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607999 上传时间:2018-12-06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莲 :荷花 芙蓉 芙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采莲曲(乐府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北 鱼戏莲叶南,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爱莲说 周敦颐,解题,介绍作者,出示学习目标,1、解题, 2、介绍作者, 3、出示学习目标,说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本文就是一篇借物咏志讽世的散文,周敦颐,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

2、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学习目标 1、背诵课文,了解文言字词的意义。 2.使学生明白托物言志写作手法的特点:抓住特征状物,最后言志。 3.培养学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4、对比衬托的写法。,周敦颐,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检查预习情况,1、注音: 敦 颐 蕃 淤泥 濯 涟 蔓 亵 逸 鲜 噫 2、齐读课文一遍。,整体感知课文,1、欣赏这篇课文的录音朗读,注

3、意听准字音,注意句子的语气语调划出朗读节奏 2、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理解句子的意思。 3、问:文字上还有没有不懂的?请提出来。 4、请几位同学翻译下列句子: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5、解释下列字 蕃 淤泥 濯 妖 蔓 植 亵 逸 鲜 6、请两位同学翻译课文。,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

4、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蕃fn,淤y,颐y,濯zhu,涟lin,亵xi,鲜xin,逸y,噫y,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的) (值得) 蕃()多。,晋陶渊明独爱菊。,(唯独),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自:从 盛:a.很;b.普遍,广泛,多 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调整音节,舒缓语气,表转折:却,沾染(污秽,污染),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妖媚,千古名句,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5、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蔓:生枝蔓. 枝:长枝节。,远:远播 益: 更加 清:清香,亭亭:耸立的样子。净:洁净。 植:立。,亵()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而:却,焉:语气助词,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者也:判断句,谓:认为,之:的,隐逸:指隐居的人 ,隐士,君子:指品德高尚 的人,(文眼、主旨句。照应上文哪句?),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之:舒缓语气,不译,鲜:xin(少) 闻:听说,予:y我,宜:应当 众:多,(反问),(排比),(照应上文哪句?),爱莲说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

6、多。晋朝的陶源明惟独喜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大多很喜欢牡丹。我只喜爱莲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加清香;它笔直洁净的站在那里,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轻易的玩弄。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源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象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数很多了。,研读课文,1.什么是“说”? 2. 文章开头为什么先写陶渊明和世人的爱好? 3.文中写了哪些花?重点写什么?为什么要写其他的花? 4、哪些地方是写莲的?从哪些方面写

7、莲的?体现莲花什么样特点?作者对莲的态度怎样?(用文中的两字回答)作者为什么喜欢莲花? 5.文章仅仅是写花吗?花与人有什么关系?采用了什么写法? 6、为什么要写其他的花?运用什么方法?有何作用? 7.作者为什么发出“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感叹?作者的感叹说明了什么,高洁,(从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从生长环境) 濯清莲而不妖,正直,美名远扬,(从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从芳香)香远益清,志洁行廉,端正 清高,(从风度)亭亭净植,(从风度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庄重、质朴,莲: 花之君子者也,不慕富贵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莲的形象,(托物),(言志),教师总结,1、托物言志(托的什么

8、物?言的什么志?) 2、我们大声朗读这一段,注意要读出对莲花崇敬和赞美的感情来。,理解衬托的写法:,晋陶源明 独爱 菊,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作用:正面衬托莲花,世人甚爱牡丹,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也,作用:反衬莲花。,莲,君子,菊,隐逸者,牡丹,富贵者,正衬,反衬,思考: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人分别持什么态度?,学生思考,后分组讨论交流,再回答,明确:,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

9、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对菊花颇有微词,对牡丹鄙视,对莲花赞叹有加,小结,小结: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指导学生快速背诵。,1.指导朗读第一段(出示朗读提示) 2.学生体会第二段的朗读方法。 3.学生自己背一背。 4.全班试背(屏幕逐句展示课文,并配放音乐) 5.点学生背诵,比一比,看谁背得熟,总结:,1.学生总结:你有哪些收获呢? 2.教师总结:

10、周墩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板书设计:,爱莲说 周敦颐 正衬 反衬 菊 莲牡丹 托物 隐逸者 君子 富贵者 言志,课堂检测,1、填空。 本文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_而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是_。 本文中作者拿和与莲对比,前者是,后者是,作用是突出。 2、说话练习: 根据课文,把莲、菊、牡丹三种花“品格”的高下排个序,并说明理由。 3、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可爱者甚蕃,可远观,陶后鲜有闻,鲜花,余谓菊,何以谓之文也,可爱者甚蕃,香远益清,濯清涟而不妖,布置作业:,你喜欢什么花草树木?仿写爱莲说,以爱-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点明所托之物,所言之志。,兰花:高洁,竹子:虚心 有气节,红叶:历风霜而愈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