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1604022 上传时间:2018-12-06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新人教版(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标导航,首页,末页,一、北宋的建立 1.起止时间:9601127年。 2.建立者:后周大将 (即宋太祖)在 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 3.都城:河南 (东京)。,知识要点,首页,末页,赵匡胤,陈桥驿,开封,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1.背景:唐末五代十国以来频繁改朝换代和地方割据混战,造成“方镇太盛,君弱臣强”现象。 2.措施:控制军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知识要点,强化君权:在中央削弱 ,分割宰相军政、财政大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 ,实施三年一换制度,并设置 以分知州权力。 集中财政: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地方设置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知识要点,相权,

2、长官,通判,转运使,3.作用: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巩固政权。 2.措施:重用 掌握军政大权; 大力发展 制,大幅度增加录取名额。,知识要点,文臣,科举,3.影响:积极影响:营造了浓厚读书风气,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形成 局面;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有利于政权的 和社会的安定。 消极影响:文臣掌兵,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办事效率下降,增加财政支出,导致国家积贫积弱的严重后果。,知识要点,文治,稳固,1.简析北宋高度集权的利弊 (1)有利方面:北宋初年通过一系

3、列加强中央集权、遏制割据分裂的举措,有利于维护统一和安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从宋以后直到清朝时期,中原地区再也没有出现过像五代那样的军阀割据、朝代更替频繁的局面。,难点释疑,首页,末页,(2)不利方面:官僚机构膨胀、重叠,官吏办事效率低下,财政开支庞大。 实行兵将分离政策,导致“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军队的战斗力大大下降。过分地集中军权,“强干弱枝”,削弱了地方的武装力量。国家出现了积贫积弱的现象。,难点释疑,2.汉武帝大一统措施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异同 (1)相同点:强化中央集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如:汉武帝时期采取“推恩令”和 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地方设立刺史等措施。北宋时期则分解

4、相权,在地方各州设通判。,难点释疑,(2)不同点:汉武帝时期在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北宋时期加强中央集权还 采用控制军权、设立转运使集中财权等措施。,难点释疑,宋太祖,历史图片,首页,末页,北宋形势图,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 )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解题技巧,首页,末页,A,正确答案:A 解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根据材料中“朱熹”“本朝”可知为宋朝。而理解“夺藩镇之权”是答题关键,其意为

5、收地方军政之权。所以B、C选项不选。而D选项是宋朝之前的现象。故正确答案为A。,解题技巧,一、单项选择题 1.“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所描绘的古代帝王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过关训练,D,首页,末页,2.小明是个对联迷,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他写了许多对联,下列哪一副对联是与赵匡胤有关的(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过关训练,D,3.北宋初年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从最初目的看,产生

6、的积极作用是( ) A.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 B.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C.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D.割除了北宋积贫积弱的祸根,过关训练,A,4.北宋军队“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现象的产生,其根本原因是北宋统治者为了( ) A.防止武将专权 B.强干弱枝 C.加强禁军 D.使其互相牵制,过关训练,A,5.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任,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而北宋时相当于宰 相的官职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 ) A.皇权的不断加强 B.封建民主政治的发展 C.丞相权力的扩大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过关训练,A,6.(2017浙江)“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

7、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 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 B. C. D.,过关训练,D,7.宋代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税、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通判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由此可见通判( ) A.单独掌握地方行政权 B.掌握地方军政财权 C.行使对地方的检察权 D.兼有监察和行政权,过关训练,D,8.宋太祖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州县的长官,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宋太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与史实不符的是( ) A.废除知州设置,直属

8、中央 B.实行三年一换的制度 C.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D.地方设置转运使,过关训练,A,9.下图反映了北宋哪一方面的改革措施( ) A.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B.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C.在中央设置通判 D.分割宰相权力,过关训练,B,10.为了解决唐朝后期五代十国以来国家的割据分裂问题,北宋初期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或影响有( ) 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 A. B. C. D.,过关训练,C,11.宋太祖下列改革措施中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 A.行政权改革机构重叠财政困难 B.财政权改

9、革机构臃肿财政困难 C.军权改革兵将不识战斗力削弱 D.军权改革藩镇消失外部威胁消失,过关训练,D,12.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是 ( ) 秦始皇实行郡县制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宋太祖派文臣做知州 北宋设立转运使 A. B. C. D.,过关训练,D,13.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能及矣。”这反映了当时政府( ) A.渴望收回幽云地区 B.重文轻武 C.委派文官主持军务 D.崇武抑文,过关训练,B,14.宋神宗时期,要杀一个有罪的官员,遭到朝中官员的反对,他们说:“祖宗以来,未尝杀士人。”后来改为“刺配远恶处”,又有人说:“士可杀不

10、可辱。”这个故事反映了( ) A.宋代大臣权力很大,威胁到皇权 B.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士人受到普遍尊重 C.宋代法律宽松,罪人容易得到宽恕 D.宋代皇帝昏庸无能,经常受到臣子的摆布,过关训练,B,15.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政策信息不正确的是( ) 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崇武轻文的风气 B.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C.说明宋朝对军队十分不重视 D.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过关训练,C,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太祖)一日召见赵普曰:“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年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

11、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过关训练,材料二 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 宋史 材料三 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 (宋)魏泰东轩笔录,过关训练,(1)根据材料一指出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赵普从哪些方面提出了建议?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宋太祖对此的具体措施。,过关训练,原因:方镇太重,君弱臣强。 建议:赵普从强化君权、集中财权、控制军权三个方面提出建议。,过关训练,措施:宋太祖在强化君权方面采取在中央削弱相权和在地方设置通判的措施;在集中财权方

12、面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在控制军权方面派文臣掌握军政大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使“兵不识将,将不识兵”。,(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初“置枢密院”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反映了宋代的哪一社会现实?这一现象带来哪些积极影响?,过关训练,主要目的:分割宰相的权力,加强皇权。,反映的社会现实是宋代重视科举考试,提高了进士地位。 积极影响: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政治体制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其有何作用?,过关训练,特点

13、:中央集权强化,重文轻武。 积极作用:在当时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消极作用: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机构重叠、效率低下、开支庞大,导致国家积贫积弱。,王安石变法(10691085年):北宋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变法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但是,变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部分内容也损害了百姓利益,因而遭到反对。后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 阅读分析:_。,拓展阅读,首页,末页,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