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说课稿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1610726 上传时间:2018-12-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伐战争》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北伐战争》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北伐战争》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伐战争》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伐战争》说课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伐战争说课稿一、学生分析这届的学生,个性普遍突出。因而,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另外,他们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在这节课中,尽量多提供一些相关历史图片,继续唤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再有,学生的素质、知识面参差不齐,课堂上应该照顾到大多数学生。所以,在现行教材比较简略的情况下,力求把知识体系介绍完整,以便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把握,而不至于割裂历史。二、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北伐战争是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十四课时内容。本课有三个子目: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胜利进军;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本单元第一课时五四爱国运动和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主要介绍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及其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实际上,这里所隐含的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终结,而本单元的主题正是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上的探索,前后衔接。北伐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发生发展的。北伐战争是国共之间合作的重要成果。同时,它也是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后,在基本打到旧军阀的基础上,开启了国民党新军阀统治中国的22年历史。因此,这节课内容也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识目标: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目的、对象、主要战场),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与

3、方法:通过指导学生看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指出北伐的主要对象,描述北伐进军的路线以及北伐的基本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的描述,认识到共产党始终把国家、全民族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的生命;通过对北伐胜利进军原因的分析,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3、教学重难点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难点:分析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层次较多,学生不易把握);在北伐基本取得胜利的情况下,正确理解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1)多媒体辅助讲授:增加课容量,但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一方面

4、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获取更多的历史信息,有助于更完整地了解历史事件。(2)设置问题,引导探讨:有意识的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2、学法观察学习法:引导学生观察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在此基础上能自主掌握北伐的对象、主要战场战役及其基本过程,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历史学习中,应该给学生提供主动建构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就本节课来说,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教师还要对一些知识进行适量的补充,有意识的引导也是必要的。如此,选择了以上的教法、学法。三、说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包括“黄埔军校的建立”不超过

5、10分钟)复习上节课主要内容,从中共一大关于党的中心工作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简单讲解党成立以后,领导工人运动的基本情况。并归结其失败原因是单枪匹马、赤手空拳。另一方面,回忆前面所讲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屡败的情形。由此,讲到国共第一次合作,并过渡到第一子目“黄埔军校的建立”。2、黄埔军校的建立让学生来简单介绍黄埔军校的情况,之后,用教材上的问题“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来巩固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现行教材在讲到共产党成立后,直接过渡到北伐,如果不讲解党领导工人运动,以及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护国和护法运动等历史知识,学生便很难理解,就会孤立地看历史事件。简略介绍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更

6、好的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建构起完整的知识体系。3、设置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包括“国民大革命失败”在内,大约25分钟)(1)设置以下问题:为什么要北伐?北伐的对象是哪些?主要战场战役;描述北伐的简单经过。结合“北伐战争形式示意图”,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观察性学习。然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讲解。出示国民革命歌,可以让学生齐声唱一遍,试着让学生体验北伐的豪情。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用这种方法意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归纳、描述等能力。而课本内容与地图结合学习,则有利于学生建构起历史事件的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2)接着,转入本课的难点问题:“北伐为什么能够胜利进军?”,引导

7、学生从多方面去思考,然后教师总结。这是书本所没有的,但学生都能将比较明显的因素回答出来,深层次的则需教师来讲解归纳。用探讨的方法来突破难点,可以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4、国民大革命的失败教材上提到,在北伐胜利进军的同时,由于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导致国民大革命失败。这里,学生容易把北伐和国民大革命混为一谈,从而不理解为什么北伐基本胜利,而大革命却失败了?这原本不是课标所规定的难点内容,但从学生方面来看,很容易产生疑惑。所以,我也把它视为难点内容,在讲解的过程中加以突破。(这一点也可以根据各个班具体情况而定)如此,大革命失败的背景知识只能由教师简单交代。主要出示一些蒋、汪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图片,意在说明蒋汪背叛革命的事实。然后,区分“国民大革命”和“北伐”这两个概念。“北伐”只是大革命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北伐基本胜利,并不代表大革命也取得胜利,反倒是由于产生了蒋介石这样的新军阀,所以国民大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归于失败。并由此过渡到下一个子目。5、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约6分钟)这个知识点只要求学生了解,为后面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6、小结(约4分钟)可以让学生来归纳,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