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文艺理论转向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612056 上传时间:2018-12-06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革开放30年文艺理论转向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改革开放30年文艺理论转向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改革开放30年文艺理论转向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改革开放30年文艺理论转向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改革开放30年文艺理论转向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改革开放30年文艺理论转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革开放30年文艺理论转向(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启蒙思想者到素养教育者,北京师范大学 王一川 2008年6月3日,改革开放三十年文艺理论转向,主要内容,引言:文艺理论者飘动的身影 一、启蒙论转向 二、专业论转向 三、素养论转向 结语:通向文艺素养学,引言:文艺理论者的飘动身影,沈从文边城结尾:碧溪岨的白塔塔圮坍了,人们捐钱重修,“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1978到2008年间文艺理论者的飘动身影,可折射文艺理论者在探索文艺理论时的自身角色状况及其演变。,文艺理论者角色问题 理论者在文艺理论形成和传播中会身处某种位置,有某种功能并产生

2、某种结果,这些正属于文艺理论者角色问题。 三次转向: 1)启蒙论转向:19781989 2)专业论转向:19901999 3)素养论转向:2000年至今,文艺理论一度成为文学理论 英美literary theory 回归“文艺”的旧义 文艺就是指文学这种语言艺术或具有语言艺术属性的文学 文艺理论或文艺学当重新含有关于文学这种语言艺术的学问的含义,一、启蒙论转向:文艺变革的思想者(19781989),启蒙论转向:文艺理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启蒙曙光,文艺理论者是自由自觉的与具体文艺实践相结合的文艺思想者。 面对“文革”惯性:文艺作为政治的先锋和前哨 文艺理论家则是艺术真理的代言人和立法者 两支文艺

3、理论家队伍 : 1)中宣部、中国作协、中国文联及各省份下属机构中的文艺理论专家加政治家; 2)社科院和高校文艺理论教师 精神与信仰危机之后挣脱梦靥,重寻文化启蒙之光,破冰之举“毛的指示”与”朱的解读”。 1)两则指示: 一是人民文学1977年第9期发表何其芳遗作毛泽东之歌:“各个阶级有各个阶级的美。各个阶级也有共同的美,口之于味,有同嗜焉。”,何其芳 (19121977) ,诗人,文学评论家。四川万县人。北大毕业。1938年夏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诗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诗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散文集画梦录。文艺论文集关于现实主义、论红楼梦、关于写诗和读诗

4、、文学艺术的春天。1977年月24日病逝。,破冰之举“毛的指示”与”朱的解读”。 1)两则指示: 二是人民日报1977年12月31日发表的毛泽东致陈毅关于“形象思维”的通信:“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腊。以上随便谈来,都是一些古典。要作今诗,则要用形象思维方法,反映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古典绝不能要。”,2)“人性论”解读:文艺研究1979年第3期发表82岁高龄美学家朱光潜的关于人性、人道主义、人情味和共同美问题:“马克思经济学哲学手稿整部书的论述,都是从人性论出发,他证明人的本质力量应该尽量发挥,他

5、强调的人的肉体和精神两方面的本质力量便是人性。马克思正是从人性论出发来论证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论证要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充分的自由发展,就必须消灭私有制。”,思想解放潮流的三股潮流:,美学化 人学化 方法化,八十年代“美学大讨论”,1、宗白华为代表的传统体验美学 2、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观统一论美学 3、高尔泰为代表的主观论美学 4、蔡仪为代表的客观论美学 5、为代表的实践本体论美学,高尔泰,江苏高淳人。1955年肄业于江苏师院美术系。历任兰州第十中学美术教师,敦煌文物研究所干部,兰州大学哲学系教师,中科院哲学所美学研究室干部,四川师范大学美学研究室主任,副教授。7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

6、著有论文集论美、再论美,论文艺术的觉醒、什么是艺术等。1957年因发表论美一文而被打成右派。父亲和姐姐也遭此厄运。不久,被劳改的父亲在出砖窑时跌倒,再也没爬起来。高尔泰在戈壁滩的劳改营目睹了无数的死亡,自己也差点饿死。,1、文艺理论的美学化及其实绩: 1)挣脱意识形态的牢笼,走向审美的广阔原野:文艺的本质在审美而不在意识形态。 2)50年代的美学讨论乃至“五四”美学传统都被逐一重新激活 。 3)胡经之先生与“文艺美学”学科的诞生(哲学美学、文艺美学和艺术美学的三分格局 )。,2、文艺理论的人学化潮流: 这是有关文艺表现人性和人道主义的种种未必完全相同的意向的统称,它们共同地要求把人性、人道或异

