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ppt

上传人:j7****6 文档编号:61610311 上传时间:2018-12-06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司治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公司治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公司治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公司治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公司治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司治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司治理.ppt(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司治理,治理、公司治理、财务治理 公司治理与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的理想状态 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财务方面),第一节 公司治理概述,一 、 公司治理的背景 最早提出公司治理问题的是伯利(Berle)和米恩斯(Means)1932年提出:认为美国的上市公司基本上都是大众持股公司,由于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他们认为经理人与股东之间有矛盾,因此他们把资本家与劳工之间的紧张关系进行了转移,转换为股东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矛盾,这一转换当然得到美国政府的支持。(后人研究发现:当时实际上真正的大众持股公司并不多) 在现实中凸显:则源自美国的加州政府雇员退休基金1984年的遭遇。 最后形成世界潮流:1992,

2、英国财务报告委员会、伦敦证券交易所成立的治理结构委员会先后发表:凯伯里报告、格林伯瑞报告、哈姆派尔报告 许多国家、国际组织、中介机构、行业协会以及跨国公司纷纷制定了自己的公司治理原则。1999年,OCED发布了OCED公司治理结构原则。 同年,世界银行与OCED合作建立“全球公司治理论坛”,以推进发展中国家的公司治理;国际证监会组织也成立了新兴市场委员会,并起草了新兴市场国家公司治理行为报告,二、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的含义,1、公司治理是一个通行于西方国家的经营管理概念。其核心功能是安排公司各利益相关主体与经理人员之间的关系,以减弱或消除存在于二者之间的潜在利益

3、冲突,解决委托代理问题。 因此,可以把公司治理理解为一整套促使管理人员行为与公司各利益相关者利益目标相一致的制度安排。 公司治理是一种合同关系。 公司治理的功能是配置权、责、利,关键是对出现合同未预期的情况时谁有权决策做出安排。(剩余控制权)控制权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公司治理结构是控制权的实现。,2、为什么产生企业治理问题? 公司是一组契约的联合体,而合同不可能是完全的,因此只能对目标、总的原则、决策权归属或分享、争议机制等达成协议。公司治理的安排以公司法和公司章程为依据,本质上是一种关系合同。该合同要生效,关键是出现合同未预期的情况时谁有权决策做出安排。 一般来说,拥有资产所有权的主体同时拥有

4、企业的剩余控制权(指法律或合同未规定的资产使用方式做出决策的权利),公司治理的首要功能就是配置这种控制权。控制权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公司治理结构是控制权的实现。,3、治理与管理 “治理”对应的英文是govern(v.)governance(n.) Government(n.) “管理”:manage “治理”偏重于统治与支配,管理则偏重于处理、应对等。 就二者关系,简单地说,管理是治理下的管理,治理是通过管理实现的治理。治理确定方向、原则、甚至引导者,并使之得到保证,管理则走向目标。 治理关心公司向何方去,管理关心怎样到那儿。 也可以说:治理高于经营管理,但通过经营管理体现治理。,战略管理,公司

5、治理: 1、确定公司目标 2、界定经营者的权利与责任 3、有效激励与监督,公司管理: 1、经营者行使决策权与控制权 2、公司经营管理,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关系,4、公司治理的本质,代理成本:只要经理人员对公司的剩余索取权不能达到100%,他们与外部股东就存在潜在利益冲突。(詹森和麦克林) 强调对外部投资者的利益保护,克服经理人员的道德风险,公司治理不仅要求公司经理人员职业化,而且要求公司董事也应职业化。因此从更深的层次上讲,公司治理已经成为公司创立和运作的一个基本标准。 另外,控制权及其收益分配也是一个理解公司治理本质的重要概念。要准确理解公司治理的内在涵义与本质,需要将二者结合。,三、公司治

