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闭塞症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13296 上传时间:2018-12-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0.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肢动脉闭塞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下肢动脉闭塞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下肢动脉闭塞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下肢动脉闭塞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下肢动脉闭塞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下肢动脉闭塞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肢动脉闭塞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人体的动脉好比一个输油管道,动脉血每时每刻在动脉中流动,就好比人体内的原油,心脏就像一个油泵,通过不同管道将能量源源不断输送至各组织器官,通向下肢的管道主要包括胸主动脉、腹主动脉、髂动脉、股动脉、腘动脉及小腿的动脉。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动脉内壁上形成,随着斑块不断增大,管腔逐渐狭窄,管道通畅性受到影响,流向下肢的血流就会减少(这点与出院前做的彩超报告基本一致)。狭窄到一定程度甚至完全堵塞时,供应下肢的血流不能满足需要,就会出现下肢缺血症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属于血管外科范畴,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及人

2、口的老龄化,被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例有逐年增多趋势。该病患者大部分为男性,多在老龄人群中发病。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长期得不到正确诊断和治疗,病变日益加重,最后发展到肢体疼痛、坏死,最终不得不截肢,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严峻的现实使我们血管外科医生有责任提醒人们,尤其是中老年朋友,重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避免不可挽回的损失。2: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表现(1)轻微主诉期(第一期):患肢皮温降低、怕冷,或轻度麻木,活动后易疲劳,肢端易发生足癣感染而不易控制。(2)间歇性跛行(第二期):小腿间歇性跛行是下肢缺血型病变最常见的症状。其特点

3、是在行走约数百米至数十米后,出现下肢疼痛,通常表现为小腿肌肉的酸痛,也可以是下肢其他部位的疼痛,患者被迫停下休息一段时间后疼痛缓解,可再继续行走,继续活动疼痛可以反复出现。随着病变的加重,出现疼痛的距离越来越短,从几百米到最后的十几米,甚至几米,需及时治疗。(3)静息痛期(第三期):即患者即使在不运动的时候仍然会有下肢疼痛,尤其在夜间入睡时更重,使得患者寝食难安,精神紧张。多发生于晚间,常睡眠中痛醒,抱膝而坐。这个阶段患者必须赶紧积极治疗,否则就会进入疾病晚期。(4)组织坏死期(第四期):发生肢体溃疡和坏疽。脚上即使破了一点也非常不容易愈合,下肢逐渐出现坏死,最终只能截去坏死肢体,严重的甚至危

4、及生命。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饮食结构不够健康,嗜好甜食,偏好高饱和脂肪食物,如红肉,过多摄入食盐,缺少运动,体重超标等易发生糖尿病、高血压或高血脂疾病。而糖尿病、吸烟、高血压和高血脂是下肢动脉疾病的四大杀手。糖尿病可以增加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35倍,而且,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病变往往比其他患者要严重的多。吸烟是公认的人类健康杀手,吸烟同样也可以造成动脉收缩,促使动脉狭窄,加速动脉硬化的形成,加重肢体缺血,是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的高血压可引起血管损伤,容易形成斑块,造成狭窄。高血脂造成血液黏稠度增加,也容易发生血管狭窄,导致下

5、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环境也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关系密切,寒冷、潮湿的环境容易发病,所以北方的发病率较高。天气变冷,血管收缩,也会导致原有病变的加重。因此,下肢动脉硬化症患者经常在冬天出现症状恶化。4: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检查和诊断1.一般检查因患者多为老年人,可能存在多种伴随疾病及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需全面检查,包括血压、血糖、血脂测定,及心、脑血管评估等。2.特殊检查(1)节段性动脉收缩压测定测量下肢动脉不同平面的压力水平并双侧对比,如动脉存在明显狭窄,则其远端压力明显降低,可初步确定动脉有无病变及其部位。(2)踝肱指数(ABI)应用多普勒血流仪与压力计,测算下肢踝部动脉收缩压与上肢

6、肱动脉收缩压之比。静息状态下ABI一般在0.911.30之间,高于1.30提示动脉管壁僵硬不易压瘪;ABI在0.900.41之间提示存在轻-中度缺血;ABI0.40,提示存在严重缺血。另外还有趾臂指数(TBI)可以了解末端动脉病变情况。(3)经皮氧分压测定通过测定局部组织的氧分压,可间接了解局部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评价缺血程度;并可用来判断肢端溃疡、伤口的愈合趋势,经皮氧分压过低,提示伤口不易愈合。(4)彩色多普勒超声为常用筛查手段,可见动脉硬化斑块,管腔狭窄、闭塞等。该方法无创、方便且花费较低,但对于治疗的指导意义不大。(5)CT血管成像(CTA)已成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首选检查方法,可清

7、楚显示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明确诊断,并为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帮助。不足之处是由于需使用含碘造影剂,对肾功能可能造成影响,肾功能不全者慎用。(6)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同CTA,亦可为下肢动脉动脉硬化闭塞症提供明确的影像学诊断,优点是无需使用含碘造影剂,但对钙化的分辨能力差,并可能会高估病变的严重程度。(7)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金标准,能确切显示病变部位、范围、程度、侧支循环情况,延迟现象可评价远端流出道情况。DSA对于病变的评估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有条件的医院,可在造影的同时行血管腔内治疗,同期解决动脉病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典型临床

8、表现,配合无创或有创血管检查,诊断一般不难。5: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动脉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应整体看待和治疗,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严格戒烟等,并积极诊治可能伴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治疗包括一般常规治疗、药物治疗、腔内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血管外科医师会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一般治疗包括: 戒烟:戒烟可以明显延缓病情的继续加重; 合理安排膳食:多食用低盐、低糖、高纤维素和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性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进行适当的步行锻炼,坚持每日散步60分钟,可增加患肢侧支循环的形成,改善缺血。对行走困难的患者介绍一种运动方法,即患肢抬高12分钟、下垂

9、23分钟、平卧23分钟,足部旋转、屈伸,反复锻炼2030分钟。 注意足部护理,保暖,避免肢体受伤。但不可用暖水袋暖脚或热水泡脚,部分患者可能因皮肤感觉减退、对热不敏感而发生烫伤。 一般治疗还包括积极治疗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诱发下肢动脉硬化的疾病。 针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药物治疗,主要用于早、中期患者,或作为手术及介入治疗的辅助。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血管扩张及促进侧支循环形成的药物,如西洛他唑、安步乐克及前列腺素类药物等。大部分患者的病情通过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只有一部分重病患者,如严重跛行影响生活质量,出现”静息痛”,甚至肢体溃疡坏疽的患者

10、需要采取腔内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目的是重建动脉血流通道,改善肢体血供。手术指征包括:重度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或坏疽。手术方案的选择应综合考虑血管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流出道及患者的身体承受能力等。(1)动脉旁路术应用人工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于闭塞血管近、远端正常血管之间建立旁路,分解剖内旁路与解剖外旁路。解剖内旁路按照原正常的动脉血流方向构建,符合人体的正常生理结构,为首选的方法;解剖外旁路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以及解剖内旁路走行区存在感染的患者。(2)动脉内膜剥脱术适用于短段主、髂狭窄或闭塞的患者,由于腔内治疗技术的发展,目前已较少应用,多作为动脉旁路术的辅助,以利构建良好的吻合口。(3)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为微创治疗方法,手术风险低,恢复快。该方法经动脉穿刺,输送球囊导管至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扩张、重建动脉管腔,结合血管腔内支架的使用,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以往该技术仅应用于短段病变,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对于长段闭塞性病变也可成功开通。目前是首选的一线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