7、化等内涵重新植入文艺理论体系中,强调尊重人、个人和人性。 随后演变为文艺理论中的“主体性”、“向内转”等思潮(伴随着论争)。 文艺理论的人学化潮流在文艺创作界和文学史研究界更显得如鱼得水 。 学科上则演化为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中的人文学科自觉。,3、文艺理论的方法化潮流 随着关于“形象思维”的论争而涌起,是指把文艺研究不是看作过去那种必须服从上级的文艺行政事务,而是视为理论家们可以自由探讨和运用的学科专业行为。 逐渐涌出或重新涌出的方法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或现代派)、“三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心理分析美学、生命美学、存在主义、结构主义、符号美学、接受美学、阐释学、现象学等 。 学科归属

8、上,方法化的结晶则是注重古今中西各种方法汇通的比较诗学作为学科从文艺学和比较文学的融汇中生长出来,独立发展。,心理分析学:弗洛伊德,生命美学:尼采、柏格森,存在主义:海德格尔,海德格尔论梵高“农鞋”,在这鞋具里,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召唤,显示着大地对成熟谷物的宁静馈赠,表征着大地在冬闲的荒芜田野里朦胧的冬眠。这器具浸透着对面包的稳靠性无怨无艾的焦虑,以及那战胜了贫困的无言喜悦,隐含着分娩阵痛时的哆嗦,死亡逼近时的战栗,法兰克福学派:马尔库塞浪漫诗学,符号美学:卡西尔、朗格,启蒙论转向:文艺理论家自觉地充当文艺变革的思想者,要以人性与美的光芒去启蒙公众思想者。 深层预设:文艺理论必然能凭借自身的新思

9、想去指导文艺创作、批评和阅读,同理,文艺理论家必然地是文艺运动、文艺生活的指导者。也就是说,文艺理论充当精英与公众联系的纽带:理论的改革一定要深入作家与读者,转化成为他们的创作与阅读实践。,文艺理论家与其说是罗丹意义上的静默思想者,不如说是普罗米修斯式的偷取天火给人类的新文化创生的英雄,或者不如更准确地说是德拉克洛瓦笔下的引导人民抗争的自由女神。,二、专业论转向:文艺研究的专家(19901999),专业论转向:文艺理论被视为学术体制中的专业园地,理论家即专家。 启蒙论转向的衰弱及思想者角色的夭折 : 第一,失去苏联文论的典范性支持。中国文艺理论家在习惯性投向苏联时,会难免生出比“老大哥”更为先

10、锋的幻觉 第二,在英美新潮文论中,无法寻觅中国理论家们沉浸和自恋于其中的思想者的身影,就连“西马”也只能把革命从广场退却到书房、从社会撤退到语言。,第三个原因真正致命:改革开放年代的中国文艺正根据“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崭新逻辑发展,不再急切充当“为政治服务”年代那种政治运动的晴雨表、风向标或锐利工具,更不再以理论家的文艺思想为指导,而是逐渐成为人们文艺生活乃至日常文化娱乐生活的组成部分。,第四个更深刻而微妙的原因:过去“为政治服务”年代位于艺术家族中心因而屡受重视的文艺,其光芒已被新的核心媒介影视无情遮蔽。 一个事件:1989年的“风波” 为显豁标志,改革开放年代的中国文艺理论断然终结它的启蒙论

11、时段而开始了新的专业论转向。 专业论转向:不再以面向公众的启蒙思想者自居,而是甘做退回书房的文艺研究专家。,从思想斗争前线退回到专业探究园地,从启蒙思想家蜕变为学科专家。 90年代前期的“后新时期”、“第三世界批评”、“人文精神”、“审美文化”、“后殖民批评”、“学术史”、“大众文化”等新话语及论争,大都被挤压在学院院墙内,无法抵达普通公众,甚至无法传递给专业文艺家和圈内公众,与创作和欣赏日渐疏远。,思想家身影渐行渐远直至淡隐。 彼时文艺理论家以“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自信和雄姿,想方设法地鼓荡文艺新潮;此时的它默然接受新的宿命:文艺理论只是越来越专业化的学科,一级学科及二级学科。