6、理模式,只要存在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就存在代理成本,小规模的有限责任公司,也存在治理问题(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利益矛盾)。 公司治理结构一般诞生自资本结构,这是从权力的来源角度说的,从治理形式(模式)角度看,主要与法律规范尤其是公司法、民法、商法等法律有关,在我国等发展中国家,公司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历史发展证明,没有一成不变、放之四海的公司治理模式。就两权分离状态及特征来看,西方发达国家形成了以英美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型模式、以德日为代表的银行主导型模式,另外,在东亚存在着家庭型控制模式。 二战后德日的辉煌使人们迷恋德日模式,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的新经济又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但后来美国也

7、出现了许多丑闻,其治理模式也有问题。,四、公司治理的功能,1、安排利益相关者与经理人员之间的关系。 原因:非完备合同。 控制权问题:控制权是公司治理的基础,公司治理结构是控制权的实现的一种安排。 2、应该由谁主导企业? 股东观点与利益相关者观点。 3、公司治理影响公司效率,公司效率影响国家竞争力。,五、公司治理的国际趋势,1、股东运用投票权对管理层约束成为潮流 2、机构投资者发挥着日益积极的作用 3、股东利益日益受到管理层重视 4、董事会独立性(与经理阶层)大大增强 5、利益相关者成为公司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节 公司治理的基本构成要素,一、按治理对象分 1、以法人财产所有权为基础的法人

8、治理结构 界定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关系。 2、委托-代理结构 多层次委托代理关系:实质依赖于整个社会而不是单个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平。 3、股东治理结构 大中小股东之间、不同身份股东之间(如自然人股东与机构股东),研究中主要从股东特性与股权集中度两方面 4、经营者治理结构:不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建立纵向关系(等级组织),明确合同关系,有效激励与约束,二、按治理主体分,1、首先,由于经营者拥有法人财产权,各治理主体实际上是通过与经营者关系来实现自身对公司治理的根本目标-即获取利益。 2、两种理论:股东的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 3、股东治理、董事治理、管理人员治理 债权人治理、员工治理等 形成了不同的

9、权利、责任,并对公司治理产生影响,三、按制约机制分,可分为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两大类,有的治理主体既通过公司内部进行治理,也通过外部市场进行治理。 1、公司“内部”治理 内部治理规范的是公司管理层、控制性股东同外部股东的关系。涉及股东权力、董事会的作用、责任、组成、信息披露等。 2、金融机构的内部和外部治理 内部是恰当的风险管理和信用分析;外部是确保机构独立、金融系统的安全、监管。 3、金融市场的外部治理 规范公司与债权人的关系,4、市场对公司的外部治理 规范证券市场上公司与投资者(及潜在投资者)关系。包括兼并与收购(及敌意收购)等机制。股价的变化的激励与惩罚。 5、破产机制的治理 经营不好的公

10、司可能面临破产退出,从而对经营者产生影响。 6、竞争 竞争是良好公司的补充,二者相互补充。市场竞争可以看作对所有公司的一种外部治理工具。当然,只有公司在透明、诚信、和信息自由流动的环境中,市场竞争才会蓬勃发展。,我国国企改革中,一度是产权理论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并产生了私有化的思潮,从公司治理角度看,该思路强调内部治理;林毅夫等人则强调外部方面,包括竞争、市场;郎咸平也强调外部方面,但其重点是法治,即严刑峻法。,四、良好的公司治理标准,(一)包含以下工作要素: 1、问责机制和责任:包括明确董事会的职责,强化董事的诚信与勤勉义务,确保董事会对经理层的有效监督。 2、公平性原则:公平对待所有股东

11、3、透明性原则:强有力的信息披露制度 强调对外部投资者权利的保护,并克服经理人员的道德风险,不仅要求经理人员职业化,也要求公司董事职业化。,四、良好的公司治理标准,(二)郎咸平的研究: 1、普通法的公平概念的引入(非精英主义的陪审团制度) 2、信托责任 3、严刑峻法以保障公平 4、法治化保证信托责任的推行 5、社会主义式的民主制度,(三)通过公司治理准则等法规制定具体标准 国别:如英国的三个报告:凯伯里报告、格林伯瑞报告、哈姆派尔报告 Cadbury报告注重了公司的内部财务控制和相应的风险管理,注重了董事会的控制与报告职能和审计人员的角色,并提出了相应的公司董事会最佳做法准则。为了建立有效的内

