因素,有些老村庄因地势低洼、交通便、通讯不畅等原因,自然条件不算好,富裕起来的农民开始注重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首先选择离开原来的旧宅,另选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建新村,原来的旧宅也就成为了“

3、空心村”。,第三部分 “空洞化”的影响,空心村中的养老问题严重,村民矛盾纠纷呈上升趋势和类型化特征,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稳定和谐的乡村人居环境受到破坏,浙江省瑞安法院20022008年受理农村房屋买卖纠纷案件数量对比,村民矛盾纠纷呈上升趋势,第四部分 解决措施,案例分析以河北曲周为例,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曲周县探索出“框死村界,存量改造;超占收回,集体开发;内涵挖潜,修废用闲;宅田挂钩,股份开发;逐步置换,整体搬迁”五种“空心村”治理绿化模式。,据曲周县县长申玉娥介绍,曲周县共有342个行政村,通过“空心村”治理,每个村按收回闲置宅基地和村内其他闲散土地100亩计算,全县可开发绿化村庄闲置地

4、3万多亩,全县森林覆盖率可提高3个百分点,村庄森林覆盖率可提高32个百分点,利用闲置地发展林业亩均收入1500元,全县农民人均增收100多元。,解决措施,一、以科学化思维对空心村进行合理规划 1、因地制宜,综合运用宏观的城乡关系,中观的村庄体系及微观的村庄内部环境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2、各地政府应把握自身的改造主体地位,在充分尊重民意、民愿的基础上,组织相关专家、学者调研,确定本村发展的定位与整治模式。 3、按照“控制总量、合理布局、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 4、立足当地的资源优势,合理配置资源,选准介入点与突破口,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二、以法制化理念制定空

5、心村改造的政策法规,1、修订并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规章制度; 2、建立农村宅基地有偿转让制度; 3、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 4、制定适当的奖惩制度。,三、以市场化机制对空心村改造实行多元融资,1、政府对空心村改造项目进行财政补贴 ; 2、农村金融机构、信贷部门发放小额贴息贷 款,对空心村改造予以资金支持 ; 3、建立农民建房利益导向机制 ; 4、走社会化与产业化道路多方筹措资金。,四、以规范化意识完善空心村改造工作机制,1、领导与决策机制; 2、合力整合机制 3、保障机制 4、评价考核机制,五、其他措施,六、当前“空心村”治理模式,农村城镇化的土地整理模式,村庄兼并的土地整理模式,生态移民的土地整理模式,1,2,4,3,中心村内部改造的土地整理模式,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