12、 这才是这个“经济建设为中心”时期文艺理论的常态角色,而当年文艺理论奋勇引领文化新潮的身影只能成为回忆。,专业论转向及理论家的专家角色,事实上构成启蒙论转向及思想者角色的一种反题形式。 由思想者向专家角色转型,体现了向着现代性进程中知识分子的理性化的主流形式的一种回归。专家加政治家型知识分子代表现代性理性化形式的一种支流,那么,技术治国型知识分子则赫然代表它的主流。,社会学家博格斯:“在现代时期,占主导地位的知识分子类型是技术专家治国型的变体,它的优势随着工业发展的先进水平和相伴而至的社会生活的合理化而出现。技术专家治国型知识分子用各种不同的方式使官僚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平稳运作和工业社会的其他形

13、式合法化。它们主要分布在国家官僚机构、大学、大公司、军队、媒体和文化产业之中。” (知识分子与现代性的危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页。),文艺理论家被规范在等级化专业技术岗位,谨守专业规范而从事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从群情涌动的思想者广场回归个体专业学术园地,反映了回归现代性主流的理性化选择。 文艺理论成为理论家自身的远离公众的专业技术园地,与作家创作和读者阅读的距离愈来愈远,相互联系的纽带趋于断裂或至少似连实断。,西方文论家代表:巴尔特,西方文论家代表:阿尔都塞及其学派,阿尔都塞学派代表:杰姆逊、伊格尔顿,三、素养论转向(2000年至今),文艺素养论转向:文艺理论从文艺思想启蒙和专业

14、探究向着更基本的国民文艺素养教育转变的过程。 上时段文艺理论专业化和理论家专家化进程在延伸,但有新动因在滋长。两方面推动: 1)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文艺理论承担更重的文艺专业人才培养任务; 2)消费文化和大众文化潮流迅速扩张,普通公众渴望了解文艺鉴赏专门知识和技能,以便充实人文或文化素养,从而对文艺理论知识普及提出更加广泛需求。,对文艺理论提出提高和普及的要求 提高:对各层次高级专门人才(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及各类职后培训人员)实施文艺知识与技能的专门培养,也就是文艺专门知识的精英教育 普及:对社会的普通公众实行文艺专业知识的广泛普及,即文艺专门知识的公众教育。 来自“提高”与“普及”的推

15、动,导致文艺理论走上前所未有的文艺素养培育道路。,“国民”在这里与公民概念相当,但指称范围略大,是指国家的公民和未成年人等,相近于人民。 近几年文艺理论界研究路径的变化突出显示国民文艺素养教育的兴旺,表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理论家深研文艺理论专业问题,在充实自身专业素养时也提升各层次年轻学子专业素养; 另一方面,他们又设法把自身专业研究成果加以通俗化,面向更广泛的社会公众予以普及,帮助形成文艺素养。前者的标志是专业论著、丛书、杂志等,后者则是各种文艺理论与批评教材、名家文艺理论讲演录、文艺经典文本解读、文艺理论读本、文艺理论随笔等通俗读物。,与上时段理论家不情愿地从思想广场转入专业园地相比,如

16、今理论家已恍然淡忘或不曾经历80年代有过的思想的激越,而代之以习惯性的文艺理论专业问题钻研与交流、专业知识传授(包括专业素养的提升和普及)等。 种类和数量繁多的文艺理论学术研讨及研讨会,多局限在文艺理论学术“圈”内。,文艺理论家面临新角色转变:不再是原来理解的文艺思想者或文艺专家,而是文艺教育者(或广义上的教师)。 主要任务不再是全国性文艺运动所需文艺思想指导或文艺专业建设所需学术探究,而是“全面小康社会”或“和谐社会”建设所需国民文艺素养的养成,既有精英也有普通公众的文艺素养。,文艺理论家角色从文艺思想传播者或文艺专家,变成文艺知识传承的教师,成为增强国民文艺素养的教育者。 这同时意味着知识范式预设的转变:文艺理论转变成为文艺知识的代际传承或养成的领域。,结语:通向文艺素养学,回望改革开放三十年文论演变,眼中依次浮现那由远而近的三重身影: 渐行渐远的思想者背影 轮廓分明的专家雕像 更为清晰而活跃的教育者身姿 用黑格尔三段论式模型说,从政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