12、控机制,Cadbury报告明确提出了植根于英国传统的公司治理的外部人模式,强调外部非执行带事在内控和审计委员会中所扮演角色的关键性,突出董事会的开放性、独立性、透明度、公正与责任。该报告提出的一系列相应的原则和理念,成为今天各种不同“版本”的公司治理最佳做法的核心内容的一部分。,发表于1995年7月15日的Greenbury报告,其核心是关于公司董事会报酬的决定和相应说明的最佳做法准则,Greenbury报告认为,所有在英国注册的上市公司应该尽最大可能地遵守这些准则,并在向股东提交的年度报告中加入报酬委员会对这些准则遵守情况的陈述,若有未遵守之处须言之有理地予以说明。,1998年1月28日发表

13、的Ronald Hampel报告。该报告的主体部分,是一套关于董事、董事报酬、股东角色、说明义务与审计四大方面内容的广泛的公司治理原则报告,建议公司在年报中披露它们是如何根据白己的特定情况应用这些原则的。 在以上三个报告发表之后,英国的自律组织伦敦证券交易所和英国会计师工会等又进一步推出了将这三个报告的精髓全部纳入其中的联合守 则( Combined Code)和落实准则中有关公司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条款的滕布尔报告(Turnbull Report),以整合和细化上市公司的治理标准。,继英国之后,许多的国家、国际组织、机构以及公司等,相继推出了旨在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的原则、准则、报告等。 澳大利

14、亚早在1994年就制定了AIMA关于公司治理做法的建议的指导与说明和Bosch报告,加拿大出台了1994年12月多伦多证券交易委员会的Dey报告和1999年加拿大养老金投资协会(PIAC)的公司治理标准。美国的美国商业圆桌会议公司治理原则、日本的口本公司治理原则、德国的德国公司治理原则、法国的Vienot报告等等。 1999年11月,出台了英联邦最佳企业做法准则。此外,其他成员国如南非、印度、马来西亚等国也推出了各自的公司治理原则。还有一些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也制定了相应的公司治理原则,如在欧洲范围内就有欧洲政策研究中心公司治理建议欧洲股东协会2000年指导方针(EASDAQ上市公司治理规定。,(

15、四)OECD 公司治理准则,1、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据以对工商业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 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规定了公司的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诸如,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并且清楚地说明了决策公司事务时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同时,它还提供了一种结构使之用以设置公司目标,也提供了达到这些目标和监控运营的手段。,2、重要性表述 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树立市场信心,鼓励更加稳定的、长期国际投资流入的一项重要手段。商业公司正日益成为一种世界性的重要财富创造引擎,公司经营状况的好坏也将影响整个社会的幸福安宁。为了发挥这一财富创造的功能,公司必须在一个使之得以集中追求其目标,并对自己的

16、行为负责的制度框架内运营。也就是说.他们需要建立充分而可靠的公司治理结构。许多国家把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做法作为提高经济活力的途径.从而增强整个经济绩效。在最近金融市场的动荡中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性己经突现出来。,3、内容 在一个介绍性的导言之后,原则包括公司治理结构的五个方面: 1)股东权力;治理结构应当维护股东的权利; 2)对股东的平等待遇;治理结构框架应当确保包括小股东和外国股东在内的所有股东受到平等的待遇; 3)利害相关者的作用;公司治理结构的框架应当确认利害相关者的合法权利,并且鼓励公司和利害相关者为创造财富和工作机会以及为保持企业财务健全而积极地进行合作; 4)信息披露和透明度;治理结构框架应当保证及时准确地披露与公司有关的任何重大问题,包括财务状况、经营状况、所有权状况和公司治理状况的信息; 5)董事会的责任;治理机构框架应确保董事会对公司的战略性指导和对管理人员的有效监督,并确保董事会对公司和股东负责。 每一部分都包括一套原则。随后是帮助读者理解原则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