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突破专题五百年民族复兴梦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610719 上传时间:2018-12-06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2.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突破专题五百年民族复兴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突破专题五百年民族复兴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突破专题五百年民族复兴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突破专题五百年民族复兴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突破专题五百年民族复兴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突破专题五百年民族复兴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突破专题五百年民族复兴梦课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五 百年民族复兴梦,专题解读,专题五百年民族复兴梦,“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是支配当前世界的核心法则。这是近代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史得出的血的教训。中国百年来的仁人志士就是通过不断探索实现工业化、民主化、思想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历程。,专题梳理,要点1 经济工业化,专题五百年民族复兴梦,1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专题五百年民族复兴梦,专题五百年民族复兴梦,2.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专题五百年民族复兴梦,专题五百年民族复兴梦,专题五百年民族复兴梦,要点2 政治民主化,1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运动,专题五百年民族复兴梦,2.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专题五百年民族复兴梦,专题五百年

2、民族复兴梦,专题五百年民族复兴梦,要点3 思想近代化,1魏源著海国图志: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思想家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2严复译著天演论: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译著天演论,书中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在当时的中国,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3戊戌变法: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变法图强,发展资本主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影响深远。 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

3、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专题五百年民族复兴梦,5新文化运动,专题五百年民族复兴梦,要点4 社会生活近代化,专题五百年民族复兴梦,1交通工具 (1)轮船: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经营新式航运业,我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是“黄鹄”号。 (2)火车:1876年,英国人修建的淞沪铁路是中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清政府最早修筑的铁路是唐胥铁路。1909年,詹天佑设计的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2通讯工具:19世纪70年代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使信息传递更加便捷。,专题五百年民族复兴梦,3文化生活变迁,专题五百年民族复兴梦,4.社会习俗变化,专题五百

4、年民族复兴梦,要点5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民主化、工业化建设进程,1社会主义民主化建设 (1)中共七大重申要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确立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新中国成立后的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新中国的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和基本政治制度。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纠正了“左”倾错误,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从此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步入正轨。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专题五百年民族复兴梦,2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

5、北工业基地形成,从此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1956年,我国对农业、个体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中共八大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虽然社会主义建设发生严重失误,但仍然取得显著成就。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社会主义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专题五百年民族复兴梦,3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2)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3)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现在我国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