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 4_4_4 输血与血型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606526 上传时间:2018-12-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下册 4_4_4 输血与血型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4_4_4 输血与血型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生物下册 4_4_4 输血与血型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下册 4_4_4 输血与血型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下册 4_4_4 输血与血型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输血与血型科目生物年级七班级授课时间年 月 日课题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节次“三维”目标(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血型发现的过程,说出ABO血型的种型。了解安全输血原则介绍血型鉴定的方法。教材分析(含重点、难点、关键点)教学重点:说出 ABO血型种型,认同我国无偿献血制度;安全输血原则。 教学难点:认同我国无偿献血制度;展示课前调查成果。教法提示讨论教具准备含课件、电教手段等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一)创设情境,导入

2、新课。(二)理清脉络、构建框架。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学本节教材,抢答问题,可以积星。当积累到10个星的时候可以获得一个小礼品,也可以继续积星,达到20个星的时候又可以获得教好一点的礼品,当积满50个星的时候可以获得更好的礼品。1.你知道是谁在什么时间发现的血型吗?2.我们在医院做完血液化验后,医生会告诉我们的血型。你知道自己的血型吗?3.常见的ABO血型分为几种类型?4.献血时为什么先要检查血型?5.输血的原则是什么?6.什么血型的人可以少量地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人?7.什么血型的人可以少量地接受A型血或B型血?8.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多少?你的体重是多少?如果按成人的比例计算,你的

3、血量大约是多少?9.对于一个健康的人来说,一次失血超过血量的多少,生命就会发生危险?10.失血量如果一次超过800mL,人就会出现什么症状?11.健康的成年人,每次可以献多少毫升的血?(三)合作探究,深入展开。无偿献血教育,这是本节的一个重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是本节的重、难点。我是这样设计展开的:第一步:出示两则对比鲜明的材料儿子想献血,母亲不让,认为会伤元气,而且会造成贫血。献血狂人杨主银6年无偿献血41次,累计达1万毫升已属违法超常献血。(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从心理上消除对献血的疑虑和误解。)第二步:引入一个真实的故事情景,“一天放学后,隔壁学校学生小李背上书包走在楼下,两个正在打闹的

4、学生把放楼上阳台上的花盆弄掉下来,不幸正打中小李的头,真是祸从天降,当时小李就晕了过去,满头鲜血,周围的同学和老师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医生检查后说是颅内出血,必须立即手术,否则有生命危险,可验完血后发现,医院里他这种血型的血正告急,在这千钧一发,生死攸关的时刻,周围的同学和老师都站出来愿意用自己的鲜血来挽救他的生命。你可能不会遇到相同的情况,但在医院里每天都有许多人在生与死的边缘徘徊,如果你或你的亲人在需要用血时,而血库里没有血,你的心情又会是怎样?通过感人的实例来煽动学生的情感,激起学生产生成年后自愿献血的强烈愿望。第三步:再利用多媒体展示无偿献血场面的图片,并出示老师的无偿献血证,再一次激发

5、学生成年后参与无偿献血的决心和愿望,并从心底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四)成果展示,人人精彩。 血液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我采用课前开放,课上交流的形式展开。展示方式:利用多媒体展示无偿献血场面的图片,插入学生收集来的图片影像资料。说出你知道的血液用处、血液制品。课前采访一位献过血或输过血的人,宣读采访记录。中国无偿献血现状;现场调查学生长大后是否愿意参加无偿献血。(五)拓展延伸,关注社会。播放无偿献血宣传广告和图片为向全社会宣传无偿献血,请设计漫画或板报或倡议书或宣传标语等。 板书设计:(一)血型:1、血型的发现、2、血型的种型(二)输血:1、血型鉴定。2安全输血、无偿献血。3血液和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教 学 后 记经过专家组及技术指导员的共同努力,科技入户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促进了小麦 产量的大幅提升,农民种粮收益明显提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赞许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